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端正好

作者:沈璟 朝代:明代

北端正好原文

兀的不辱抺殺武和文。頹敗了卿和相。

淨:我那些兒辱抹了朝廷體面。外:猶兀自傲睨班行。

有天在你頭直上俺和你。就日難遮障。

詩詞問答

問:北端正好的作者是誰?答:沈璟
問:北端正好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六十種曲 義俠記 第三十五出

參考注釋

兀的

(1) 這;這個

瞧他兀的得意樣兒

(2) 怎么,表感嘆

(3) 〈方〉∶突然

兀的失蹤

不辱

(1).不辱沒。《論語·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

(2).不恥辱。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服役不辱言不譏,從我 荊州 來京畿。”

和文

指日文。 梁啓超 《論學日本文之益》:“若未通漢文而學和文,其勢必至顛倒、錯雜、瞀亂,而兩無所成。”

頹敗

頹廢敗壞

那些

1.哪裡。表示反詰。 2.哪裡。何處。

辱抹

辱沒。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四折:“若使他仍前迎新送舊,賢家可不辱抹了高才大名!”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四折:“我家是勅賜義門 李氏 ,怎敢辱抹家門。”《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若教出去求乞,豈不辱抹門風,被人恥笑!”

朝廷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體面

(1) 體統;身分

有失體面

(2) 光彩榮耀

體面的事

體面的外表

(3) 好看;美麗

長得體面

猶兀自

見“ 猶古自 ”。

傲睨

傲慢斜視;驕傲。 唐 羅隱 《送宣武徐巡官》詩:“傲睨公卿二十年,東來西去只悠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餘杭 生時一遇之,雖不甚傾談,而傲睨之氣頓減。”《西湖二集·韓晉公人奩兩贈》:“這 戎昱 ……自恃有才,有性極是傲睨,看人不在眼裡。”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屹然出中央而無校讎,則其益自尊大,寳自有而傲睨萬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於理極者矣。”

班行

(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後書懷》:“ 漢 家太史 宋公 孫,漫逐班行謁帝閽。” 明 文肇祉 《上林齋宿》詩:“自媿衰年通仕籍,強隨鵷侶綴班行。”

(2).也泛指行輩、行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 扶 即 薛 謂近從兄弟班行,內外親族絶多。” 元 鄧玉賓 《端正好》套曲:“鳳凰池上,依八卦擺班行。”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徐麟士》:“妙選女樂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進。”

(3).指朝官。 唐 張籍 《送鄭尚書出鎮南海》詩:“遠鎮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爭路送,恩賜不時來。” 宋 秦觀 《辭史官表》:“班行之內,學術過於臣者甚多。” 清 趙翼 《編校文端師集感賦》詩:“久推勛德冠班行,餘事仍看各擅場。”

(4).泛指官位或官階。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張文定公》:“ 定公 三為宰相,門下廝役,往往皆得班行。”《續資治通鑑·宋英宗治平四年》:“知 青澗城 種諤 招西人 朱令陵 ,最為 橫山 得力酋長……乞除一班行,使誇示諸 羌 ,誘降 橫山 之眾。”

(5).指朝廷。 唐 皮日休 《三羞詩》之一:“蒼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別。”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中貴悚懼曰:‘念某乍離班行,不知州府事體。’” 明 王瓊 《雙溪雜記》:“天下之人皆知 謙 以身佩安危,功在社稷,而 謙 亦自信其得効忠藎,揚眉吐氣於班行。”

(6).同列,並列。 宋 范仲淹 《奏乞將邊任官員三年滿日乞特轉一資》:“主兵武臣並都監巡撿寨主監押等,自來與諸處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既勞逸不均,又遷轉無別。”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可與 蕭 曹 比並, 伊 傅 齊肩, 周 召 班行。” 明 李贄 《藏書·儒臣傳·柳宗元》:“ 柳宗元 文章識見議論,不與 唐 人班行者,《封建論》卓且絶矣。”

(7).指戲班、樂戶。 元 無名氏 《藍采和》第三折:“勾欄中得悟,再不入班行,唐巾歪裹,板撒 雲陽 ,腰繫編帶,舞袖衫長。”

(8).指戲中行當。 元 趙明道 《鬥鵪鶉·名姬》套曲:“樂府梨園,先賢老郎……﹝調笑令﹞省郎,是你舊班行。他訴真是咱斷腸,不知音枉了和他講。”

猶頒行。《漢書·諸侯王表序》:“﹝ 王莽 ﹞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三國志·魏志·鍾毓傳》:“ 正元 中, 毌丘儉 、 文欽 反, 毓 ( 鍾毓 )持節至 揚 、 豫 州班行赦令,告諭士民。”《北史·常景傳》:“太常 劉芳 與 景 等撰朝令,未及班行…… 芳 卒, 景 纂成其事。”

頭直上

頭頂上。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有一日馬頦下纓似火,頭直上傘蓋似雲,願哥哥你可便為官早立身。”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哎,這婆娘不賢,頭直上有天。”《西遊記》第二二回:“那長老遂登法船……頭直上又有 木叉 擁護。”

就日

比喻對天子的崇仰或思慕。語出《史記·五帝本紀》:“ 帝堯 者, 放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司馬貞 索隱:“如日之照臨,人鹹依就之,若葵藿傾心以向日也。”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序》:“固仰 長安 而就日,赴帝鄉以望雲。” 唐 李德裕 《奉和聖制南郊禮畢詩》:“三臣皆就日,萬國望如雲。”

遮障

(1).遮擋;遮蔽。 宋 樓鑰 《送張定叟尚書鎮襄陽》詩:“上憂 襄 漢 間, 吳 楚 欠遮障。” 明 馮夢龍 《 * 關·園中掘藏》:“且從容看詳,呀,原來是石皮遮障。” 郁達夫 《沉淪》四:“並且因N市的附近是一大平原,所以望眼連天,四面並無遮障之處。”

(2).指用來遮擋的東西。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下》:“初, 裕謙 奏江海情形,有‘ 長江 無遮障,潮來甚溜,甚難防守’之語。”

詩詞推薦

北端正好原文_北端正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