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原文
曉寒一谷欲添衣,午熱行宮羽扇揮。
近塞暄涼渾不定,與時作止在知幾。
霜遲頗喜待蕎熟,露重兼資沃菜肥。
雖是年年秋獮路,省農每為駐驂騑。
詩詞問答
問: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三
參考注釋
行宮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室
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登泰山記》
羽扇
用鳥羽製成的扇子
暄涼
(1).暖和與寒冷。 唐 韋應物 《端居感懷》詩:“暄涼同寡趣,朗晦俱無理。” 宋 范仲淹 《依韻答提刑張博覺新醞》:“暄涼體四時,日月周數旬。” 明 劉基 《秋夜聽冷協律彈琴分韻得夜字》:“斯須變暄涼,要妙奪造化。”
(2).猶寒暄。謂談天氣及飲食起居之類的應酬話。《南史·西南夷傳·天竺迦毗黎國》:“ 會稽 孔覬 嘗詣之,遇賓客填咽,暄涼而已。” 宋 楊萬里 《寄題曾子與競秀亭》詩:“暄涼書問二千里,塲屋聲名三十年。” 明 祝允明 《前聞記·戲語得婦》:“暄涼罷,復咎 蔣 曰:‘人孰無顛沛,途間不謹如此,豈周身之道耶?’”
不定
(1)
副詞,表示不肯定,後面常有表示疑問的詞或肯定和否定相疊的詞組
一天他不定來多少次
我明天還不定去不去呢!
(2)
不穩定
方向不定的風
心神不定
與時
追逐時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貢 好廢舉,與時轉貨貲。” 裴駰 集解:“與時,謂逐時也。”
作止
(1).猶作息,起居。 宋 曾鞏 《天長縣君黃氏墓志銘》:“蒼顛秀眉,燕其作止。”
(2).指言談舉止。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米元章瀑布詩》:“ 米芾元章 豪放,戲謔有味,士大夫多能言其作止。”
知幾
謂有預見,看出事物發生變化的隱微徵兆。《易·繫辭下》:“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後漢書·袁紹傳》:“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二:“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之二:“ 伯子 知幾早,逃名 震澤 西。”
兼資
謂兼具兩種資質;具備文武全才。《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試守御史大夫,以盡其能。” 晉 潘岳 《楊荊州誄》:“君以兼資,參戎作弼。” 明 屠隆 《綵毫記·永王設計》:“惟有翰林供奉 李白 ,天才豪邁,文武兼資。”
雖是
雖然。《水滸傳》第三二回:“雖是你們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難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家伯雖是回過幾次家鄉,卻沒有帶家眷。”
秋獮
國君秋季狩獵之稱。《左傳·隱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司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春蒐免其懷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誠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蘭 ,舉秋獮之禮。”
驂騑
駕在服馬兩側的馬。《墨子·七患》:“徹驂騑,塗不芸。”後指駕車之馬。 漢 蔡邕 《協和婚賦》:“車服照路,驂騑如舞。” 唐 王勃 《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