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赤玉石子原文
兩間粹氣英華積,絳雲一握光而澤。
瑰寶非璜亦非璧,象同雞卵融黃白。
夏扶血勇面常赤,節士之貞介如石。
詩詞問答
問:詠赤玉石子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赤玉石子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陌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五
參考注釋
兩間
謂天地之間。指人間。 唐 韓愈 《原人》:“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謂之人。”《宋史·儒林傳五·胡安國》:“願彊於為善,益新厥德,使信於諸夏,聞於夷狄者,無曲可議,則至剛可以塞兩間,一怒可以安天下矣。” 金 陳賡 《宣宗輓詞》:“儉德高千古,鴻勛際兩間。” 明 邵璨 《香囊記·潛回》:“那時節立朝綱當辯姦,我這裡正氣漫漫塞兩間。” 魯迅 《集外集·題<徬徨>詩》:“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徬徨。”
英華
形容草木之類,原指美好的花木,後指優異的人或物;精華或精英
文苑英華
和順積中而英華外發。——《禮記·樂記》
絳雲
(1).紅色的雲。傳說天帝所居常有紅雲擁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懸臺凌紫漢,峻階登絳雲。”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之八:“北闕臨玄水,南宮生絳雲。” 唐 盧照鄰 《贈李榮道士》詩:“圓洞開丹鼎,方壇聚絳雲。”
(2).樓名。 清 初 錢謙益 藏書之所,後毀於火。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 竹垞先生 嗜書若命,典試 江 左時 絳雲 已熸,聞 牧齋 族子 錢遵王 撰《讀書敏求記》,載 宋 板 元 鈔,次第完闕甚備,撤棘求一見之。”
一握
(1).猶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 孔穎達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間,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訓》:“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許惇傳》:“ 齊文宣 嘗因酒酣,提 惇 鬚稱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問 《銅鞮次村道中》詩:“昂頭天一握,放腳百丈井。”
(2).猶一柄。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徐劉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橫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湯問》:“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蘇軾 《次韻范景仁留別》:“會當聞公來,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種算法,布竹籌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為“一握”。《漢書·律曆志上》:“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六觚,六角也。”
瑰寶
(1)
(2) 貴重而美麗的珠寶(如寶石或珍珠)
(3) 稀世之珍寶
窺東山之府,即瑰寶溢目。——左思《吳都賦》
雞卵
雞蛋。《呂氏春秋·明理》:“雞卵多毈。”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一:“﹝ 郭元振 ﹞有婢數十人,客至,則拖鴛鴦襭裙衫。一曲終,則賞以糖雞卵。” 明 徐渭 《徐相公碑》:“嘗從道上拾雞卵腋之,得白雞,以鬭,莫有敵者。”
黃白
(1).淡黃色。《史記·天官書》:“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
(2).黃金和白銀。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 淮南王 安 ,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鴻寶》、《苑祕》、枕中之書,鑄成黃白,白日升天。” 王利器 校註:“《漢書·本傳》註:‘ 張晏 曰:“黃,黃金;白,白銀也。”’” 唐 牛僧孺 《玄怪錄·裴諶》:“ 裴諶 、 王敬伯 、 梁芳 ,約為方外之友, 隋 大業 中,相與入 白鹿山 學道,謂黃白可成,不死之藥可致。”《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商小姐 ﹞又與 商 妾把家裡遺存黃白東西在箱匣內的,查點一查點。”
(3).指術士所謂煉丹化成金銀的法術。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黃白之事,財殫力屈,無能成獲。” 唐 白居易 《郊陶潛體詩》之十四:“入山燒黃白,一旦化為灰。”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燕九》:“﹝ 邱處機 ﹞其所受國朝之旌祀而立廟貌於無窮者,豈説紛紜飛昇黃白之流可擬比於萬一也。”
(4).黃色與白色。為正色。 隋 王通 《中說·事君》:“君子非黃白不御,婦人則有青碧。”
(5).指金印和銀印。 唐 杜甫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詩:“繡衣黃白郎,騎向 交河 道。” 朱鶴齡 註:“或曰:黃白即《漢書》銀黃。 顏師古 註:‘銀,銀印也,黃,金印也。’”
血勇
猶言血氣之勇。古人以為生自血液的勇氣。《燕丹子》卷中:“ 夏扶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 宋意 ,脈勇之人,怒而面青; 武陽 ,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光 所知 荊軻 ,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節士
有節操的人。《韓詩外傳》卷十:“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遂奔敵殺七十人而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轂》:“ 轂 亦大節士,輕財重義,為鄉里所譽。” 清 蔣士銓 《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腸抉舌成何濟,説甚么節士臨邊聽鼓鼙。”
貞介
(1).方正耿介。謂特立獨行,不依附權勢。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上》:“竊見 冀州 刺史 朱穆 、 烏桓 校尉 李膺 ,皆履正清修,貞介絶俗。” 宋 陸游 《南唐書·游簡言傳》:“貞介獨不附權要, 元宗 頗重其為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神女》:“乃謂生曰:‘君貞介士,愚兄弟不能早知君,有愧裙釵多矣。’” 季新 《<紅樓夢>新評》:“蓋知其愛必不得遂,然既不強求,又不能強遣,惟如此而後不欺其志,斯亦貞介者之所為也。”
(2).指方正耿介之士。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名陷饕餮,貞介所羞。”《南史·趙知禮蔡徵等傳論》:“ 希祥 勞臣之子,才名自致,跡涉便佞,貞介所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