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如園題敦素堂原文
回輿咫尺即如園,喜有書堂池上存。
凍解平鋪新水碧,波搖返照旅楹翻。
辭窗樹影陰猶惜,欹案芸編古尚論。
融冱雖看形色異,誠然於素總相敦。
詩詞問答
問:回如園題敦素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回如園題敦素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回如園題敦素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
參考注釋
回輿
猶回車。《孔叢子·記問》:“ 趙簡子 使聘 夫子 , 夫子 將至焉。及 河 ,聞 竇鳴犢 與 舜華 之見殺也,迴輿而旋之 衛 。”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爾乃迴輿駐罕,岳鎮淵渟。”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詩:“迴輿入 鹹京 ,席捲六合通。”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即如
正像;就像
即如你所說,她是個水性楊花的人
書堂
(1).學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就經黌舍,略見書當;習武兵欄,偏知劍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達生 辭了母親,又到書堂中去了。”
(2).書房。 唐 趙嘏 《送權先輩歸覲信安》詩:“小齋松島上,重葉覆書堂。” 宋 陸游 《戲詠閒適》:“暮秋風雨暗江津,不下書堂已過旬。”
平鋪
(1).平著鋪展開。 唐 白居易 《南湖早春》詩:“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緑水苹生。” 宋 陸游 《晨起坐南堂書觸目》詩:“奇峰角立千螺曉,遠水平鋪匹練秋。” 魯迅 《書信集·致顏黎民》:“ 北京 的房屋是平鋪的,院子大, 上海 的房屋卻是直迭的,連泥土也不容易看見。”
(2).謂說話或寫文章平直地敘述出來。《朱子全書》卷十:“聖賢言語平鋪地説在那裡,如夫子説‘學而時習之’,自家是學何事,便須著時習。” 明 李東陽 《雜記·詩話》:“長篇中須有節奏,有操有縱,有正有變,若平鋪穩布,雖多無益。” 明 朱國禎 《高先生墓志銘》:“工夫喫緊沉著,豈可平鋪輕説。”
水碧
玉之一種。系水晶一類的礦物,又名碧玉。《山海經·東山經》:“ 耿山 無草木,多水碧。” 郭璞 註:“亦水玉類。” 唐 李賀 《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明 宋濂 《送方生還寧海》詩:“水碧與金膏,價重駭見聞。” 王闓運 《余世松誄》:“水碧金膏,非幾席之玩;醴泉玉燭,無時日之期。”
返照
亦作“ 返炤 ”。 1.夕陽,落日。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詩:“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宋 林逋 《孤山後寫望》詩:“返照未沉僧獨往,長煙如淡鳥橫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花公主》:“忽然醒寤,則返照已殘。”
(2).夕照;傍晚的陽光。 唐 劉長卿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詩:“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陽落了下去,返照照著幾千根桅桿半截通紅。” 曹禺 《日出》第二幕:“黃昏了,室內一片夕陽的返照。”
(3).反射;照射。 清 蒲松齡 《夏客稷門僦居湖樓》詩:“湖光返炤青連屋,荷氣隨風香入樓。” 郁達夫 《沉淪》七:“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陽光的返照,同金魚的魚鱗似的在那裡微動。”《花城》1981年第1期:“由於陽光返照,她白淨的臉上煥發著柔和的光彩。”
(4).猶反映。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二章:“藝術儘管和實用世界隔著一種距離,可是從來也沒有一個真正的大藝術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三章:“無論如何,神都是人創造的,都是他自己的返照。”
(5).佛教指用佛性對照檢查自己。《壇經·行由品》:“與汝説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五燈會元·六祖大鑒禪師法嗣·章敬懷暉禪師》:“若能返照,無第二人。”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禪宗·禪和生活》:“有僧人問 洞山 如何是佛,他答道:‘麻三斤。’這當然不是叫問者在這句話上用心,只是把他的心思擋了回去,引起返照。”
旅楹
眾多的楹柱。《詩·商頌·殷武》:“松桷有梴,旅楹有閒。” 朱熹 集傳:“旅,眾也。” 晉 左思 《魏都賦》:“旅楹閒列,暉鑒抰振。”
樹影
樹木的影子。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詩:“ 黃牛峽 靜灘聲轉, 白馬江 寒樹影稀。”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二三:“ 翔鸞閣 外夕陽天,樹影花光遠接連。” 元 楊允孚 《灤京雜詠》卷上:“寒風淅瀝山無數,樹影參差月未斜。”
欹案
(1).即懶架。讀書時用來托書的架。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臨書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 元 陸友 《研北雜誌》卷下:“ 曹公 作欹案,臥視書, 周美成 又謂之倚書床。”一說為臥具的一種,如今之躺椅。參見“ 欹牀 ”。
(2).斜靠床椅。 唐太宗 《帝京篇》:“對此乃淹留,欹案觀墳典。”
(3).謂披覽。 清 黃宗羲 《余恭人傳》:“使 宣子 欹案之功,不牽於閨闥。”
芸編
指書籍。芸,香草,置書頁內可以辟蠹,故稱。 宋 陸游 《夏日雜題》詩之五:“ 天隨 手不去朱黃,辟蠹芸編細細香。”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 清 王時翔 《天香》詞:“天上芸編催校,待重來,御爐煙繞。”
尚論
向上追論。《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陳寅恪 《柳如是別傳》第一章:“始知稟魯鈍之資,挾鄙陋之學,而欲尚論女俠名姝文宗國士於三百年之前,誠太不自量矣。”
形色
(1).指形體和容貌。《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南史·梁豫章王綜傳》:“ 淑媛 問夢中形色,頗類 東昏 。” 元 崔璆 《咄咄》詩:“咄咄復咄咄,小兒成老翁,麼微各形色,追逐元化工。”
(2).體表氣色。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貧之為病也,不唯形色麤黶,或亦神心沮廢。” 宋 范成大 《問天醫賦》:“襲於皮毛,客於絡脈,次於焦府,盎於形色。”
(3).形態、顏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又星與日月,形色同爾,但以大小為其等差。”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絪緼之中,陰 * 足而變易以出,萬物並育於其中,不相肖而各成形色。”
(4).樣式、色澤。 元 陶宗儀 《輟耕錄·玉轆轤》:“﹝ 吳和之 ﹞收一轆轤,玉青色,形如呂字,環口中間,轆轤旋轉,無分毫縫罅,形色極古,人皆以為鬼工。” 許地山 《山響》:“質雖是舊的,可是形色還不舊。”
(5).指神態表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我財不贍,不饜所求,頓生異心,形色索漠。” 魯迅 《吶喊·端午節》:“於是遞給伊一迭簇新的中交票,臉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
(6).形之於色。謂在臉色、表情上顯示出來。《南齊書·王玄載傳》:“ 世祖 時在大牀寢, 瞻 謂 豫章王 曰:‘帳中物亦復隨人寢興。’ 世祖 銜之,未嘗形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 則天 朝, 豆盧 欽望 為丞相,請輟京官九品已上兩月日俸以贍軍,轉帖百司令拜表。羣臣俱赴拜表,而不知事由。拾遺 王求禮 謂 欽望 曰:‘羣官見帖即赴,竟不知拜何所由……豈國之柄耶!’ 欽望 形色而拒之。”
誠然
(1) 確實實在
誠然可敬的長者
(2) 雖然;固然
勇敢誠然可貴,智慧卻萬不可少
總相
佛教語。猶共相。對“別相”而言。《大智度論》卷三一:“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種相,總相、別相是二相空,故名為相空。問曰:何等是總相,何等是別相?答曰:總相如無常等,別相者諸法雖皆無常而各有別相,如地為堅相,火為熱相……以是種種名為無我,如是等,名為總相。”參見“ 共相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回如園題敦素堂原文_回如園題敦素堂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