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作者:慕容彥逢 朝代:宋代

感春原文

橋門並馳道,車轂聲摩空。

重廊隔囂鬨,闃若林巒中。

黎明寮寀集,聯騎紛蹄鬃。

交情金蘭契,晤語藥石攻。

翰墨時間作,辭氣爭豪雄。

微蹤幸接武,徒愧勞無功。

軒窗鑒晴日,檐外鳴春蟲。

沉迷驚節物,飲啄嗟樊籠。

沂風漸澹蕩,璧水初沖融。

坐想名園花,芳菲衒青紅。

儒宮異拘窘,胡為苦匆匆。

來時招客醉,駕言與君同。

詩詞問答

問:感春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感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橋門

桁架橋每端的頭兩個主要桁架之間的空間

並馳

齊頭並進。《楚辭·離騷》:“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於時 正始 餘風,篇體輕澹,而 嵇 、 阮 、 應 、 繆 ,並馳文路矣。”

車轂

(1).車輪中心插軸的部分。亦泛指車輪。《漢書·韓延壽傳》:“吏民數千人送至 渭城 ,老小扶持車轂,爭奏酒炙。” 宋 蘇轍 《立冬聞雷》詩:“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

(2).梨的一種。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滕處士》:“園中有梨,名車轂,圍一尺,摘時先以布囊盛之,落地即碎。”

囂鬨

喧嚷;喧鬧。 明 方孝孺 《臥雲樓記》:“特以壯先生之高致,以為世俗之囂鬨污濁者不足以浼之。” 明 李東陽 《天津衛城修造記》:“周諏隱幽,則囂鬨不生;詢察吏治,則糺紛不生。”《清史稿·愛新覺羅允禩傳》:“隸內務府披甲諸人集 允禩 邸囂鬨,翌日,又集副都統 李延禧 家,且縱掠。”

闃若

亦作“閴若”。1.寂靜貌。 清 陳維崧 《解連環·奕用<片玉詞>韻》詞:“花陰半庭閴若,漸局中爭劫,枰上侵角。”

(2).形容煙消火滅。 清 陳維崧 《木蘭花慢·新霽過蝶庵訪雲臣不遇詞以柬之》詞:“奈緑窗倚徧,罏薰閴若,茗椀依然。”

林巒

(1).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 唐 王昌齡 《山行入涇州》詩:“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 宋 朱熹 《休庵》詩:“別嶺有精廬,林巒亦幽絶。” 明 皇甫沖 《維摩寺雨坐》詩:“林巒忽不見,但聞山澗響。”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風景憐殊俗,林巒想故關。”

(2).指隱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贈參寥子》詩:“長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

黎明

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沛公乃夜引兵還。黎明,圍宛城三匝。——《史記·高祖本紀》。 司馬貞索隱:“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朱伯廬《治家格言》

寮寀

亦作“ 寮寀 ”。1.官舍。引申為官的代稱。《文選·張華<答何劭>詩》:“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園廬。” 呂向 註:“同寮寀,同官也。”

(2).指僚屬或同僚。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孝元 初出 會稽 ,精選寮寀。” 唐 楊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府庭颯而變色,寮寀慘而相驚。” 明 梅鼎祚 《崑崙奴》第一折:“那寮寀的禮不周,這子弟的心自省,也須知桑梓人恭敬,甚的是遺後見君情。” 清 黃宗羲 《趙州李公救災記》:“﹝ 李公 ﹞噬臂出血,書衣為章,以告寮寀,其能將伯之助乎!”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應聲藍面鬼》:“公思《易》能驅邪魅,即為講《易》之乾卦,鬼猶應聲,惟至‘地道光也’句,鬼忽不見,公亦掩卷就寢,嘗舉以告寮寀,莫測所謂。”

聯騎

連騎;並乘。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出平原而聯騎,居里閈而鳴鐘。”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余時在坐,見都知、押班、殿前馬步軍聯騎立門外。” 宋 張孝祥 《題真山觀》:“ 張安國 設道供於 真山觀 ,飯已,同 郭道深 、 滕子昭 、 吳仲權 、 陳叔蹇 聯騎訪 無無道人 。”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四月頂禮希,遊人尚聯騎。”

交情

互相交往而產生的情誼

老交情

金蘭契

至交;深厚的友誼。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分定金蘭契,言通藥石規。” 明 陳所聞 《步步嬌·擬美人七夕述懷》套曲:“我愛你興翩翩廣結金蘭契,量汪汪江海托襟期。”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太史公》:“昔共金蘭契,苦口似相規。”

晤語

見面交談。《詩·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唐 韓愈 《答張徹》詩:“勤來得晤語,勿憚宿寒廳。” 清 黃景仁 《和杏莊贈別》:“晤語不幾日,別路愁間關。”

藥石

古時指冶病的藥物和砭石,後比喻規勸別人改過向善

供其藥石之費。——《周書·李弼傳》

孟孫之惡我也,藥石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翰墨

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時間

(1)

(2) 時鐘上、日曆上的具體的分、小時、天或年;準確的時刻或日期

時間是半夜

現在是什麼時間了

(3) 事物(如某些行動、過程或情況)存在或繼續的期間

(4) 目下,現時

雖則時間受窘,久後必然發跡。——元· 秦簡夫《剪髮待賓》

(5) 極短的時間

一時間性情上疏散

辭氣

(1).語氣;口氣。《論語·泰伯》:“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出辭氣能順而説之,則無惡戾之言入於耳。”《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曹子 以一劍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壇坫之上,顏色不變,辭氣不悖。” 唐 韓愈 《論薦侯喜狀》:“五月初至此,自言為閣下所知,辭氣激揚,面有矜色。”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司馬武子忠節》:“ 靖康 間奉使 金國 ,辭氣激烈,謀略深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亭》:“ 石 方就枕,聞叩扉甚急;起視,則 長亭 掩入,辭氣倉皇,言:‘吾家欲以 * 相仇,可急遁!’” 朱自清 《論書生的酸氣》:“說話注重音調和辭氣,以朗暢為好。”

(2).文章的風格。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禪》:“ 秦皇 銘 岱 ,文自 李斯 ,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續資治通鑑·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馬周 既訟罷 李昉 ,與 旦 益相得,每排毀時政,上書自薦,及歷舉所善十數人皆公輔器, 昌言 內為之助,人多識其辭氣,皆 旦 所為也。”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甚矣譯事之難也,前見 辜氏 《痴漢騎馬歌》,可謂辭氣相副。”

(3).辭鋒,辭采。《南齊書·謝超宗傳》:“ 超宗 既坐,飲酒數甌,辭氣橫出, 太祖 對之甚歡。”《北史·屈遵傳》:“ 道賜 善騎射,機辯有辭氣, 太武 甚器之。”

(4).言辭;談吐。《續資治通鑑·宋太祖建隆元年》:“ 穀 雅善議論,辭氣明暢。”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一:“夫人藴輔相之才而其季父日與之接,其容貌辭氣豈無少異於人乎?”

豪雄

(1).強雄;豪傑。《後漢書·袁術傳》:“豪雄角逐,分割疆宇。” 南朝 陳 徐陵 《長安道》詩:“輦道乘雙闕,豪雄被五都。” 唐 李白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詩:“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

(2).豪邁雄壯。 北周 王褒 《關山篇》:“好勇自 秦中 ,意氣多豪雄。” 明 李贄 《與馬伯時書》:“然則人之真實,志之誠切,氣之豪雄,吾矢發必中,皆可羨者。”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稼軒 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機會不來,正則可以為 郭 李 ,為 岳 韓 ,變則即 桓溫 之流亞,故詞極豪雄,而意極悲鬱。” 陳毅 《六國之行》詩:“桓桓 阿惹爾 ,革命氣豪雄。”

(3).雄偉壯麗。 徐道政 《游頤和園同盧臨仙田多稼》詩:“殿閣依山起,結構稱豪雄。”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無功

沒有功勞

軒窗

亦作“ 軒窓 ”。窗戶。 唐 孟浩然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詩:“軒窗避炎暑,翰墨動新文。” 唐 李商隱 《利州江潭作》詩:“ 河伯 軒窓通貝闕,水宮帷箔卷水綃。”一本作“ 軒窗 ”。 宋 陸游 《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詩:“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臨 錦屏 。”《紅樓夢》第七九回:“﹝ 寶玉 ﹞見其軒窗寂寞,屏帳翛然,不過只有幾個該班上夜的老嫗。” 清 舒大成 《當時》詩:“曉日軒窓閒夢少,晚涼庭院別懷多。”

晴日

晴天。 唐 蘇頲 《奉和春日幸望 * 應制》:“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明 高啟 《雨中曉臥》詩之一:“閒人晴日猶無事,風雨今朝正合眠。” 毛 * 《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沉迷

深深地迷惑或迷戀

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於此。——丘遲《與陳伯之書》

節物

(1).作為;行事。《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註:“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游,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

飲啄

(1).飲水啄食。語本《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成玄英 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豈欲入樊籠而求服養!譬養生之人,蕭然嘉遁,唯適情於林籟,豈企羨於榮華!”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澤篇》:“雉子游原澤,幼懷耿介心,飲啄雖勤苦,不願棲園林。”

(2).引申為吃喝,生活。 唐 李益 《罷秩後入華山采茯苓逢道者》詩:“何事逐豪游,飲啄以羶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劉山甫 亦蒙 夏生 言示五年行止,事無不驗,蓋飲啄之有分也。” 清 方文 《路灌溝喜遇談長益話舊》詩之二:“飲啄依朋友,湖山本性情。”

(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南史·沉約傳》:“﹝ 沉警 ﹞無進仕意,謝病歸…… 警 曰:‘使君(指 謝安 )以道御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 唐 元結 《喻瀼溪鄉舊遊》詩:“終當來其濱,飲啄全此生。” 謝樹瓊 《詠懷》:“腹中雖飢餒,飲啄猶自閒。”

樊籠

(1) 鳥籠

(2) 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澹蕩

(1).猶駘蕩。謂使人和暢。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風澹蕩俠思多,天色淨淥氣妍和。” 唐 陳鴻 《長恨歌傳》:“賜以湯沐,春風靈液,澹蕩其間。” 宋 朱淑真 《西江月·春半》詞:“恰如飛鳥倦知還,澹蕩梨花深院。”

(2).猶放達。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宋 陸游 《春晚風雨中作》詩:“頽然耐辱君無怪,元是人間澹蕩人。” 清 顧貞觀 《秋曉登滄浪亭呈宋中丞》詩:“由來澹蕩人,別作流傳計。”

璧水

(1).指太學。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風, 石渠 啟珪璋之盛。”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學校》:“古者天子有學,謂之‘成均’,又謂之‘上庠’,亦謂之‘璧水’,所以養育作成天下之士類,非州縣學比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啟媒》:“昔年璧水壯遨遊,學冠同流。”

(2).泛指讀書講學之處。 宋 陳亮 《謝留丞相啟》:“如 亮 者才不逮於中人,學未臻於上達。十年璧水,一幾明牕。”

(3).硯名。以硯圓如璧,外環以水,故名。《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宮硯》:“內府藏硯甚伙, 乾隆 戊戌,命內廷翰林臚為《西清硯譜》,計陶之屬五十五種…… 宋 之虎符、石函、黼黻、綯紋、璧水、列錢。”《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宮硯》:“石之屬一百四十五種,如 晉 王廞 之璧水。”

沖融

亦作“沖融”。1.充溢瀰漫貌。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西遊記》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雲端里,往下觀看,只見那城中喜氣沖融,祥光蕩漾。”

(2).水波蕩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裊窕沖融間。” 楊倫 箋註:“沖融,謂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詩之一:“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是篇娓娓至數千言,浩浩蕩蕩,西起 崑崙 ,東注 溟 渤 ,沖融窈窕,異派分支,千態萬狀,姿媚橫生。”

(3).沖和,恬適。 唐 杜甫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望雲悲轗軻,畢景羨沖融。” 楊倫 箋註:“言以年暮,故羨山人顏色沖和。” 元 李裕 《摸魚兒》詞:“些兒淡沲沖融意,到處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詩序》:“吾則甚服其沖融大雅,油然悠然,從容自適,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嘗有孤臣寡婦之怨悲、鱷魚鵩鳥之祲怪引藉為激壯也。”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樣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宋· 沈括《夢溪筆談》

青紅

青色和紅色。常用以指代顏料、胭脂粉黛、彩霞、燈彩等。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宋史·奸臣傳二·蔡攸》:“或侍曲宴,則短衫窄袴,塗抹青紅。”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詩:“仰不見王處,雲間指青紅。”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紅列只孫。”

儒宮

古代官立學校。《陳書·儒林傳·沉不害》:“至是國學未立, 不害 上書曰:‘……宜其弘振禮樂,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紆跡儒宮,選公卿門子,皆入於學。’”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命守 高平 ,命副儒宮。朱衣銀魚,象服以崇。”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乞餘杭學名額表》:“建置學舍數十廈,面勢顯敞,允為儒宮。”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本朝欽定諸書》:“列聖萬幾之暇,乙覽經史,爰命儒臣選擇簡編,親為裁定,頒行儒宮。”

拘窘

侷促窘迫。 宋 陸游 《上殿札子》:“若夫日趨於拘窘怯薄之域,臣實懼國勢之寖弱也。” 宋 葉夢得 《石林詩活》卷中:“自 唐 以後,既變以律體,固不能無拘窘,然苟大手筆,亦自不妨削鐻於神志之間,斲輪於甘苦之外也。” 金 滕茂實 《立春》詩:“拘窘經時成土俗,聊從一醉適天真。”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匆匆

急急忙忙的樣子

老栓匆匆走出,給他泡上茶。—— 魯迅《藥》

駕言

(1).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遊,出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駕言發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2).傳言;託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無方無製之藥,駕言金丹,夕進御而朝賓天。”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然一旦成此大釁者,良由降虜 哱拜 久懷異圖,駕言云雲。” 清 蒲松齡 《上孫給諫書》:“凡以膚受來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見;有駕言毀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聞。”

詩詞推薦

感春原文_感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