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長號西山雲,見子單閼夏。
孤生九死餘,相遇天所借。
崎嶇易寒暑,荏苒問田舍。
流萍忽復散,皓月耿清夜。
孤筇子何往,征馬吾屢跨。
空餘碧雲詩,十襲閟蘭麝。
匡廬富清景,得子更增價。
他年東林游,吾猶廁陶謝。
詩詞問答
問:《懷顯上人時在江州次其舊所作詩韻寄之己卯夏予始識之於城西王氏墳庵》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周孚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孚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禡韻
參考注釋
長號
大聲號哭。 晉 盧諶 《贈劉琨書》:“奚必臨路而後長號,覩絲而後歔欷哉!”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每遇寒食,北向長號,以首頓地。” 宋 司馬光 《迂書·三欺》:“鞠躬便辟,不足為恭,長號流涕,不足為哀。”
銅管樂器的一種。 中國 俗稱“伸縮喇叭”、“拉管”。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單閼
歲陰名。卯年的別稱。《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史記·天官書》:“單閼歲,歲陰在卯、星居子。” 司馬貞 索隱引 李巡 曰:“陽氣推萬物而起,故曰單閼。” 漢 賈誼 《鵩鳥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鵬集予舍。” 清 惲敬 《祭張皋文文》:“單閼之舉,子罷予解,北上折翼,嗷於中野。”
孤生
(1).孤陋的人。常用為自謙之詞。《後漢書·周榮傳》:“ 榮 曰:‘ 榮 江 淮 孤生……今復得備宰士,縱為 竇氏 所害,誠所甘心。’”《新唐書·王縉傳》:“尹(京兆尹 黎乾 ),南方之孤生,安曉朝庭事?”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前時寵示第三文字,極切當,頗為孤生之助。” 清 姚瑩 《朝議大夫從祖惜抱先生行狀》:“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講説,舉 唐 宋 以來傳注,屏棄不觀。”
(2).孤獨的人。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嗟余未喪,哀此孤生。” 唐 柳宗元 《南澗中題》詩:“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清 顧炎武 《七十二弟人》詩:“亂國誰知爾,孤生且辟人。”
九死
猶萬死。《文選·<楚辭·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劉良 註:“九,數之極也,言……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後漢書·馮衍傳下》:“雖九死而不眠兮,恐餘殃之有再。”《宋史·趙鼎傳》:“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相遇
遇見,遇到
這些候選人在許多講壇上相遇進行辯論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寒暑
(1) 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歷了幾十個寒暑
荏苒
(1)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草葉柔弱的樣子
田舍
(1) 田地和房屋
(2) 農舍
(3) 泛指農村
(4) 田家
田舍翁
流萍
(1).漂蕩的浮萍。 唐 楊炯 《浮漚賦》:“觸流萍而欲散,礙浮芥而還連。”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十三:“苦竹垂檐難結實,流萍隨水欲生根。”
(2).常比喻漂泊無定的人生。 宋 蘇軾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詩:“赤子視萬類,流萍閲人寰。” 明 李贄 《詠古》:“今日若論真得失,此身曾是一流萍。” 清 顧炎武 《五十初度時在昌平》詩:“居然濩落念無成,隙駟流萍度此生。”
皓月
猶明月。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唐 李白 《友人會宿》詩:“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 宋 柳永 《傾杯樂》詞:“皓月初圓,暮雲飄散,分明夜色如晴晝。”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陰,早皓月穿窗,使行雲易飛。” 巴金 《滅亡》第二十章:“一輪明鏡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動。”
清夜
清靜的夜晚。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詩:“懷人同不寐,清夜起論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內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旅退於唯唯諾諾之間,清夜捫心,其能 * 乎?”
孤筇
一柄手杖。謂獨自步行。 清 湯潛 《衲子道明雲瀆川陶古石家菊甚好》詩:“聞道 陶 家菊已開,乘閒踏過野橋來。秋山一路惟紅葉,古逕孤筇半緑苔。” 清 龔自珍 《附錄某生與友人書》詩:“擬策孤筇避冶遊, 上方 一塔俯清秋。”
征馬
(1).遠行的馬。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飼征馬令硬實法:細剉芻……和穀豆秣之。” 石聲漢 註:“征馬,是能遠行的馬。”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
(2).戰馬。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詩:“何日邊塵靜,庭前征馬還。” 唐 李華 《弔古戰場文》:“鷙鳥休巢,征馬踟躕。”《資治通鑑·唐穆宗長慶元年》:“又獻征馬萬五千匹。” 胡三省 註:“征馬,戰馬也。”
碧雲
(1).青雲;碧空中的雲。《文選·江淹<雜體詩·效惠休“別怨”>》:“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張銑 註:“碧雲,青雲也。” 唐 戴叔倫 《夏日登鶴岩偶成》詩:“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共翱翔。” 宋 劉克莊 《沁園春》詞:“悵佳人未來,碧雲冉冉;王孫去後,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詩:“高城回首碧雲邊,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遠方或天邊。多用以表達離情別緒。 唐 韋應物 《奇皎然上人》詩:“願以碧雲思,方君怨別餘。” 宋 王禹偁 《仲鹹以四韻見寄因次原韻兼紓客情》:“喜霽未遑抽賦筆,勞君先惠碧雲詩。” 宋 柳永 《傾杯》詞:“最苦碧雲信斷,仙鄉路杳,歸雁難倩。”
十襲
把物品一層又一層地包裹起來,以示珍貴。 宋 歐陽修 《謝賜<漢書>表》:“十襲珍藏,但誓傳家而永寳。”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琢為時樣供翰墨,十襲包藏百金貴。” 宋 楊萬里 《三辰硯屏歌》:“懷璧未為罪,借書未為痴,公當十襲古錦帊,如何傳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蘭麝
蘭與麝香。指名貴的香料。《晉書·石崇傳》:“ 崇 盡出其婢妾數十人以示之,皆藴蘭麝,被羅縠。” 宋 黃庭堅 《寄陳適用》詩:“歌梁韻金石,舞地委蘭麝。” 明 徐霖 《繡襦記·逼娃逢迎》:“香消蘭麝,香消蘭麝。絲索流塵暗錦箏,階前草色入簾青。”
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後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雲,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估<學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游,采硫訪碑,務也,則曰日記。” 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識,流水高山特逞奇。”參見“ 匡俗 ”。
清景
(1).猶清光。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三辰蔽於天,則清景暗於地。” 唐 儲光羲 《終南幽居獻蘇侍郎》詩之一:“朝日懸清景,巍峩宮殿明。” 清 龔自珍 《桂殿秋》詞序:“時也方夜,月光吞吐,在百步外,盪瀣氣之空濛,都為一碧,散清景而離合,不知幾重。”參見“ 清光 ”。
(2).清麗的景色。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 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造語天然,清景可畫。”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後。《左傳·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聖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我,心跡在 徐州 。”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陶謝
晉 末 南朝 宋 初詩人 陶潛 、 謝靈運 的並稱。 陶 善寫田園詩, 謝 長於山水詩,兩人都擅長於描寫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 陶 謝 不枝梧,風騷共推激。” 仇兆鰲 註:“ 鍾嶸 《詩品》:‘ 陶潛 詩,其源出於 應璩 ,又協 左思 風力。 謝靈運 詩,其源出於 陳思 ,雜有 景陽 之體。’” 宋 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後》:“至於詩亦然, 蘇 李 之天成, 曹 劉 之自得, 陶 謝 之超然,蓋亦至矣。” 清 黃鷟來 《述別敘懷》詩之四:“ 陶 謝 與 李 杜 ,大冶歸陶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