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毅奏阮惠侵逼黎城黎維祁復遁官軍撤回鎮南關詩以志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廣南眾忽逼城闉,私遁維祁復棄民。

祗可回軍一方伯,深憐致命兩戎臣。

一為甚矣寧宜再,天所厭乎絕望人。

收養給餈等不齒,自慚興滅付虛陳。

詩詞問答

問:《孫士毅奏阮惠侵逼黎城黎維祁復遁官軍撤回鎮南關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四

2. 孫士毅收復黎城遵旨冊封黎維祁為國王后因即降旨令其撤兵以完此局不意日內接到孫士毅奏正月初二日黎維祁忽至軍營稟稱聞阮惠等有糾眾前來搶奪黎城之信孫士毅與許世亨正在分兵前進奮力

參考注釋

城闉

城內重門。亦泛指城郭。《魏書·崔光傳》:“誠宜遠開 闕里 ,清彼 孔 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宮廟。”《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註:“闉,城曲重門也。” 宋 陸游 《野興》詩:“東望城闉十里遙,野人生計日蕭條。” 清 姚燮 《歲暮》詩:“獨立城闉移遠目,忍將舊事説安饒。”

私遁

私自逃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 明 魏忠賢 之惡,史冊所未睹也。或言其知事必敗……陰蓄一貌似己者,以備代死。後在 阜城 尤家店 ,竟用是私遁去。”

棄民

(1).拋棄民眾。《國語·晉語一》:“吾聞事君者從其義,不阿其惑也;惑則誤民,民誤失德,是棄民也。” 韋昭 註:“言民失德,陷於刑辟,是棄之也。”

(2).被社會屏棄之人。 漢 劉向 《說苑·建本》:“今夫晚世之惡人……骨肉不親也,秀士不友也,此三代之棄民也,人君之所不赦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太公》:“ 齊 有 華士 者,義不臣天子,不友諸侯…… 太公 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 望 猶得臣而友之乎? 望 不得臣而友之,是棄民也。’”

回軍

(1).掉轉進軍方向。《晉書·陶侃傳》:“ 侃 即迴軍遡流,芟夷醜類。”《梁書·侯景傳》:“ 景 迴軍與戰, 駿 退。” 唐 韓愈 《病中贈張十八》詩:“迴軍與角逐,斫樹收窮 龐 。”

(2).調回軍隊。 唐 李嘉祐 《和袁郎中破賊後經剡縣山水上太尉》:“翦寇人皆賀,迴軍馬自嘶。”

一方

(1).一邊。多指遠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鄭玄 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司馬貞 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牆見彼邊之人。”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

(2).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 鄭玄 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西遊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觀音 在 南海 , 普賢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顧炎武 《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3).一個方面;一帶地方。《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 齊 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飢,當加優養。” 宋 歐陽修 《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 陳沂 《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 宋 曾鞏 《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種;一類。《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 高誘 註:“方,類也。”《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

(6).猶言一種方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 高誘 註:“方,道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7).一種配方或藥方。《南齊書·虞悰傳》:“ 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諸飲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 悰 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遊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

(8).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賀 《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 冰合魚龍死。”

(9).數量詞。用於方形的東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 焦 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

(10).數量詞。用於田地、土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

(11).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 唐 李端 《送從叔赴洪州》詩:“後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唐 劉禹錫 《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13).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

(15).一萬的隱語。詳“ 一乾一方 ”。

致命

(1) 可使生命喪失的,比喻最厲害、最嚴重的

致命的一擊

(2) 獻出生命;拚死

見危致命

戎臣

武臣。 秦 李斯 《繹山刻石》:“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 唐 白居易 《春遊二林寺》詩:“智士勞思謀,戎臣苦征役。”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姑息戎臣》:“ 唐穆宗 馭軍未得其要,常雲宜姑息戎臣。”

為甚

為什麼。 宋 周邦彥 《迎春樂·攜妓》詞:“為甚月中歸,長是他、隨車後。”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為甚媒人,心無驚怕。” 清 李漁 《奈何天·驚醜》:“為甚的爇席薰蘭處,好氣息不見分毫。” 郭沫若 《瓶》詩之二三:“啊,有酒,你為甚總怕提壺?”

絕望

斷絕希望;毫無希望

時而得意,時而絕望

收養

收下別人的兒女作為自己的兒女撫養

同意收養一個戰爭孤兒

收養烈士遺孤

不齒

不願意提到,表示極端鄙視

巫臣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唐·韓愈《師說》

自慚

自己感到慚愧

聽了他這番話,我更感自慚

虛陳

虛設;空談。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疑報德之若茲,懼斯言之虛陳。” 清 龔自珍 《秋心》詩之二:“《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詩詞推薦

孫士毅奏阮惠侵逼黎城黎維祁復遁官軍撤回鎮南關詩以志事原文_孫士毅奏阮惠侵逼黎城黎維祁復遁官軍撤回鎮南關詩以志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