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坡去偏橋十里原文
望城坡上望偏橋,城郭差參物色饒。
千澗浮花春水碧,萬山推翠曉煙消。
利名客子來還去,風雨雞聲莫復朝。
今日登臨重回首,鄉關迢遞雁書遙。
詩詞問答
問:望城坡去偏橋十里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望城坡去偏橋十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望城坡去偏橋十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參考注釋
偏橋
指簡陋的小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崿路中斷四五丈,中以木為偏橋,劣得通行。”
城郭
城是內城的牆,郭是外城的牆。泛指“城邑”
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宮賦》
差參
長短、高低不齊;不一致。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乃令以物色訪之。——《後漢書·嚴光傳》
物色人才
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瞅見;看到
免親友物色
(4) 風物;景色
(5) 各種物品
浮花
(1).漂浮在水面的花瓣。 唐 張祜 《橫吹曲辭·白鼻騧》:“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明 高啟 《贈東庵道者》詩:“雙樹夾成戶,一溪流繞家。掃林留送筍,汲水帶浮花。”
(2).比喻虛幻的或易逝的美好事物。 宋 蘇軾 《北寺悟空禪師塔》詩:“已將世界等微塵,空里浮花夢裡身。” 陳衍 《元詩紀事·無名氏》:“榮華富貴等浮花,膂力難勝國爪牙。”
(3).浮在液體表面的泡沫。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戛劍生雜記》:“試燒酒法:以缸一隻猛注酒於中,視其上面浮花,頃刻迸散淨盡者為活酒,味佳。花浮水面不動者為死酒,味減。”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詩:“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遊獵。《金史·輿服志下》:“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幹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
利名客
追逐名利的人。 宋 辛棄疾 《霜天曉角》詞:“一葉軟紅深處,應不是,利名客。”
來還
歸來;回來。《史記·陳杞世家》:“﹝ 楚莊王 ﹞已誅 徵舒 ( 夏徵舒 ),因縣 陳 而有之,羣臣畢賀。 申叔時 使於 齊 來還,獨不賀。” 唐 元稹 《酬樂天待漏入閣見贈》詩:“謫仙名籍在,何不重來還?”《宋史·樂志十一》:“南溟浮天,旁通百蠻,風檣迅疾,琛舶來還。”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鄉關
故鄉
日暮鄉關。——唐· 崔顥《黃鶴樓》
迢遞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遞 ”。1.遙遠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指 蒼梧 之迢遞,臨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居人莽牢落,遊子方迢遰。” 唐 歐陽詹 《蜀中將回留辭韋相公》詩:“明晨首鄉路,迢逓孤飛翼。”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遞,更和那風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谿縣》詩:“蠻音聞漸異,迢遞動鄉愁。” 清 孫枝蔚 《坐逆風船同趙天醉作》詩:“水程迢逓日將晡,風伯顛狂雨又俱。” 章炳麟 《東夷詩》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統照 《牧羊兒》詩:“故鄉迢遞。”
(2).指思慮悠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詗約》:“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雙棲,心迢遞。”
(3).高峻貌。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三:“迢遞 槐江嶺 ,是為 玄圃 丘。”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 南朝 梁 王錫 《宿山寺賦》:“延層軒之迢逓,屬廣廡之踟躕。” 宋 司馬光 《王君貺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詩>十章合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無極,行挽枯藤蹋危石。” 蘇曼殊 《無題》詩之二:“寄語 * 要珍重,鳳樓迢遞燕應迷。”
(4).曲折貌。《陳書·江總傳》:“喜園迢遰,樂樹扶疎。” 元 楊載 《詩法家數·七言古詩》:“七言古詩,要鋪敍,要有開合,有風度,要迢遞險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軟腐。”
(5).婉轉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詞:“恣樂追涼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猶有清歌迢逓,聲在芰荷深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攜琴,一人奏繁華令相和,風雷疾轉,泉漏鏗鏘……最動人處卻在抑揚迢遞間寫得人心弦上的言語。”
(6).連綿不絕貌。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逓,翠華葳蕤。” 唐 楊巨源 《送絳州盧使君》詩:“朱欄迢遞因高勝,粉堞清明欲下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山圍草木翠煙平,迢遰新城接舊城。”
(7).時間久長貌。 唐 韋應物 《春宵燕萬年吉少府南館》詩:“河漢上縱橫,春城夜迢遞。” 唐 元稹 《古決絕詞》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徹。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
見“ 迢遞 ”。
雁書
書信。 唐 王勃 《九日懷封元寂》詩:“今日 龍山 外,當憶雁書歸。” 金 錢抱素 《台城路》詞:“碧雲深處遙天暮,經年雁書沉影。”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雁書寄到君前,我倩誰憐。”參見“ 雁足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