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句為玄象上人

作者:何吾騶 朝代:明代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

蕤賓有躍鐵,枯銅發逸響。

夙因固甚微,握手動前想。

冥濛千載間,解衣認指掌。

屢劫昧塵沙,真形寧有兩。

偶展白也詩,至人洞玄象。

無心道自尊,攬鏡照孤尚。

一語發心花,空即是色相。

詩詞問答

問:拈句為玄象上人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拈句為玄象上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何吾騶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騶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參考注釋

蕤賓

(1).古樂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陰陽,奇數六為陽律,名曰六律;偶數六為陰律,名曰六呂。合稱律呂。蕤賓屬陽律。《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其音徵,律中蕤賓。” 鄭玄 註:“蕤賓者應鐘之所生,三分益一,律長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仲夏氣至,則蕤賓之律應。”

(2).古人律歷相配,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適應,謂之律應。蕤賓位於午,在五月,故代指農曆五月。《國語·周語下》:“四曰蕤賓。” 韋昭 註:“五月,蕤賓。” 晉 陶潛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不駛亦不遲,飄飄吹我衣。” 唐 盧照鄰 《對蜀父老問》:“龍集荒落,律紀蕤賓。”

(3).指代農曆五月端午節。《全元散曲·迎仙客·五月》:“結艾人,慶蕤賓,菖蒲酒香開玉樽。”《水滸傳》第十三回:“時逢端午,蕤賓節至, 梁中書 與 蔡夫人 在後堂家宴,慶賀端陽。”

躍鐵

指披鐵甲的戰馬。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騰躍鐵歕金之騎,犯前茅而扼其喉。” 陳熙晉 箋註:“馬以鐵為甲,故曰躍鐵。”

逸響

(1).奔放的樂音。《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動心驚耳,逸響笙匏。” 元 張簡 《初夏偶成》詩:“鳴琴發逸響,嘉樹含清輝。”

(2).指雄渾奔放的詩文。《文選·沉約<宋書謝靈運傳論>》:“綴 平臺 之逸響,采 南皮 之高韻。” 李善 註:“逸響,謂 司馬相如 之文。” 胡樸安 《<中國文學史>序》:“一時作者,深沉鬱於泉淵,逸響振於金石,英華奮發,波瀾浩蕩,筆有餘力,文無竭源。”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在韻言則有 屈原 起於 楚 ,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絶一世。”

夙因

前世因緣;前世的根源。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有緣千里能相見,這其間夙因不淺,看錦帳流香度百年。”《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鄭老爹 迎了出來,翁婿一見,才曉得就是那年回去同船之人,這一番結親,真是夙因。”《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問:‘轉世後復須食煙乎?’曰:‘然。是有夙因,哪得不吸?’” 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有時遇到彰明的史實,瞞不下,如 關羽 、 岳飛 的被殺,便只好別設騙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 岳飛 ;一是死後使他成神,如 關羽 。”

握手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冥濛

幽暗不明。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青林結冥濛,丹巘被蔥蒨。”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詩:“遊人夜到 汝陽 間,夜色冥濛不解顏。” 元 湯式 《一枝花·題崇明顧彥昇上居》曲:“近睹著 扶桑 野陽烏閃爍,遙認著 蓬萊山 煙靄冥濛。”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青冢無草木》:“ 昭君 墓, 嘉禾 曹秋岳 先生嘗至,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黱色,古雲青冢。”參見“ 冥濛 ”。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解衣

(1).脫衣。《戰國策·齊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為溉園。”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蓋受《書》於 東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華 ,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紅樓夢》第二一回:“ 寳玉 見他不應,便伸手替他解衣,剛解開鈕子,被 襲人 將手推開,又自扣了。”

(2).見“ 解衣推食 ”。

指掌

(1).比喻事理淺顯易明或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語出《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註:“指其掌,弟子記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苟得其要,則八極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遠,有若同時。”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坐聽其談,滾滾無窮,上下數千載間,細大之事如指掌。”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舒梁阿三公遠見》:“嘗見 梁文莊 詩正 掌戶部時上疏稿,核計度支盈絀,如在指掌。”

(2).比喻事情容易辦。語出《禮記·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蜀 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生亦自負,視上第如指掌。”《遼史·太宗紀下》:“非 汴州 炎熱,水土難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3).手指和手掌。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文則琳琅墮於筆端,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是猶闢滔天之源,激不測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4).抵掌,擊掌。 漢 徐幹 《中論·譴交》:“然擲目指掌,高談大語。” 晉 道恆 《釋駁論》:“或指掌空談,坐食百姓。”《明史·奸臣傳·馬士英》:“ 大鋮 掀髯指掌,日談兵, 國安 甚喜。”

塵沙

(1).塵埃與沙土。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疾風千里兮吹塵沙。” 元 虞集 《城東觀杏花》詩:“緑水滿溝生杜若,暖雲將雨少塵沙。” 李季 《玉門兒女出征記》詩十七:“寒流隨風漫大地,午夜裡風怒號飛卷塵沙。”

(2).喻污濁,戰亂。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詩:“遙望 天壽山 ,猶在浮雲間。長嘆未及往,塵沙沒中原。” 蔡有守 《送陳樹人居若明之日本》詩:“鄉邦回首塵沙惡,一往夷嵎欲幾年。”

(3).猶塵世。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景靈致齋見懷》:“不嗟門外塵沙苦,只覺壺中歲月長。” 宋 王安石 《蒙城清燕堂》詩:“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

真形

本來的形象;真實的形體或形象。 唐 劉禹錫 《摩鏡篇》詩:“山神祅氣沮,野魅真形出。” 宋 蘇軾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雲》:“尤物已隨清夢斷,真形猶在畫圖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怎見得是龍?須得吾見真形,方可信。”

白也

白,指 唐 詩人 李白 ;也,助詞,無義。語出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 也詩無敵。”後因用作 李白 的代稱。 郁達夫 《寄曼陀長兄》詩:“書劍飄零傷 白也 ,英雄潦倒感黃金。”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玄象

天象。謂日月星辰在天所成之象。《後漢書·郅惲傳》:“ 惲 乃仰占玄象。” 唐 吳筠 《高士詠·嚴子陵》:“紫宸同御寢,玄象驗客星。”《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帝深識玄象,常夜起觀星。”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自尊

自我尊重

攬鏡

持鏡;對鏡。《晉書·王衍傳》:“然心不能平,在車中攬鏡自照,謂 導 曰:‘爾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宋 劉克莊 《賀新郎·答實之》詞:“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 梁啓超 《義大利建國三傑傳》第五節:“攬鏡華髮,據鞍髀肉,蹉跎歲月,何以為情。”

發心

(1).動念。《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乃幸左顧存恤,發心惻隱顯至誠,納以嘉謀,語以至事,雖亦不敏,敢不諭意!”《二刻拍案驚奇》卷八:“纔一發心,暗中神明便知。”

(2).特指萌動善心。《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時 阿難 既聞仏語,遂即發心離諦,受已歸依。”《法苑珠林》卷七一:“人有見者,發心止惡,竟投錢物布施。”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我這裡跪在大街,望著那發心的爺娘每拜。”

(3).發自內心。《三國志·魏志·孫禮傳》:“ 禮 為死事者設祀哭臨,哀號發心。”

(4).開心。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說謊》套曲:“走來的不發心,燋的方見次第。”

(5).猶決意。 宋 劉克莊 《解連環·甲子生日》詞:“已發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水滸傳》第三二回:“只是 武松 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 二龍山 落草避難。”《醒世姻緣傳》第六八回:“他既發心待去,偺等收完了秋,頭口閒了,收拾盤纏,你倆口兒可去不遲。”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二回:“我國教育所以不能普及者,由於文字太難,本黨發心研此問題,務必製出一種新文字,以便學界。” 艾蕪 《榮歸》:“兩年前發心要做的事情,如今已像秋天的禾稻一般,成熟在眼前、足的下邊了。” 許傑 《<明日的文學>自序》:“我之想發心寫這一本東西,或者是我的懺悔。”

(6).佛教語。謂發願求無上菩提之心。亦泛指許下向善的心愿。《法華經·從地湧出品》:“從誰初發心,稱揚何佛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明寺》:“﹝夾紵佛像﹞每夜行繞其座,四面腳跡,隱地成文。於是士庶異之,鹹來觀矚。由是發心者,亦復無量。” 唐 劉長卿 《秋夜有懷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詩:“吾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遂發心。” 元 無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做番將有名聲,六韜三略不曾聞,本待發心吃齋去,則是無處買麵巾。”《紅樓夢》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發心要寫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剛經》。”

即是

(1).如此。《莊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雲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色相

(1) 色彩所呈現出來的質地面貌

我們可以從這塊玉的色相上斷定它是塊好料

(2) 如日光通過三稜鏡分解出的紅、橙、黃、綠、青、紫六種色相

(3) 佛教指事物的形狀外貌

無邊色相,圓滿光明

(4) 後來也指女子的姿色容貌

利用色相從事犯罪活動

詩詞推薦

  • 和卓英英錦城春望

    眉娘唐代〕蠶市初開處處春,九衢明艷起香塵。世間總有浮華事,爭及仙山出世人。
  • 游清都觀尋沈道士得仙字

    劉孝孫唐代〕紛吾因暇豫,行樂極留連。尋真謁紫府,披霧覿青天。緬懷金闕外,遐想玉京前。飛軒俯松柏,抗殿接雲煙。滔滔
  • 江南弄 以上八千卷樓藏鈔本性情集卷六

    周巽元代〕寒威薄。繡帷人未覺。啄蕊爭枝喧凍雀。錦箋呵筆寫迥文。玉箸長垂不見君。北去馬蹄沖塞雪,南來雁字隔衡雲。
  • 贈合皂山嬾雲道士詩客張惟深二首

    楊萬里宋代〕合皂峰頭半朵雲,化為道士到吾門。問渠真箇如雲嬾,為許隨風處處村。
  • 採桑子

    馬鈺元代〕內容未顯名先顯,事可傷悲。壞道根基。失了元初更怨誰。尋思懵懂勝伶俐,做個憨痴。無作無為。綴甚閒詞寫甚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_拈句為玄象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少林

    史褒善明代〕偶因行部陟嵩岑,暫駐肩輿訪少林。前代古碑蒼蘚合,上方精舍白雲深。山腰雨過龍歸洞,樹杪風清鳥弄音。一宿
  • 水調歌頭

    范成大宋代〕萬里漢都護。(下缺)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_拈句為玄象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
  • 明皇試馬歌題韓乾所畫

    乾隆清代〕我曾見趙霖六馬傳貞觀,立石像人人拔箭。數騎嘗寇陷陣中,凜凜英風千載羨。茲乃歌韓乾,試馬寫明皇,疑是溫
  • 邵窩

    乾隆清代〕名因安樂取,境與濟源殊。適已非如彼,及人惟勉吾。山光方淡盪,物意已昭蘇。南望知沾澤,豫民同幸乎。
  • 聞新榜恩除異等輒成自詠

    宋祁宋代〕蘭署曾叨異等名,當年不與賦天庭。塵容此際支離極,慚見唐家千佛經。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_拈句為玄象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
  • 掃室

    喻良能宋代〕凝塵晝滿室,燕處亦超然。掃罷掩關臥,從嘲邊孝先。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_拈句為玄象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
  • 無題三首

    劉筠宋代〕簾聲竹影浪多疑,仙谷何能為解迷。藻井風高蛛壞網,杏梁春晚燕爭泥。更看山遠惟凝黛,縱許犀靈祇駭雞。枉裂
  • 遇仙槎

    馬鈺元代〕名成好息心,利遂堪回首。猿馬不輕狂,龍虎相 * 。常教玉戶開,莫使金關漏。九轉大丹成,萬劫神清秀。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_拈句為玄象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日討源書屋

    乾隆清代〕溪堂清謐問安回,視政餘閒芸帙陪。又是常年夏凊候,金萱雨後幾枝開。
  • 貢闈對硯盤發嘆

    樓鑰宋代〕老去未忘黃與朱,琢成三硯樂閒居。豈能更作諸生業,但欲頻看後世書。視草北門才已盡,持衡南省計尤疏。便須
  • 孟秋即事

    乾隆清代〕孟朔畏雨翼畏陰,兩朝怵惕籌農心。幸而連霽風日爽,回思夏季旱日深。哉生明已踰農忌,繼潤盡善但莫霖。似此
  • 乾隆清代〕雲生猶鬱陶,雨過即蕭爽。刁刁西北風,時送殘蟬響。景色釀新秋,高晶天宇朗。暑氣辭桃笙,涼颸上鶴氅。西成
  • 霜天曉角(壽陳敬之)

    劉辰翁宋代〕朝來微雪。又近長生節。造就一枝清絕,梅與雪、怎分別。兩年心似月。除是天知得。手種春風千樹,一顆顆、待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_拈句為玄象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古意

    黃庭堅宋代〕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夤緣。安得
  • 送鄒莆田

    劉克莊宋代〕日日焚香出,天知令尹心。租符環境少,花判入人深。發路惟詩卷,般家亦俸金。極為鄉井惜,不是愴分襟。
拈句為玄象上人原文_拈句為玄象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