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衣行原文
梅溪野士嘗衣褐,冬亦不加夏不脫。
已經寒暑六七年,領緣不完襟百結。
沈郎敦友無親疏,贈我匹練五丈餘。
制以為衣見賓客,舉止覺與常時殊。
鄉人重衣不重德,談笑從今壯顏色。
詩詞問答
問:贈衣行的作者是誰?答:李麟友
問:贈衣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槜李詩系卷二十六
參考注釋
梅溪
(1).旁植梅樹的溪水。 宋 范成大 《天平先隴道中時將赴新安掾》詩:“霜橋冰澗浄無塵,竹塢梅溪未放春。”
(2).亦作“ 梅谿 ”。 宋 王十朋 與 史達祖 的別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古人號相同》:“ 王十朋 、 史達祖 俱號‘梅谿’。”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王梅溪逸事》:“ 梅溪 為 宋 代名臣,其能孚及豚魚,宜矣。” 清 張思岩 等《詞林紀事·史達祖》:“ 白石 、 梅溪 ,昔人往往並稱。”
野士
粗野之士;草野之人。《呂氏春秋·貴直》:“ 能意 見 齊宣王 , 宣王 曰:‘寡人聞子好直,有之乎?’對曰:‘ 意 惡能直? 意 聞好直之士,家不處亂國,身不見污君。身今得見王,而家宅乎 齊 , 意 惡能直?’ 宣王 怒曰:‘野士也!’” 高誘 註:“野士,鄙野之士。” 宋 葉適 《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志銘》:“ 良甫 平居嚴己恕物,不立岸限,後進晚學,幽人野士,有善意者,日滿其門。”
衣褐
泛指粗布衣服。《百喻經·貧人燒粗褐衣喻》:“汝種姓端正,貴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 宋 蘇軾 《賜諸路臣寮中冬衣襖口宣制》:“霜露薦至,衣褐未周。” 清 孫枝蔚 《秋夜翟家莊作》詩:“隣砧休太急,衣褐典皆完。”
(1).穿粗布衣。《孟子·滕文公上》:“‘ 許子 必織布然後衣乎?’曰:‘否。 許子 衣褐。’” 趙岐 註:“ 許子 衣褐,以毳織之,若今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度 秦王 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 趙 。”
(2).借指貧賤者。《後漢書·趙典傳》:“ 典 慨然曰:‘身從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鳥烏反哺報德,況於士邪!’” 李賢 註:“褐,織毛布之衣,貧者所服。” 明 高叔嗣 《敘懷》詩:“衣褐出下國,脫輓造中朝。”
不加
(1).不能超過。 三國 魏 嵇康 《明膽論》:“敬覽來論,可謂誨亦不加者矣。”
(2).不能支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縱 聰 獨力不加,走出陣去。”《東周列國志》第五回:“眾人自度氣力不加,只得降順。”
(3).不予。 毛 * 《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凡不持槍抵抗,不陰謀破壞者,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虜,不加逮捕,不加侮辱。”
不脫
(1).不會脫落。《老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2).用於動詞之後,表示擺脫不掉。 唐 顧況 《行路難》之三:“ 秦皇 漢武 遭不脫,汝獨何人學神仙?”《水滸傳》第二回:“他若得知,須走不脫。” 孫犁 《白洋淀紀事·雜樓》:“我估計你這兔崽子就跑不脫。”
已經
業已經過
夜已經很深了
寒暑
(1) 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歷了幾十個寒暑
百結
(1).用碎布綴成的衣服。《藝文類聚》卷六七引 晉 王隱 《晉書》:“ 董威輦 每得殘碎繒,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2).形容衣多補綴。《南史·到溉傳》:“余衣本百結, 閩 中徒八蠶。” 唐 韓翃 《送別鄭明府》詩:“千金盡去無豐儲,雙袖破來空百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逾年,達 金陵 ,懸鶉百結,傴僂道上。”
(3).一種聯迭成扣的織物。《楞嚴經》卷五:“ 阿難 白佛言:‘世尊,此寳疊華,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 唐 溫庭筠 《織錦詞》:“錦中百結皆同心,蕊亂雲盤相間深。”
(4).指心中各種鬱結。 唐 聶夷中 《飲酒樂》詩:“一飲解百結,再飲破百憂。”
(5).丁香的別名。參見“ 百結花 ”。
沈郎
(1).指 南朝 梁 沉約 。亦借指腰肢瘦損之義。 南唐 李璟 《浣溪沙》詞之三:“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沉郎 多病不勝衣。” 明 夏完淳 《楊柳怨和錢大揖石》:“酒杯千古思 陶令 ,腰帶三圍恨 沉郎 。” 清 孫枝蔚 《同鄧孝威飲錢山銘廣文齋中》詩:“ 沉郎 初病起, 鄭老 況官貧。”參見“ 沉腰 ”。
(2).指 晉 沉充 。參見“ 沉郎錢 ”。
敦友
重視友情。 清 鈕琇 《觚賸·酒芝》:“ 藴玉先生 享榮養者三十年,可為疎財敦友之報。”
親疏
親近和疏遠
匹練
成匹的長幅白絹,比喻瀑布、江水、光柱等
從山崖傾瀉而下的匹練極為壯觀
五丈
見“ 五丈原 ”。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舉止
指姿態和風度
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後漢書·馮異傳》
注意你的舉止
察其舉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常時
(1).固定的時間。 漢 王粲 《務本論》:“種有常時,耘有常節,牧有常期。”
(2).平時。 唐 杜甫 《天河》詩:“常時任顯晦,秋至轉分明。”《紅樓夢》第一○一回:“常時我見你不象今兒回來的快,問你一聲兒,也沒什麼生氣呢。”
(3).時常,常常。 明 高深甫 《九迴腸·離思》曲:“眉尖上,常時描出愁模樣。”《 * 詞話》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時打攪這裡,多蒙看顧。”《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聽見他這些話,也就常時請他來吃杯酒。”
鄉人
(1) 鄉下的老百姓
鄉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鄉的人
在這裡他的鄉人很多
重衣
(1).衣上加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 漢 鄭玄 註:“襲,謂重衣。”《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唐 孔穎達 疏:“襲者,重衣之名,倍道輕行,掩其不備,忽然而至,若披衣然。”
(2).謂重複多餘的衣服。《明史·王溥傳》:“居官數年,笥無重衣,庖無兼饌。”
重德
(1).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漢書·車千秋傳》:“ 千秋 居丞相位,謹厚有重德。” 唐 羅隱 《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物情須重德,時論在明公。”《宋史·向敏中傳》:“居大任三十年,時以重德目之。”
(2).以品德為重。 漢 阮瑀 《吊伯夷文》:“東海讓國,西山食薇,重德輕身,隱景潛暉。”
談笑
說笑;又說又笑
談笑有鴻儒。——唐· 劉禹錫《陋室銘》
談笑間。——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從今
從現在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宋 郭應祥 《玉樓春》詞:“從今對酒與當歌,空惹離情千萬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杜鵬程 《延安人》:“從今向後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處長,是什麼模樣?”
壯顏
少壯時的容顏;壯美的容顏。 明 高啟 《秋日山中》詩:“壯顏豈草木,憔悴同此時。” 明 何景明 《送王夢弼之高郵》詩:“南竄隨春色,東行識壯顏。”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生平面未交,永夕夢輒同
- 莫教離恨損朱顏
- 客至勿多語,谷吐且復吞晃沖之《送王敦素》
- 興闌情未盡,步步惜風花劉友賢《晦日宴高氏林亭》
- 他日儻思人在北,音書還寄雁來無蔣懿順《送水雲歸吳》
- 款塞旋征騎,和戎委廟賢李忱《重陽錫宴群臣》
- 窮幽不知倦,復息芝園舍
- 緩我愁腸千縷結,羨君筆力萬鈞輕陳造《次韻趙教授》
- 芳意相牽引
- 不欲加以刑,上憐之老矣文同《諸葛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