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新晴山行

作者:汪坦 朝代:明代

春日新晴山行原文

細雨彌旬久,東風喜乍晴。

鵑啼松葉紫,雉雊麥苗青。

日墮雲間影,泉流石上聲。

生憎蕉葉醉,不掛一錢行。

詩詞問答

問:春日新晴山行的作者是誰?答:汪坦
問:春日新晴山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春日新晴山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

參考注釋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彌旬

滿十天。 南朝 梁 何遜 《和劉諮議守風》:“彌旬苦凌亂,揆景候阡陌。” 唐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追隨不覺晚,欵曲動彌旬。”《續資治通鑑·宋高宗建炎二年》:“逮 洛索 圍城彌旬,外援不至,於是前 河東 路經制副使 傅亮 以精鋭數百奪門降 金 。”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鵑啼

亦作“ 鵑嗁 ”。相傳杜鵑啼聲悽苦。因多用以形容人的思念之苦或悲怨之深。 元 虞集 《送王君實御史》詩:“鸎滿 輞川 君定到,鵑啼 劒閣 我思歸。” 元 王元鼎 《雁傳書》套曲:“鵑啼春思月中魂,花迷蝶夢窗前影。” 清 戴璐 《藤陰雜記》卷一:“看階前草緑苔青,無非生意;聽牆外鵑啼雀噪,恐有寃魂。” 清 趙細瓊 《喝火令》詞:“鶴唳風聲杳,鵑嗁月影寒。”參見“ 鵑魂 ”。

松葉

(1).松樹的葉。 唐 王績 《黃頰山》詩:“幾看松葉秀,頻值菊花開。” 唐 許渾 《重遊飛泉觀題故梁道士宿龍池》詩:“松葉正秋琴韻響,菱華初曉鏡光寒。”

(2).指松葉酒。 唐 李商隱 《飲席戲贈同舍》詩:“唱盡《陽關》無限疊,半盃松葉凍頗黎。”參見“ 松葉酒 ”。

雉雊

(1).雉鳴叫。《禮記·月令》:“﹝季冬之月﹞鴈北鄉,鵲始巢,雉雊雞乳。” 鄭玄 註:“雊,雉鳴也。” 唐 王維 《渭川田家》詩:“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唐 朱慶餘 《送元處士游天台》詩:“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館風來竹氣清。”

(2).語本《書·高宗肜日序》:“ 高宗 祭 成湯 ,有飛雉升鼎耳而雊。” 孔 傳:“耳不聰之異。” 孔穎達 疏:“雉乃野鳥,不應入室,今乃入宗廟之內,升鼎耳而鳴。 孔 以雉鳴在鼎耳,故以為耳不聰之異也……《漢書·五行志》 劉歆 以為鼎三足,三公象也,而以耳行,野鳥居鼎耳,是小人將居公位,敗宗廟之祀也。”後因以“雉雊”為變異之兆。《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 高宗 、 成王 有雉雊、迅風之變。”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撫祠碑銘》:“黃鐘九淵,雉雊勾萌,斂茲噩陽,奮為由庚。” 清 黃遵憲 《感事》詩之一:“九鼎齊鳴驚雉雊,千金懸格購龍醫。”

麥苗

麥作物的幼苗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上聲

(1)

(2) 古漢語四聲的第二聲

(3) 國語字調的第三聲

生憎

最恨;偏恨。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 宋 晏幾道 《木蘭花》詞:“生憎繁杏緑陰時,正礙粉牆偷眼覰。” 清 趙翼 《秋燕》詩:“生憎燕子炎涼甚,春便飛來秋便歸。” 陳子范 《有感》詩:“自笑驚弓如野鳥,生憎逐臭是青蠅。”

蕉葉

(1).芭蕉葉。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衫含蕉葉氣,扇動竹花涼。” 宋 楊萬里 《秋雨嘆十解》詩之三:“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 清 張潮 《補花底拾遺》卷一:“夏月以蕉葉代簟臥。”

(2).淺底的酒杯。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引 宋 陸元光 《回仙錄》:“飲器中,惟鐘鼎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葉最小。” 宋 陳造 《雪夜與師是棋次前韻》:“掀髯得一笑,為汝倒蕉葉。”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姬能飲,自入吾門,見餘量不勝蕉葉,遂罷飲。”

一錢

(1).一文錢。亦指極少的錢。《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 唐 李白 《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2).表數量。一兩的十分之一。《朱子語類》卷十六:“如秤子釘盤星上加一錢,則稱一錢物,便成兩錢重了。”《宋史·律曆志一》:“以御書真草行三體 淳化 錢,較定實重二銖四絫為一錢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為一稱之則。”按,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以錢代銖》:“古算法二十四銖為兩……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兩,而有錢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錢幣之錢,非數家之正名。”

(3). 清 時 吳 俗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板兒》:“今 吳 俗猶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此舊語之未泯者也。”

詩詞推薦

春日新晴山行原文_春日新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