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原上原文

東風吹古丘,白楊何蕭蕭。

烏鴉號樹顛,鳴鳩亦飄颻。

昔我先世祖,挺身自芻蕘。

種德發餘光,甘貧長寂寥。

源深流易長,本厚木斯喬。

累葉繼衣冠,金門擁瓊瑤。

誰雲高堂鼎,不自陋巷瓢。

徘徊陟墓道,瞻望心搖搖。

西山郁蘢蔥,爽氣乾雲霄。

荊莽蔽人目,草色春含嬌。

陽和發幽響,好鳥協笙簫。

黍稷各通誠,戴白與垂髫。

念入千載深,魂魄良可招。

登車懼任重,橫帶愧虛驕。

榮華豈不美,君子貴後凋。

詩詞問答

問:原上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原上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蕭韻 出處:熊峰集卷一

參考注釋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白楊

(1) 楊屬的任一種,其特徵是具有柔軟而扁平的長葉柄,葉片能在微風中飄動或飛舞

(2) 銀白楊的俗稱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烏鴉

一種鳥,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翼有綠光,多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以穀物、果實、昆蟲為食物

鳴鳩

即斑鳩。《詩·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呂氏春秋·季春》:“鳴鳩拂其羽,戴任降於桑。” 高誘 註:“鳴鳩,班鳩也。”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八:“鳴鳩嬉庭樹,焦明游浮雲。” 明 劉基 《春日雜興》詩之二:“鳴鳩語燕聲相應,又是人間一度春。”參見“ 斑鳩 ”。

飄颻

(1).風吹貌。《文選·班彪<北征賦>》:“風猋發以飄颻兮,谷水漼以揚波。” 劉良 註:“飄颻,風馳皃。” 晉 傅玄 《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葉哀蟬曲》:“涼風飄颻兮吹玉階,秋葉颯兮鳴蟬哀。”

(2).飄蕩;飛揚。 漢 邊讓 《章華台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 唐 武元衡 《寓興呈崔員外諸公》詩:“三月楊花飛滿空,飄颻十里雪如風。”《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

(3).形容動盪、起伏。 晉 陶潛 《閒情賦》:“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又釣人飄颻於左右,游禽出沒乎前後。”《明史·俞通海傳》:“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颻若游龍。”

(4).搖動;晃動。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所餘十九齒,飄颻盡浮危。”《西遊記》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寶殿尋時,忽見光彩飄颻。”

(5).飛翔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飄颻登雲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繼續游蜂聚,飄颻戲蝶輕。” 宋 歐陽修 范仲淹 等《鶴聯句》:“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

(6).形容舉止輕盈、灑脫。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 明 梁辰魚 《好事近·寄懷》套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看他丰姿出羣,飄颻韻生,我琳瑯觸目今何幸。”

(7).流落;飄泊。《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 羽 勸 備 殺公, 備 不從。及至 夏口 ,飄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獵中,若從 羽 言,可無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羈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 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郎年少,自分離;孤身何處飄颻。”

(8).形容馳思高遠。 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夫文章之體,尤難詳賞……明飄颻之細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韋應物 《橫吹曲辭·長安道》:“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清 劉大櫆 《海門鮑君墓志銘》:“蓋君之天才鴻麗,山峙泉涌,放恣飄颻,極馳騖之能,不勞紀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遙遠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經陳思王墓詩》:“飄颻 河 朔遠,颭飇颶風鳴。” 唐 高適 《燕歌行》:“邊庭飄颻那可度,絶域蒼茫無所有。”

(10).指縹渺貌。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近臣零落今誰在,仙駕飄颻不可期。”

世祖

(1).帝王的廟號之一。一般用於開國之君。《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世祖光武皇帝 諱 秀 ,字 文叔 。” 李賢 註:“《禮》:‘祖有功而宗有德。’ 光武 中興,故廟稱 世祖 。”後來 晉武帝 司馬炎 、 元 忽必烈 、 清 福臨 等帝王的廟號皆稱 世祖 。

(2).指祖先。 漢 王充 《論衡·自紀》:“世祖 勇 任氣,卒鹹不揆於人。”

挺身

(1) 直起身來

(2) 脫身

挺身逃逸

芻蕘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種德

猶布德。施恩德於人。《書·大禹謨》:“ 皋陶 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 孔 傳:“邁,行;種,布。”《南史·宋紀上·武帝》:“雖 文命 之東漸西被, 咎繇 之邁於種德,何以尚茲。” 唐 王貞白 《金陵懷古》詩:“恃險不種德,興亡嘆數窮。” 元 獨樂園主 《詠史》:“ 蒼姬 種德極深厚,歷載八百何綿綿。”

甘貧

安於貧窮。《孔叢子·連叢子下》:“﹝ 長彥 、 季彥 ﹞於是甘貧味道,研精墳典,十餘年間,會徒數百。”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年齒雖高,氣力逾勵,甘貧苦節,不愧神明。” 元 秦簡夫 《剪髮待賓》第四折:“我做箇窮漢婦甘貧受窘。” 清 姚范 《方頌椒山居記》:“昔 宋 高士 种放 、 常秩 之徒,隱於布衣,甘貧食素,若將終身。”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流易

演變;變換。 晉 潘岳 《悼亡詩》之一:“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唐 任希古 《和李公七夕》:“履化悲流易,臨川怨遲暮。” 清 王士禛 等《師友詩傳錄》:“詩自三百篇後, 漢 魏 遞降,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以流易為辭,其喪於雅正者久矣。” 陳衍 《<重刻晚翠軒詩>序》:“ 暾谷 力學 山谷 、 後山 ,寧艱辛,勿流易,寧可憎,勿可鄙。”

累葉

猶累世。《後漢書·耿弇傳論》:“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 耿 氏累葉以功名自終。” 晉 左思 《吳都賦》:“雖累葉百疊,而富彊相繼。” 唐 楊炯 《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連州跨郡,邁 陶 氏之隆基;開國承家,掩 張 門之累葉。” 清 吳偉業 《贈文園公》詩:“ 廬陵 忠孝兩賢繼,待詔聲名累葉同。”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金門

(1).見“ 金馬門 ”。

(2).見“ 金明門 ”。

(3).代指富貴人家。《魏書·常景傳》:“夫如是,故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4).指以黃金為裝飾的門。《封神演義》第六五回:“玉殿金門兩扇開,樂聲齊奏下瑤臺。”

瓊瑤

(1) 美玉

身居錦秀心無愛,足步瓊瑤意不迷。——《西遊記》

(2) 比喻別人酬答的禮物、詩文、書信等

瓊瑤滿匣

(3) 比喻似玉的雪

只見朔風凜凜,冷氣嗖嗖,卻已瓊瑤密布,飄下一天雪來。——《鏡花緣》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陋巷

狹窄的街巷

陋巷無車轍,煙蘿總是春。——戴叔倫《送張南史》

窮街陋巷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墓道

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左傳·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巳,葬 昭公 於墓道南。”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滄溟見夢》:“ 愚山 適將往南山購石,見墓道間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瞻望

(1) 往遠處或高處看

瞻望將來

(2) 敬仰並寄以希望

朝野瞻望

搖搖

(1).心神不定貌。《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毛 傳:“搖搖,憂無所愬。” 孔穎達 疏:“《戰國策》云: 楚威王 謂 蘇秦 曰:寡人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薄。然則搖搖是心憂無所附著之意。” 明 張鳳翼 《灌園記·後母授簪》:“金針懶拈,繡線懶添,心搖搖不定如蓬轉。” 清 周亮工 《書戚三郎事》:“ 戚 見婦,驚悸錯愕,未敢往就,搖搖不知悲。”

(2).擺動、搖曳貌。《大戴禮記·武王踐阼》:“若風將至,先必搖搖。”《太平廣記》卷四八五引 唐 許堯佐 《柳氏傳》:“﹝ 柳氏 ﹞乃回車,以手揮之,輕袖搖搖,香車轔轔,目斷意迷,失於驚塵。” 明 高啟 《風樹操》:“朝風之飄飄兮,維樹之搖搖兮。” 陳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詩:“夜深對暗壁,搖搖影自和。”

(3).遠貌。《漢書·五行志中之上》:“鸜鵒之巢,遠哉搖搖。” 唐 權德輿 《祗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內》:“搖搖結遐心,靡靡即長路。”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蘢蔥

青翠茂盛

乾雲

高入雲霄。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飛閣乾雲,浮堦乘虛。” 宋 秦觀 《長相思》詞:“鐵瓮城高,蒜山渡闊,乾雲十二層樓。”《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蘆葦中鴻雁羣集,嘹嚦乾雲,哀聲動人。”

荊莽

荊棘草叢。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三人食之而出,又行巖谷荊莽中二十餘里。” 明 張四維 《雙烈記·道逢》:“我只待要破長風駕海航,只待要開大道鋤荊莽。”

含嬌

帶著嬌媚的神態。 唐 張鷟 《遊仙窟》:“斂笑正金釵,含嬌累繡縟。”《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沉香亭 畔露凝枝,歛艷含嬌未放時。” 明 陳子龍 《白紵舞歌》之一:“託情要妙置君旁,含嬌流媚感中腸。” 張恨水 《啼笑因緣》第七回:“這一種含嬌微嗔的樣子,又是一種形容不出來的美。”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笙簫

笙和簫。泛指管樂器。 唐 曹唐 《小遊仙詩》:“忽聞下界笙簫曲,斜倚紅鸞笑不休。” 宋 張子野 《清平樂》詞:“曲池斜度鸞橋,西園一片笙簫。”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塵,脂凍桃花,不理舊時笙簫。”

黍稷

(1).黍和稷。為古代主要農作物。亦泛指五穀。《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珍黍稷之收,而不覺秀之者豐壤也。”

(2).《詩·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後因以“黍稷”為感嘆古今興亡之典。 宋 韓琦 《寄題廣信君四望亭》詩:“古道入秋漫黍稷,遠坡乘晚下牛羊。” 王闓運 《上征賦》:“訪故 宋 之殿闕兮,宜黍稷之離離。”參見“ 黍離麥秀 ”。

通誠

(1).表達誠意。《晉書·張駿傳》:“寡君所以遣下臣冒險通誠,不遠萬里者,以陛下義聲遠播,必能愍寡君勤王之志。”

(2).猶通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一直走進殿來,將黃紙狀在燭火上點著火,燒在神前爐內了。照舊通誠拜禱已畢。”《紅樓夢》第六九回:“於是天地前燒香禮拜,自己通誠禱告説:‘我或有病,只求 尤氏 妹子身體大愈。’”《吳歌甲集·秋天明月桂花香》:“奴是暗暗通誠來祝告,保佑才郎得安康。”

戴白

頭戴白髮,形容人老。亦代稱老人。《漢書·嚴助傳》:“天下賴宗廟之靈,方內大寧,戴白之老,不見兵革。” 顏師古 註:“戴白,言白髮在首。” 唐 陸龜蒙 《慶封宅古井行》:“ 江 南戴白盡能言,此地曾為 慶封 宅。” 宋 陸游 《新涼書懷》詩之三:“鄰曲今年又有年,垂髫戴白各欣然。”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下:“ 蜀 人云:雖戴白之老,未嘗見浣花日雨也。”

垂髫

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魂魄

舊指附於人體的精神靈氣,俗稱人體有三魂七魄

任重

負重,載重

橫帶

謂繫於腰上。《戰國策·齊策六》:“當今將軍東有 夜邑 之奉,西有 菑上 之虞,黃金橫帶,而馳乎 淄澠 之間。”

虛驕

浮華不實,驕傲自大

榮華

開花,引伸指人之顯貴

富貴榮華

不美

(1).不虛飾。《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魏源 本義:“蓋實善實知,故皆真實之言,而不虛飾以為美也。”

(2).不稱心;不滿意。《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這頭親, 張員外 怕不中意!只是雌兒心下必然不美。”《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 倪太守 把些布帛賞與眾人,各各歡喜。只有那 倪繼善 心中不美。”《蕩寇志》第八三回:“雖承尊上救援,我們委實去不得,去了兩邊不美。”

(3).不好;不妙。《水滸傳》第七一回:“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我如今就是這樣發行去賣,有人認出,反為不美。”《紅樓夢》第八十回:“這倒難猜,只怕膏藥有些不美了。”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後凋

見“ 後彫 ”。

詩詞推薦

原上原文_原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