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游石門山原文
春雲醉日不成霞,沙上刺桐三兩花。
白馬錦韉霄漢客,綠陰茅屋野人家。
浮生有酒且同醉,公事勞人何用嗟。
頗覺三農了徵稅,藝麻薅麥足生涯。
詩詞問答
問:經游石門山的作者是誰?答:倪公
問:經游石門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經游石門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六十
參考注釋
春雲
春天的雲。喻女子的美發。 元 徐再思 《梧葉兒·春思》曲:“鴉鬢春雲嚲,象梳秋月敧,鸞鏡曉粧遲。”《花月痕》第七回:“春雲低掠兩鴉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刺桐
(1).樹名。亦稱海桐、山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枝幹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原產 印度 、 馬來亞 等地,我國 廣東 一帶亦多栽培。舊時多入詩。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羅鄴 《放鴨》詩:“好倚青山與碧溪,刺桐毛竹待雙棲。” 唐 朱慶餘 《南嶺路》詩:“經冬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之十:“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蘇軾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詩:“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清 孫枝蔚 《論詩》詩:“紙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別稱。 唐 時環城皆種植刺桐,故稱。亦名 桐城 。 宋 元 時代 * 旅行家東來,常以 刺桐 一名記入其行紀。《馬可波羅行紀》中亦以 刺桐 稱 泉州 。
三兩
約數,表示少量。《漢書·蕭何傳》:“諸君獨以身從我,多者三兩人, 蕭何 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宋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三兩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無招對。” 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兩步就跑到我跟前,熱情地和我握手。”
白馬
(1).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方然 《白色花·報信者》:“我底白馬喲!大風來了,別讓細砂與你長長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帝 刑白馬盟曰:‘非 劉氏 而王,天下共擊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乃東巡,登 衡岳 ,血白馬以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馬表示有凶事。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鳥送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一:“白馬 華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參見“ 白馬素車 ”。
(4).見“ 白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戰國策·趙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舉 巴蜀 ,併 漢中 ,東收兩 周 而西遷九鼎,守 白馬 之津。”《韓非子·初見秦》:“決 白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也。”
(6).古縣名。 春秋 衛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 紹 ( 袁紹 )遣 郭圖 、 淳于瓊 、 顏良 攻 東郡 太守 劉延 於 白馬 。”
(7).古驛名。 唐 末 朱全忠 殺 裴樞 等三十餘人於此,並用 李振 言,沉其屍於 黃河 ,驛由此著名。 清 鈕琇 《觚賸·虎丘題詩》:“ 虞山 錢宗伯 ( 錢謙益 )以譴歸,有題詩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寬沉 白馬 ,今來應悔賣 盧龍 。’”參見“ 白馬清流 ”。
(8).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錦韉
(1).錦制的襯托馬鞍的坐墊。 唐 岑參 《衛節度赤驃馬歌》:“紅纓紫鞚珊瑚鞭,玉鞍錦韉黃金勒。” 元 陳植 《金馬門賦》:“亂錦韉之銀鞍,恍 瑤池 之觴酒。”
(2).代指裝飾華美之馬匹。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錦韉繡轂,角逐爭先。”
霄漢
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浮生
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因稱人生為“浮生”。 南朝 宋 鮑照 《答客》詩:“浮生急馳電,物道險絃絲。”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詩:“自言行樂朝朝是,豈料浮生漸漸忙。”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浮生回首如馳影,能消幾度閒愁悶。” 茅盾 《追求》三:“永別了!如夢的浮生,謎一樣的人生!”
有酒
謂喝醉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紅娘 扶將哥哥去書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別有話説。”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二折:“ 李 順,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詞話》第四三回:“ 月娘 見他有酒了,打發他脫了衣裳,只教 李瓶兒 與他磕了頭。”
同醉
一同暢飲而醉。 宋 陳師道 《送張支使》詩:“白酒初同醉,黃花已戒寒。”《宋史·禮志十六》:“今得此嘉雪,思與卿等同醉。”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嗜酒終身》:“他們有酒同醉,有被同共。”
公事
(1) 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公事公辦
(2) 公文,檔案
處理公事
(3) 案件;事件
* 公事
(4) 即公事人。罪犯
勞人
(1).憂傷之人。《詩·小雅·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馬瑞辰 通釋:“ 高誘 《淮南子》註:‘勞,憂也。’‘勞人’即憂人也。”
(2).勞苦之人。《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己亥,罷 洛陽 、 京兆 進苑囿瓜菓,憫勞人也。” 宋 梅堯臣 《秦始皇馳道》詩:“ 秦帝 觀滄海,勞人何得脩。” 魯迅 《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孤兒寡婦,貧女勞人之順命而死,或雖然抗命,而終於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經上誰的口,動誰的心呢?”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三農
(1).古謂居住在平地、山區、水澤三類地區的農民。後泛稱農民。《周禮·天官·大宰》:“一曰三農,生九穀。”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三農,平地、山、澤也。” 唐 白居易 《賀雨》詩:“宥死降五刑,己責寬三農。”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張公祈雨文》:“茲土而五月不雨,三農之失其業者,號呼之聲日徹於耳,某心竊憂焉。”
(2).指春、夏、秋三個農時。 漢 張衡 《東京賦》:“三農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辯傳》:“命立庠序,教以詩書,三農之暇,悉令受業。”
徵稅
依法徵收稅金
生涯
(1) 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
從石磊溝回來以後, 黃老媽媽就重又過起了討飯生涯。——《黨員登記表》
(2) 指賴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財物
生涯罄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