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玉圭謠原文
昆崙西極玉所都,穆滿靈器傳西胡。
楚曰珵珩魯璠璵,其偶然耳古論諸。
乃今通道蔥嶺途,歲為恆供寧十區。
是圭實彼之寶符,驛來什襲呈天衢。
阿渾譯出其文攄,駢蕃吉語歌九如,福祚昌熾享齡遐。
豫順兆姓鞏皇圖,宜子孫佩意不殊。
韞櫝爰識鹹賓模,保奭用訓猶忸吾。
詩詞問答
問:回玉圭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回玉圭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
2. 通回經字者
參考注釋
西極
(1).西邊的盡頭。謂西方極遠之處。《楚辭·離騷》:“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於西極。”《漢書·禮樂志》:“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
(2).指 長安 以西的疆域。 唐 杜甫 《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詩:“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 唐 杜甫 《往在》詩:“安得自西極,申命空 山 東。” 仇兆鰲 註:“西極,指京師之西,與 山 東相對。或指 吐魯蕃 者,非。”
(3). 漢 代 烏孫國 所產之良馬。《史記·大宛列傳》:“﹝ 匈奴 ﹞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穆滿
(1).指 周穆王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穆滿 八駿,如舞 瑤水 之陰。” 劉良 註:“ 穆滿 , 周穆王 也。”
(2).借指出巡的帝王。 唐 溫庭筠 《馬嵬驛》詩:“ 穆滿 曾為物外游,六龍經此暫淹留。” 景耀月 《次韻黃季剛相思四首座中即呈陳漢元》之四:“ 穆滿 不來瑤圃廢,年年風打殿端鈴。”
西胡
古代對 蔥嶺 內外 西域 各族的泛稱。 匈奴 居中,稱 胡 或 北胡 ; 烏桓 、 鮮卑 在 匈奴 東,稱 東胡 ; 西域 各族在 匈奴 西,稱 西胡 。 王國維 《觀堂集林·西胡考上》:“ 漢 人謂 西域 諸國為 西胡 ,本對 匈奴 與 東胡 言之。 前漢 人謂 蔥嶺 以東之國曰 西胡 。 後漢 人於 蔥嶺 東西諸國皆謂之 西胡 。 南北朝 人亦並謂 蔥嶺 東西諸國為 西胡 。 西胡 亦單稱 胡 。”
璠璵
(1).美玉名。《初學記》卷二七引《逸論語》:“璠璵, 魯 之寳玉也。 孔子 曰:美哉璠璵,遠而望之,煥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通嚭》:“遠相投金帛禮儀,況纍纍數對璠璵,更纖纖一雙花蕊。” 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悲夫!天子之將崩,便房題湊璠璵玉匣之屬,宿成於考工,無所吝諱,雖諱亦不得不豫。”
(2).泛指珠寶。 清 吳偉業 《魯謙庵使君以雲間山人所畫索歌》:“士女嬉遊衣食足,丹青價重高璠璵。”參見“ 璵璠 ”。
(3).比喻美德賢才。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亮懷璠璵美,積久德愈宣。”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方當入奏事,清廟陳璠璵。” 清 秋瑾 《題瀟湘館集》詩之一:“四壁牙籤詳亥豕,一門詩友盡璠璵。登龍喜遂瞻 韓 願,何日重停問字車。”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乃今
而今;方今;如今。《左傳·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莊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成玄英 疏:“立身以來,方今始悟。”《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 比干 剖心, 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金 元好問 《范寬秦川圖》詩:“乃今得子胸中 秦 ,作詩一笑君應聞。” 清 方苞 《與劉函三書》:“僕聞而慨然以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
迺今:而今,如今。《漢書·鄒陽傳》:“臣聞 比干 剖心, 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通道
來往暢通的道路
寶符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節。《史記·趙世家》:“ 簡子 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於 常山 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 常山 上,求,無所得。 毋卹 還,曰:‘已得符矣。’ 簡子 曰:‘奏之。’ 毋卹 曰:‘從 常山 上臨 代 , 代 可取也。’ 簡子 於是知 毋卹 果賢,乃廢太子 伯魯 ,而以 母卹 為太子。”後遂以“寶符”為稱美 趙 之地勢或 趙 氏子孫的典實。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紫電浮匣劍,青山孕寶符。” 唐 李白 《贈宣城趙太守悅》詩:“ 趙 得寶符盛,山河功業存。” 唐 李德裕 《贈故蕃維州城副使悉怛謀制》:“昔 常山 臨 代 ,為全 趙 之寶符; 河 西絶 羌 ,斷西戎之右臂。”
(2).寶璽和符命。《新唐書·肅宗紀》:“ 上皇天帝 御 宣政殿 ,授皇帝傳國、受命寶符,冊號曰 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賜的符命。《宋史·樂志九》:“天錫寶符,俾熾而昌。”
(4).古時避邪驅鬼的符籙。 宋 劉過 《沁園春·觀競渡》詞:“香黍纏絲,寶符插艾,猶有樽前兒女懷。”按,《後漢書·禮儀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
什襲
原指把物品一層層地包起來,後形容珍重地收藏
什襲而藏
天衢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唐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觀卻望湖水》詩:“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清 黃遵憲 《病中紀夢述梁任父》詩:“道逢兩神人,排雲上天衢。”
(2).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劉良 註:“天衢, 洛陽 也。”《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遠處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寃獄書》:“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 島 ( 賈島 )忽吟曰:‘落葉滿 長安 。’” 宋 梅堯臣 《送張著作孟侯宰上元》詩:“天衢車馬跡,急若機上梭。”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 庥 ”。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註:“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
阿渾
(1). 金 代 女真 族對兒子的稱呼。《金史·宗義傳》:“ 女直 謂子‘阿渾’。前‘阿渾’謂 撒離喝 子,其子 宗安 。後‘阿渾平章’指 宗義 , 宗義 本宗室子,猶有舊稱。”
(2). * 語。稱通經典的主教。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王昶》:“四十九年, 甘肅 固原 屬鹽茶廳 回 人 田五 阿渾,倡復新教,糾眾攻破 西安州 。阿渾者,回語通經教主之稱也。” 清 龔自珍 《上鎮守吐魯番領隊大臣寶公書》:“彼 回 部者,亦有經卷,亦談因果,試召阿渾而問之,因何其細?”
駢蕃
繁多。 明 張居正 《謝遣官郊餞疏》:“仰聖情之繾綣,荷帝賚之駢蕃。”《明史·魏元傳》:“而西僧 札實巴 等,至加法王諸號,賜予駢蕃。” 清 洪楝園 《後南柯·旌召》:“好比似大獵 上林 ,會獵 長楊 ,射獵 藍田 ,一霎時禽獸駢蕃。”
吉語
好訊息;吉祥的言辭。《漢書·陳湯傳》:“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聞子高第日,正從相公喪。哀情逢吉語,惝怳難為雙。” 宋 陸游 《古別離》詩:“ 紫姑 吉語元無據,況憑瓦兆占歸日。” 清 沉初 《西清筆記·記職志》:“一屏擬吉語四字為題,又作四言八句頌,署名題其上。” 韋君宜 《犧牲者的自白》:“按照卜來的吉語,他一兩個月就會回來。”
九如
(1).《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如不爾或承。”本為祝頌人君之詞,因連用九個“如”字,並有“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之語,後因以“九如”為祝壽之詞。 清 劉獻廷 《壽孟仲閒》詩:“壽君以盤觴,何如以文章……為君陳於前,以代九如頌。”
(2).頻頻來臨。 清 金人瑞 《牛叟閻子游元墓有懷故園梅花》詩之六:“不是春風已九如,關門對雨注殘書;美人若不搴帷喚,直到他生疏更疏。”
福祚
(1).福祿;福分。《左傳·昭公十五年》:“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後漢書·劉表傳》:“長享福祚,垂之後嗣。” 唐 白居易 《隋堤柳》詩:“ 煬天子 ,自言福祚長無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徵夢·儀銘袁宗皋》:“夫以殘膏剩黛,神已先示,則其福祚有限可知。”
(2).指福利。 李大釗 《“今”與“古”》:“隨著平和與福祚,知識與發明,將重行開始為進一步的發展。”
(3).賜予福祿。 漢 荀悅 《漢紀·高后紀》:“ 高后 女主制政……及福祚諸 呂 ,大過漸至,縱橫殺戮,鴆毒生於豪彊。”
昌熾
(1).興旺,昌盛。語本《詩·魯頌·閟宮》:“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 漢 劉向 《說苑·建本》:“夫穀者,國家所以昌熾,士女所以姣好,禮義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名臣》:“子孫昌熾,世世無比。”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八》:“《詩》三百篇,福祿壽考,子孫昌熾,頌禱嘏祝而不疑。”
(2).猶猖獗,猖狂。《資治通鑑·後梁太祖乾化二年》:“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 太原 餘孽更昌熾如此!”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賴非夷狄昌熾之時,又無 堯 湯 水旱之變,故天下無事,過於百年。”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狂蠱中於人心,妄行者日昌熾,進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
豫順
猶言安樂和順。 清 劉大櫆 《曹氏詩序》:“而 星槎 與夫人,時時作為詩歌,鳴一家之豫順,以上承堂上之歡。”
兆姓
兆民。 宋 蘇軾 《錫李乾德制誥敕書》:“朕子養兆姓,囊括四方。”《明史·王直傳》:“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紅樓夢》第五三回:“兆姓賴保育之恩。”
皇圖
(1).指 河 圖。《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 呂延濟 註:“皇圖,謂 河 圖也。”
(2).封建王朝的版圖。亦指封建王朝。 唐 李賀 《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皇圖跨四海,百姓拖長紳。”《舊唐書·哀帝紀論》:“宇縣瓜分,皇圖瓦解。” 宋 岳飛 《乞本軍進討劉豫札子》:“逆 豫 逋誅,尚穴中土;陵寢乏祀,皇圖偏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兵部侍郎 阮 一本,為捕滅社黨,廓清皇圖事。”
(3).指皇位。《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三》:“朕今纘皇圖,恭修帝道。”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朕乃 大唐 天寳皇帝 是也。起自潛邸,入纘皇圖。”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不殊
(1).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 * 未死。《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註:“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 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
(3).未絕。《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韞櫝
見“ 韞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