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武夷柬史令君

作者:葉向高 朝代:明代

過武夷柬史令君原文

幔亭別去想氤氳,縹緲鸞笙不可聞。

丹闕已辭鵷鷺侶,青山重拜武夷君。

瑤壇歲晚多靈草,玉檢年深失秘文。

便欲誅茆來此地,長從仙令挹清芬。

詩詞問答

問:過武夷柬史令君的作者是誰?答:葉向高
問:過武夷柬史令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過武夷柬史令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葉向高的名句有哪些?答:葉向高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幔亭

(1).用帳幕圍成的亭子。《雲笈七籤》卷九六:“ 武夷君 ,地官也,相傳每於八月十五日大會村人於 武夷山 上,置幔亭,化虹橋通山下。”

(2).指 福建 武夷山 。因山上有 幔亭峰 勝境,故稱。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地理》:“ 武夷山 一名 幔亭 。”

氤氳

煙氣、煙雲瀰漫的樣子;氣或光混合動盪的樣子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唐·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雲煙氤氳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鸞笙

笙的美稱。 宋 張元乾 《好事近》詞:“ 瑤池 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徹。” 明 宋訥 《王子秋過故宮》詩:“興隆有管鸞笙歇,劈正無官玉斧沉。”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丹闕

(1).赤色的宮闕。 唐太宗 《秋月即目》詩:“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朝聖明主,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

(2).借指皇帝所居的宮廷。 明  呂大器 《晚至閬州》詩:“一葉 嘉陵 下,冰心對緑漪。豈無丹闕戀,終抱白雲思。”

鵷鷺

(1).鵷和鷺飛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隋書·音樂志中》:“懷黃綰白,鵷鷺成行。文贊百揆,武鎮四方。” 宋 葉適 《送葉路分》詩:“君今幅巾鵷鷺行,切勿著帶貔虎傍。” 清 趙翼 《丙子元旦早朝》詩:“千行鵷鷺集初寅,肅聽鳴鞭拜舞勻。”

(2).比喻有才德者。《北齊書·文苑傳序》:“於是辭人才子,波駭雲屬,振鵷鷺之羽儀,縱雕龍之符采。” 唐 儲光羲 《群鴉詠》:“冢宰收琳琅,侍臣盡鵷鷺。” 宋 馬純 《題能仁寺壁》詩:“十年衰病臥林泉,鵷鷺羣飛競刺天。”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重拜

猶再拜。《左傳·襄公四年》:“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 楊伯峻 註:“重拜,一再而三拜也。”《國語·魯語下》:“君貺使臣以大禮,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武夷君

古代傳說中 武夷山 的仙人。《史記·封禪書》:“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 黃帝 用一梟破鏡…… 武夷君 用乾魚。” 司馬貞 索隱引 顧氏 曰:“《地理志》雲 建安 有 武夷山 ,溪有仙人葬處,即《漢書》所謂 武夷君 。” 明 吳栻 《武夷雜記》:“又考古 秦 人《異仙録》云: 始皇 二年,有神仙降此山,曰余為 武夷君 ,統録羣仙,受館於此。史稱祀以乾魚,乃 漢武 時事也。今 漢 祀亭址存焉。” 清 陳朝儼 《武夷遊記》:“自 一曲 入,望 幔亭峯 ,縹緲雲際,相傳為 武夷君 宴鄉人處。”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七:“拂衣歸揖 武夷君 ,九曲僊山帝許分。”

瑤壇

(1).用美玉砌成的高台,多指神仙的居處。《後漢書·方術傳序》:“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2).對祭壇的美稱。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豈止 河 庭貝闕,俯瞰 馮夷 之都; 洛水 瑤壇,旁臨 虙妃 之館。”《宋史·樂志七》:“天錫多祉,皇受五福。言瞻瑤壇,迄奉瑄玉。” 明 王寵 《送錢太常元抑祠祭顯陵》詩:“玄端佩衝牙,陟降瑤壇靜。”

(3).玉石台階。《文選·張協〈七命〉》:“遡惠風於蘅薄,眷椒塗於瑤壇。” 張銑 註:“壇,猶階也。”一說為玉堂。見 李善 注。

靈草

(1).仙草,瑞草。《文選·班固<西都賦>》:“於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 李善 註:“神木、靈草,謂不死藥也。”《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郭璞“遊仙”>》:“ 崦山 多靈草,海濱饒奇石。” 劉良 註:“靈草,芝草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朱明洞裡得靈草,翩然放杖凌蒼霞。”

(2).對某些植物的美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茶具十詠·茶人》:“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此指茶。 唐 皎然 《湛處士枸杞架歌》:“天生靈草生靈地,誤生人間人不貴。”此指枸杞。 唐 蘇拯 《藥草》詩:“國忠在臣賢,民患憑藥力,靈草猶如此,賢人豈多得。”此指藥草。

玉檢

(1).玉牒書的封篋。《漢書·武帝紀》“登封 泰山 ”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玉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 唐 李商隱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詩:“玉檢賜書迷鳳篆,金華歸駕冷龍鱗。”《說文·木部》“檢,書署也” 清 段玉裁 註:“玉牒檢者,玉牒之玉函也,所謂玉檢也。” 桂馥 義證:“《六書故》:檢狀如封匧。”

(2).借指玉牒文。 唐 劉禹錫 《平齊行》之二:“侍臣 燕公 秉文筆,玉檢告天無愧詞。”

秘文

(1).猶秘籍。難見之書。《後漢書·班固傳上》:“啟發篇章,校理祕文。” 李賢 註:“祕文,祕書也。《孝經·鉤命決》曰:‘ 丘 掇祕文’也。”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二:“ 後漢 延熹 二年始置監屬大常寺掌禁中圖書祕文,後併入中書。”

(2).指言符籙瑞應之緯書。 漢 王充 《論衡·實知》:“讖書祕文,遠見未然,空虛暗昧,豫睹未有。”

誅茆

見“ 誅茅 ”。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長從

長而粗大的樹幹。古代在戰爭中用以撞擊。《墨子·備城門》:“木大二圍,長丈二尺以上,善耿其本,名曰長從。” 岑仲勉 註:“從,按即樅字,長木也,亦有衝撞之義。”

仙令

對縣令的美稱。 明 唐順之 《送朱建陽》詩:“道旁桃李爛春晴,可憐仙令看花行。” 清 陳維崧 《秋霽·送江辰六之任益陽》詞:“江山未老,又逢仙令栽花到。”

清芬

(1).清香。 宋 韓琦 《夜合詩》:“所愛夜合者,清芬踰眾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畿輔雜記·盤山》:“又 武林 黃汝亨 《盤泉詩》:‘ 李願 歸 盤谷 ,泉甘自昔聞。偶來諧勝賞,獨坐挹清芬。’” 清 陳維崧 《月華清·為蔣元膚催妝》詞:“寄語酒徒 蔣濟 ,總北釀清芬,休教酩酊。” 梅阡 《春夜》:“五月的夜風,飄著道邊槐花的清芬。”

(2).喻高潔的德行。 晉 陸機 《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唐 黃滔 《書懷寄友人》詩:“常思 揚子云 ,五藏曾離身,寂寞一生中,千載空清芬。” 宋 梅堯臣 《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詩:“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圖史。” 元 周德清 《滿庭芳·韓世忠》曲:“閒評論,中興宰臣,萬古揖清芬。”

標籤:武夷山

詩詞推薦

過武夷柬史令君原文_過武夷柬史令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