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聽溪聲原文
流雲猶在青天上,霽景澄鮮風蕩漾。
因風泛起是何聲,但見溪頭新水漲。
溪流宛轉繞芳堤,采采蒹葭覆水齊。
宿潤全滋菡萏色,新晴不斷鸊鶘啼。
鸊鶘啼處煙波繞,直瀉流泉鳴未了。
決決長疑佩響搖,潺潺低咽琴聲悄。
耳根塵雜苦訇轟,入聽從教洗滌清。
我非智者亦樂水,幽情逸韻相交並。
幾度臨流閒徙倚,風力漸停溪漲止。
莫謂溪聲斷續殊,動靜循環理若此。
詩詞問答
問:雨後聽溪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後聽溪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六
參考注釋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景澄
風景清明。 晉 支曇諦 《廬山賦》:“景澄則巖岫開鏡,風生則芳林流芬。”
鮮風
清新的風。《文選·陸機<吳趨行>》:“藹藹慶雲被,泠泠鮮風過。” 李周翰 註:“鮮風,清風。” 唐 錢起 《太子李舍人城東別業與二三文友逃暑》詩:“鮮風吹印綬,密坐皆馨香。” 宋 梅堯臣 《和壽州宋待制九題·美蔭亭》:“鮮風時颼飀,輕裙自蕭灑。”
蕩漾
飄蕩;起伏不定
湖水蕩漾
淥水蕩漾清猿啼。——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溪頭
猶溪邊。 唐 李端 《送客東歸》詩:“行人相見便東西,日暮溪頭飲馬別。”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詞:“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 吳偉業 《過諸乾一細林山館》詩:“橋痕穿谷口,亭影壓溪頭。”
谿頭:猶溪中。 清 徐恪 《桃葉曲》:“五月南風來,谿頭長蓮葉。”
新水
(1).新汲之水。《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漢 鄭玄 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藝文類聚》卷五引 晉 夏侯湛 《大暑賦》:“沃新水以達夕,振輕箑以終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詩:“新水亂侵青草路,殘陽猶傍緑楊村。”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宛轉
(1) 圓場;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沒處取討,索性做個宛轉。——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2) 輾轉
路宛轉石間。——《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宛轉而不臥
(3) 婉轉
采采
猶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齊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還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猶事事。《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孔 傳:“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為驗。”
(2).茂盛,眾多貌。《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傳:“采采,猶萋萋也。” 晉 陶潛 《榮木》詩:“采采榮木,結劐根於茲。”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劐雲浮。” 明 高啟 《菊鄰》詩:“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鮮新。”一說,燦燦青青、活鮮鮮貌。見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
(3).華飾貌。《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傳:“采采,華飾也。” 明 唐寅 《題菊花》詩之一:“御袍采采 楊妃 醉,夜半扶歸挹露華。”
(4).形容美妙的樂聲。《文選·嵇康<琴賦>》:“英聲越發,采采粲粲。” 呂向 註:“采采粲粲,英聲貌。” 唐 孟郊 《清東曲》:“采采《清東曲》,明眸艷珪玉。”
蒹葭
(1).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韓詩外傳》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鴻鵠,倚是蒹葭。”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雖是蒹葭,現開著玉樹花,難道他烏紗就沒個窮葛瓜。”參見“ 蒹葭玉樹 ”。
(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胡惠生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無限蒹葭意,殷勤對此圖。”
覆水
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會合之難,如次組繡,翻然失去,覆水何救。” 清 洪楝園 《警黃鐘·議和》:“臨事誤戎機,收覆水,悔偏遲。”
菡萏
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新晴
天剛放晴;剛放晴的天氣。 晉 潘岳 《閒居賦》:“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 金谷 俊游, 銅駝 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清 黃遵憲 《養疴雜詩》之十:“竹外斜陽半滅明,捲簾欹枕看新晴。” 吳組緗 《山洪》十:“這是個新晴的極好天氣。”
不斷
(1)
保持或繼續,常以沒有停頓、沒有終止和不間斷的方式
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2)
沒幹擾或阻礙的
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3)
繼續但時有停頓的
他的不斷出現,引起了我們的警惕
(4)
不絕,接連不斷
夏天這裡洪水不斷
子孫滿堂,萬世不斷
煙波
煙霧籠罩的水面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流泉
(1).流動的泉水。《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 庭堅 被酒豪甚,竟脫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纓》之章。” 碧野 《雪路雲程》:“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匯成的。”
(2).古代錢幣名。泛指錢幣。《隋書·刑法志》:“公平難遇其人,流泉易啟其齒。”
未了
(1) 沒有了卻、結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沒有終點
未了的欠債
決決
亦作“決決”。1.水流貌。《廣雅·釋訓》:“涓涓、決決……流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謙誄》:“悠悠 越 障,決決 閩 海。” 宋 梅堯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決決堰根水,層層湖上田。” 明 何景明 《仲春雨霽出遊》詩:“決決松上溜,潺潺石間流。”
(2).形容水流聲。 唐 盧綸 《山店》詩:“登登山路行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宋 蘇軾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禪莊院》詩:“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決決水聲湲,重重山色赴。”
(3).傳說中的水名。《山海經·北山經》:“ 決決之水 出焉,而東流注於 河 。”《廣雅·釋訓》“決決” 王念孫 疏證:“決決,水貌也,故因以為水名。”
潺潺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根塵
佛教語。佛家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謂之根;根之所取者,謂之塵。合稱根塵。《楞嚴經》卷五:“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唐 王維 《能禪師碑》:“至於定無所入,慧無所依,大身過於十方,本覺超於三世,根塵不滅,非色滅空,行願無成,即凡成聖。” 宋 蘇軾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根塵各清浄,心境兩奇絶。” 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壙志》:“深恨釋氏根塵洗滌未浄。”
訇轟
(1).象聲詞。多指雷聲。 清 錢謙益 《萬尊師傳》:“青天無雲,雷聲訇轟遶其宅。”
(2).形容聲勢浩大。 王闓運 《丁文誠誄》:“結餘民以信義,倏萬梃之訇轟。”
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 韓偓 《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5).聽任;任憑。 宋 韋驤 《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 高啟 《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 錢謙益 《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洗滌
沖盪;清洗。又作除去罪過、積習、恥辱等
洗滌衣物
智者
有智謀或智慧過人的人
樂水
《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後因以指智者。 唐 白居易 《得耆老稱甲多智縣司舉以理人或雲多智賊也未知合用否判》:“識若限於挈缾,或當害物;道能弘於樂水,何爽理人?”
幽情
深遠或高雅的情思
發思古之幽情
逸韻
(1).高逸的風韻。《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晉 庾亮 《翟徵君贊》:“稟逸韻於天陶,含沖氣於特秀。” 宋 陸游 《梅花絕句》:“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丁東草》:“在深山裡,崖壑幽靜的泉水邊,或許也更有一番逸韻沁人心脾。”
(2).美妙動聽的樂聲、歌聲。《宋書·樂志四》:“逸韻騰天路,頽響結城阿。” 唐 李百藥 《雜曲歌辭·火鳳辭》:“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瑤台小詠中》:“勒馬英姿颯爽,轉喉逸韻蒼涼。”
(3).高超的詩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 唐 劉禹錫 《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詩:“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明 高啟 《三賢堂》詩:“逸韻邁羣流,豈將文墨牽。” 清 曹寅 《遊仙詩》之二十:“羨爾居然聳詩骨,洞天逸韻不嫌多。”
相交
(1) 互相交叉在一起、交於一點
(2) 交朋友;做朋友
徙倚
徘徊;流連不去
獨徒倚以仿徉。——《楚辭·哀時命》
徙倚久之。——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風力
(1) 風的力量,即在任意風級上的某一定數(如5或7級)
(2) 從風得到的機械力
風力發電機
(3) 指文辭的風格與筆力
溪聲
溪澗的流水聲。 唐 陳潤 《宿北樂館》詩:“庭木蕭蕭落葉時,溪聲雨聲聽不辨。” 宋 陸游 《登紫翠樓》詩:“水落溪聲壯,天寒山色奇。” 清 趙俞 《溪聲》詩:“卻笑溪聲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間。”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隨時變換調子。”
斷續
時而中斷,時而繼續
他一手扶著犁把,斷續地吆喝著牲口
動靜
(1) 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
(2) 訊息;情況
牢城營里都沒有動靜。——《水滸傳》
循環
以環形、迴路或軌道運行;沿曲折的路線運行;特指運行一周而回到原處
若此
如此;像這樣子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