長安雜書所見·其四

作者:吳憲 朝代:明代

長安雜書所見·其四原文

堂司回話敢支吾,嚴訊累人喘未蘇。

臨案期令冤立洗,讞詞肯教法重誣。

鴻冥千里違雙闕,鷗夢扁舟入五湖。

碩果只今都已盡,感時淚血濺春蕪。

詩詞問答

問:長安雜書所見·其四的作者是誰?答:吳憲
問:長安雜書所見·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長安雜書所見·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憲的名句有哪些?答:吳憲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槜李詩系卷二十一

2. 徐公石麒以輕擬姜熊二君奪職

參考注釋

堂司

(1). 明 清 時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稱。亦指各署的長官。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纍臣自敘略節》:“凡屢次奏駁之旨,亦不曾詰責堂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自 鹹豐 季年,中西重立和約,朝廷創設總理衙門,堂司各官,如軍機處例。” 梁啓超 《變法通議·學校總論》:“中學不興,寧能盡各部之堂司,各省之長屬,而概用洋員以承其乏也?”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稱。因知事司僧堂庶務,故稱。

回話

(1) 答覆的話(多指由別人轉告的)

請你給他帶個回話

(2) 口頭的答覆(多指由別人轉告的)

支吾

用含混的話搪塞

支吾回答

嚴訊

嚴厲審訊

累人

被囚禁的人。 清 萬夔輔 《中秋獄中作寄老妻》詩:“此生此月獄中看,分照纍人不算圓。”

讞詞

罪案的判決詞。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金元煥》:“邑令知守意,竟論 金 抵償,讞詞上之郡,上之兵道,俱如擬。”《明史·徐石麒傳》:“臣雖不與聞,然閲讞詞,已曲盡情事。” 清 毛祥麟 《墨餘錄·黑白傳》:“其讞詞有云:‘縱惡而長奸,司地方者固不敢出。 * 以媚宦,有人心者又何肯為?’”

教法

(1).亦作“ 教灋 ”。法典;法規。《周禮·地官·鄉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於司徒,退而頒之於其鄉吏。”

(2).猶教義,教理。 宋 陶穀 《清異錄·偎紅倚翠太師》:“ 李煜 在國微行娼家,遇一僧張席, 煜 遂為不速之客,僧酒令、謳吟、吹彈莫不高了,見 煜 明俊醖藉,氣合相愛重。 煜 乘醉大書右壁曰:‘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太師,鴛鴦寺主,傅持風流教法。’” 趙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乘就是車子,能運載行人到遠近不同的目的地,藉以比喻教法。”

(3).教育方法。 清 李漁 《風箏誤·閨哄》:“怎見得我的教法,不如你的教法,怎見得你的女兒,強似我的女兒?”

鴻冥

見“ 鴻飛冥冥 ”。

指高空。 宋 孔武仲 《軺車館》詩:“野闊天長入望青,眼中虛豁到鴻冥。”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雲閒。” 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註:“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鷗夢

指隱逸的志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一四:“男兒解讀 韓愈 詩,女兒好讀 姜夔 詞;一家倘許圓鷗夢,晝課男兒夜女兒。” 清 王鵬運 《水調歌頭·淮安舟中》詞:“試看滄波冷,鷗夢不能驚。”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碩果

巨大的成果;比喻難得而僅存的人或物

碩果僅存

碩果灌叢,圍木辣尋。——晉· 左思《魏都賦》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感時

感慨時序的變遷或時勢的變化。 漢 王逸 《九思·哀歲》:“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清 吳敏樹 《九日鹿角登高》詩序:“而騷人賦客,又或喜為感時傷物之語,以益其悲。” 錢基博 《吳祿貞傳》:“ 祿貞 能為詩,感時撫事,隨口吟唱,如不經意。”

春蕪

(1).濃碧的春草。 唐 劉長卿 《登遷仁樓酬子婿李穆》詩:“春蕪生 楚國 ,古樹過 隋 朝。” 唐 皎然 《山居示靈徹上人》詩:“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宋 曾極 《金陵百詠·胭脂井》:“寒泉玉甃沒春蕪,石染臙脂潤不枯。”

(2).香草名。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 波祗國 ﹞獻神精香艸,亦名荃靡,一名春蕪。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柔軟,其皮如絲可為布。”

詩詞推薦

長安雜書所見·其四原文_長安雜書所見·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