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韻原文
度尺盈周尺,貢珍果國珍。
潛光煥山澤,垂棘映星辰。
美質出龍首,良工造罽賓。
流離傳漢史,琬琰賦唐人。
徑一繩引直,圍三規中循。
釘心含萼簇,分瓣布英勻。
列宿都拱北,四時原始春。
雨風占異好,尊斝可同陳。
背面胥環抱,英華復朴淳。
人工天巧奪,理寓器呈恂。
脂白鮮他比,水圓切已頻。
如何不脛者,萬里此重轃。
詩詞問答
問:詠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七
2. 去聲
參考注釋
度尺
(1) 尺度,分寸
(2) 量尺
周尺
周 代的尺度。《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 伯夷 叔齊 ﹞蹌蹌踉踉的顛了 周 尺一丈路遠近。”
周 代的樂譜。泛指 周 樂。 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 趙鐸 固中於宮商, 周 尺仍分於清濁。”
珍果
亦作“ 珍菓 ”。珍貴的果品。《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帝以 蒼 冒涉寒露,遣謁者賜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 唐 李白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詩:“山童薦珍果,野老開芳樽。” 金 元好問 《臨錦堂記》:“嘉花珍菓,靈峯玉湖,往往而在焉。”
潛光
(1).隱藏光彩。比喻才華不外露。 三國 魏 曹植 《仙人篇》:“潛光養羽翼,進趨且徐徐。” 唐 李白 《紀南陵題五松山》詩:“聖達有去就,潛光愚其德。”
(2).指隱居。《晉書·隱逸傳·郭瑀》:“先生潛光九皋,懷真獨遠。” 唐 李白 《自梁園至敬亭山因有此贈》詩:“水國饒英奇,潛光臥幽草。”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我則異於是,潛光 皖水 濱。”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垂棘
春秋 晉 地名,以產美玉著稱。後借指美玉。《左傳·僖公二年》:“ 晉 荀息 請以 屈 產之乘與 垂棘 之璧,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杜預 註:“ 垂棘 出美玉,故以為名。”《文選·班固<西都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呂向 註:“懸黎、垂棘,皆璧也。” 北周 庾信 《謹贈司寇淮南公》詩:“ 虢 亡垂棘返, 齊 平寳鼎歸。” 唐 元稹 《出門行》:“白珩無顏色,垂棘有瑕累。”
星辰
星的總稱
日月星辰
美質
美好的素質。《禮記·禮器》:“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韓詩外傳》卷八:“雖有良玉,不刻鏤則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 宋 曾鞏 《熙寧轉對疏》:“可傳於後世者,若 漢 之 文帝 、 宣帝 , 唐 之 太宗 ,皆可謂有美質矣。” 明 方孝孺 《尊聞齋記》:“今之人豈皆不若古人之有美質哉?”
龍首
(1).龍的頭。《儀禮·鄉射禮》:“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虵交。” 鄭玄 註:“兩端為龍首,中央為蛇身相交也。”《淮南子·要略》:“今畫龍首,觀者不知其何獸也,具其形則不疑矣。”《後漢書·禮儀志下》:“載飾以蓋,龍首魚尾,華布牆,纁上周,交絡前後,雲氣畫帷裳。”
(2).科舉時代稱狀元為龍首或龍頭。 唐 馮贄 《雲仙雜記·蟣肝龍首》:“蟣肝之奉何堪,龍首之攀可望。”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葉道卿 嘗帶貼職知 秀州 ,時狀元 宋公序 ,及同榜 鄭天休 ,已修起居注。 道卿 有詩寄二公曰:‘相先一龍首,對立兩螭頭。’世稱為警句。” 宋 文天祥 《為或人賦》:“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 江 東。”
(3).投壺術語。箭入壺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稱龍首。見 宋 司馬光 《投壺新格·龍首》。
(4).山名。在 陝西省 長安縣 北。一名 龍首原 。 蕭何 營 未央宮 於此。 漢 張衡 《西京賦》:“疏 龍首 以抗殿,狀巍峩以岌嶪。”《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規 龍首 ,撫 未央 。” 李賢 註:“ 龍首 ,山名, 蕭何 於其上作 未央宮 。”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制》詩:“拂旦雞鳴仙衞陳,憑高 龍首 帝城春。”
良工
古代泛稱技藝高超的人。《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馬易御也,聖王之民易治也。” 南朝 梁 沉約 《為柳世隆上銅表》:“名罏化金,良工盡藝,方將盈金中藏。”《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崔梲》:“其樂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賈,州縣避役之人,又無老師良工教習。”《三國演義》第七八回:“ 操 曰:‘吾欲起一殿,名 建始殿 ,恨無良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子不樂,惟求良工畫 翠 小像,日夜澆禱其下。”
罽賓
(1). 漢 魏 時西域國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作“迦濕彌羅”。即今之 克什米爾 。
(2). 唐 代西域國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作“迦畢試”。約今 卡菲里斯坦 地方至 喀布爾河 中下游之間。
流離
(1) 因饑荒戰禍而居無定所,到處逃難
黎民流離,困於道路。——《後漢書·和殤帝紀》
流離失散
(2) 另有“淋漓”之義
漢史
指《東觀漢記》。亦泛指 漢 代史書。《後漢書·蔡邕傳》:“收付廷尉治罪, 邕 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 漢 史。” 唐 盧綸 《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 汲 書 荀勗 定, 漢 史 蔡邕 專。”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歸, 漢 史、 唐 詩、 宋 文、 元 曲,此世人口頭語也。”
琬琰
(1).琬圭、琰圭。《書·顧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傳:“大璧琬琰之圭為二重。” 蔡沉 集傳:“琬琰,圭名。”
(2).為碑石之美稱。 唐玄宗 《孝經序》:“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宋 蘇軾 《賀林待制啟》:“箸書已成,特未寫之琬琰;立功何晚,會當收之桑榆。”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寫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聲;炳若丹青,掩 麟閣 雲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辭·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說山訓》:“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 南朝 梁 劉峻 《辨命論》:“火炎 崐 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 唐 韓愈 《送窮文》:“攜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楊珽 《龍膏記·觖望》:“花明寶鈿,光浮琬琰,是 廣寒 仙媛,合配風流時彥。”
(4).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 漢 東方朔 《七諫·自悲》:“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劉遵傳》:“文史該富,琬琰為心;辭章博贍,玄黃成采。” 元 鄧文原 《奉題延祐宸翰詩》:“官聯天府璇璣象,帝闡河圖琬琰文。”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今倥傯之際,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帳之高會,薦清澄琬琰之膏以為酒。” 元 張之翰 《一字硯賦》:“以藉古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唐人
(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傳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風神蕭散,音吐清暢。”
(2).指 中國 人。 元 吳鑒 《<島夷志略>序》:“自時厥後, 唐 人之商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禮。”《明史·外國傳五·真臘》:“ 唐 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漢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禮部,見四譯進貢之使,或謂 中國 為漢人,或曰 唐 人。謂 唐 人者,如 荷蘭 暹羅 諸國。蓋自 唐 始通 中國 ,故相沿云爾。” 聞一多 《洗衣歌》:“你說洗衣的買賣太 * ,肯 * 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華僑或亦自稱 唐 人。
一繩
(1).一根繩索。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胎之新乳也,一繩制之;及其為牡也,羅網不能禁也。”《後漢書·徐稺傳》:“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新唐書·王重榮傳》:“ 珂 恃 太原 侮慢我,爾持一繩縛之。”
(2).猶一行。 清 黃景仁 《清平樂·河間曉發》詞:“茅檐士銼,著箇淒涼我,替戾聲催裝上馱,冷雁一繩先過。” 清 吳蔚光 《齊天樂·雁》詞:“西風不管,共衰柳寒鴉,一繩吹亂。”
(3). 清 代計算田畝的一種單位。《清文獻通考·田賦五》:“ 順治 元年設立官莊,是時近畿百姓帶地來投,設為納銀莊頭,願領入官地畝者,亦為納銀莊頭,各給繩地,每四十二畝為一繩。”
列宿
眾星宿。特指二十八宿。《楚辭·劉向<九嘆·遠逝>》:“指列宿以白情兮,訴五帝以置詞。” 王逸 註:“言己願後指語二十八宿,以列己清白之情。”《淮南子·天文訓》:“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 宋 方鳳 《物異考·金石異》:“ 魏明帝 青龍 中,水涌寳石負圖,象如靈龜,有石馬七隨之,上有列宿鳥獸之形。”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妙峰山》:“人煙輻輳,車馬喧闐,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
拱北
猶拱辰。 唐 戴叔倫 《贈徐山人》詩:“針自指南天窅窅,星猶拱北夜漫漫。” 唐 羅鄴 《春晚渡河有懷》詩:“萬里山河星拱北,百年人事水歸東。”《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後晉群臣酒行歌》:“劍佩儼如林,齊傾拱北心。”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始春
立春日。《素問·六節藏象論》:“求其至也,皆歸始春。” 王冰 註:“始春,謂立春之日也。”
風占
預測風向。 清 唐甄 《潛書·利才》:“道 黃陵 新聶 者,必熟識沒石;適 裸人 黑齒 者,必謹候風占。”
背面
與正面相反的一面
山的背面
環抱
環繞,圍繞在中間
古老的寺廟處於綠樹環抱之中
英華
形容草木之類,原指美好的花木,後指優異的人或物;精華或精英
文苑英華
和順積中而英華外發。——《禮記·樂記》
朴淳
質樸淳厚。 元 周伯琦 《自順寧府歷坳兒嶺晚宿雷家驛》詩:“郡治頗清曠,民俗亦朴淳。” 明 張居正 《徐存齋八十壽序》:“ 萬曆 以來,主聖時清,吏治廉勤,民生康阜,紀綱振肅,風俗朴淳。”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眉子硯》:“﹝ 陶綏之 ﹞人極朴淳,酷好風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在昔原始之民……時屬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鬱於內,則任情而歌呼。”
人工
(1) 人造的;人為的
人工湖
(2) 人力,手工(與機械力相對)
人工降雨
(3) 工作量的計算單位,即一個人做工一天。如:架設這條管線需要60個人工
天巧
不假雕飾,自然工巧。 唐 韓愈 《答孟郊》詩:“規模背時利,文字覷天巧。”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門 、 水簾 、 瀑布 、 石燈 、 石鐘罄 、 觀音影 之類,皆自然天巧。”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居室·窗欄》:“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鋸開,以有鋸路者著墻,天然未斫者向內,則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
白鮮
多年生草本。有濃烈香氣。根肉質,淡黃白色,羽狀複葉,總狀花序頂生,花大,白色或淡紫色。根皮入藥,稱白鮮皮。性寒、味苦,主治濕疹、疥癬、風濕熱痹等症。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鮮》。
水圓
用糯米粉或其他黏性米粉搓成的球形食品,一般用清水煮食。 明 袁宏道 《歲時紀異》:“重午,以角黍、水圓、綵索、艾花、畫扇相餉。”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超然車馬中,高韻獨孤騫張栻《送黃子默》
- 細草藹近甸,時禽響郊園張嵲《春晴散步庭下》
- 世間無大事,天下有雄才邵雍《悟人一言》
- 當須於公斷,然後無冤人
- 東風捲地起氛埃,山隱看花日幾回錢時《山隱暮歸呈諸兄弟二首》
- 石槽溫泉涌,赤腳躡雲霧陳俞《重遊》
- 蕭翁八十尚兒痴,旛蓋鍾螺鬧中禁
- 便將簇上如霜樣,來餉尊前似玉人王千秋《鷓鴣天(蒸繭)》
- 滿酌金杯爭獻壽張綱《減字木蘭花(安人生日)》
- 東家木鐸德音遠,西竺金人像教來祖無擇《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