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柬俞季郎原文
夢遙猶可接,室邇反多違。
別有司離合,非關會數稀。
詩情高入淡,慧想寂通微。
以此堪逃俗,春來知掩扉。
詩詞問答
問:春日柬俞季郎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春日柬俞季郎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春日柬俞季郎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猶可
(1).尚可;還可以。《孟子·萬章下》:“臘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言猶可也,至於以貌取人,雖愚夫知其不可,而謂聖人為之乎?” 葉聖陶 《四三集·一個練習生》:“啊,那張‘進局須知’,不看猶可,一看之後,我的興奮的心臟,簡直停止了跳動!”
(2).謂也可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多違
(1).多違背,多背謬。《左傳·襄公八年》:“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接皇 漢 之末緒,值王塗之多違。” 劉盼遂 等註:“違:背謬,不正。” 唐 李商隱 《春雨》詩:“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2).謂久別。 唐 王勃 《送盧主簿》詩:“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
有司
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陛下可將彼家屬送有司問罪。——《三國演義》
召有司案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授之於有司。——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離合
分開和結合;分離和聚會
離合器
悲歡離合
關會
(1).行文知照。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臣尋令拆辯揀擇,其字文模糊尤甚,十居二三,見已關會諸處,別議措置。”《醒世恆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又行文關會 浮梁縣 查究婦人屍首來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國初與 俄羅斯 立約往來,不強之修表納貢。彼此關會,不用詔旨,惟理藩院行文於其 瑪玉斯 衙門,如有司咨牒狀。”
(2).泛指通知。 清 宋永岳 《誌異續編·徐思》:“不知何日移居,竟不關會。” 清 天寶宮人 《孽海花》第三幕:“一面使人關會三合會,彼此相應,庶不至輕率僨事。”
(3).關係到;涉及。 宋 陶穀 《清異錄·鬼》:“﹝赤幘紫衣人﹞隸 蓬萊 下宮西臺。此來 南嶽 。關會一人陰德增減耳。”《紅樓夢》第一○一回:“爺把現成兒的也不知吃了多少,這會子替奶奶辦了一點子事,況且關會著好幾層兒呢,就這么拿糖作醋的起來,也不怕人家寒心?”
(4). 宋 代紙幣關子、會子的並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恩霈軍民》:“如三司招軍補額之時,每刺一卒,官給關會一二封,衣裝七事件,則出軍先散處,發關會及衣裝。”《元典章·戶部六· * 》:“賊徒不悛舊惡,窺見亡 宋 關會紙色粉青,復行糾合無籍譁民收買,轉行添插顏料,抄成鈔底,印造 * 。”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檄》:“ 世皇 下 江 南檄,枚舉 賈似道 無君之罪……奪土田而無地可耕,變關會而物價益涌。”
詩情
(1).作詩的情緒、興致。 唐 劉禹錫 《秋詞》之一:“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宋 陸游 《瀼西》詩:“亦知憂吏責,未忍廢詩情。” 清 王夫之 《東閣梅》詩:“香國 揚州 錦陣豪,詩情偏向峭寒高。”
(2).詩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捨不得花費筆墨,只因為春天的詩情太濃太多。”
通微
通曉、洞察細微的事物。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九徵》:“色平而畼者,謂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宋 蘇軾 《杜處士傳》:“吾能通微,預知子高良,故謾矜子,以短而欲亂子言。” 明 張居正 《贈畢石庵宰朝邑敘》:“夫志成於懼,而荒於怠,懼則思,思則通微。”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逃俗
避離塵俗;避世。 明 袁宗道 《是日登寺樓甚幽諸公擬借為社遂各施買酒餘錢付僧葺窗檻並志》詩:“無處堪逃俗,高樓遠市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