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牧仲贛州其年簡討見和綠雪之作復遺岕茶一器索賦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原文

敬亭如靜女,姽嫿有餘態。

洞山如道流,吐納成沆瀣。

陽羨連故鄣,尻脽相負戴。

地靈草木異,雲霧凝靉靆。

尤重羅嶰名,超軼絕流輩。

山氣夕陽佳,風露非灌溉。

昨賦《綠雪詩》,莽鹵乏清裁。

名流遞賡唱,粲若珠百琲。

髯也實致師,拔戟成一隊。

白甀題紅簽,細君自蒸焙。

朝來肯送似,秀色染眉黛。

下簾候魚目,芳瓷露蟾背。

雖復遭水厄,頗亦澆壘塊。

茶聲正瑽琤,竹影交瑣碎。

詩成遣長須,聊作三舍退。

君當賈餘勇,吾衰鼓已再。

詩詞問答

問:《寄牧仲贛州其年簡討見和綠雪之作復遺岕茶一器索賦》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四

2. 岕中茶夕陽勝朝陽

參考注釋

靜女

嫻靜的女子。《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毛 傳:“靜,貞靜也。女德貞靜而有法度乃可説也。” 唐 孟郊 《靜女吟》:“艷女皆妬色,靜女獨檢蹤。” 魯迅 《野草·一覺》:“紅顏的靜女正在超然無事地逍遙。”

姽嫿

嫻靜美好貌。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素質乾之醲實兮,志解泰而體閒。既姽嫿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紅樓夢》第七八回:“﹝ 恆公 ﹞遂超拔 林四娘 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嫿將軍’。”《鏡花緣》第八九回:“穠妍鍾麗質,姽嫿產邊陲。” 景定成 《稚伶劉箴俗哀詞》之四:“雙劍連騎姽嫿娘,風流妃子屬 恆王 。”

道流

(1).某種主張、教義的流布。《莊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處。”

(2).指道家。《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談空空於釋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善 註:“釋部,內典也。《漢書》曰:‘道家流者,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也。’”

(3).道士之輩。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詩:“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宋 王十朋 《龍瑞道士贈蘭》詩:“清含道流氣,輕帶羽衣黃。” 阿英 《關於北京<燕九竹枝詞>》:“至今遠近道流,皆於此日聚城西 白雲觀 ,觀即 長春 修煉處也。”

(4).指道教。《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雖崇奉道流,那 惠妃 卻篤信佛教,各有所好。”

吐納

(1).吐故納新。道家養生之術。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也。”《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 林甫 ,若何?”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摶 不知吐納修養之理,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聖世?” 清 孫枝蔚 《題華山高枕圖壽吳香林》詩:“那用仙家吐納頻,陶然一枕自生春。”

(2).泛指呼吸。 魯迅 《墳·雜憶》:“因此我常常欣慕現在的青年,雖然生於 清 末,而大抵長於 民國 ,吐納共和的空氣,該不至於再有什麼異族軛下的不平之氣,和被壓迫民族的合轍之悲罷。” 葉聖陶 《倪煥之》十五:“心臟的每一回跳動,鼻息的每一回吐納,都奏出‘我愛著你’那句話的激動的節拍。”

(3).猶吞吐。吐出與吞進。 漢 王粲 《游海賦》:“苞吐納之弘量,正宗廟之紀綱。” 晉 郭璞 《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吐納江流九派小,平壓雉堞群峰低。”

(4).比喻貿易,買賣。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商品的生產和吐納的中心,手工業作坊和批發行號的所在地,集中著數量相當巨大的後備手工業工人和小商攤販。”

(5).言談;談吐。《魏書·元翼傳》:“美姿貌,善吐納,兼有將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竺道生》:“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吐納既風流,姿容更瓌異。”

(6).指發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 崔 記教坊 任智方 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納悽惋,收斂渾淪。”

沆瀣

夜間的水氣,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馬相如《大人賦》

陽羨

借指 宜興 出產的茶。 宜興 ,在今 江蘇 。 秦 漢 時稱 陽羨 ,故名。 宋 梅堯臣 《得雷太簡自製蒙頂茶》詩:“顧渚及陽羨,又復下 越 茗。”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 張芸叟 《畫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尻脽

臀部。

負戴

(1).以背負物,以頭頂物。亦謂勞作。《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宋 曾鞏 《道山亭記》:“負戴者,雖其土人,猶側足然後能進;非其土人,罕不躓也。” 清 王秀楚 《揚州十日記》:“其往來負戴者,俱焦頭爛額,斷臂折脛。”

(2).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接輿妻》: 接輿 躬耕以為食, 楚王 使使者持金百鎰、車二駟往聘迎之。其妻曰:“義士非禮不動,不為貪而易操,不為賤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為食,親織以為衣,食飽衣暖,據義而動,其樂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祿,乘人堅良,食人肥鮮,而將何以待之?不如去之。”於是夫負釜甑,妻戴紝器,變名易姓而遠徙,莫知所之。後因以“負戴”指夫妻一起安貧樂道,不慕富貴榮華。 清 錢謙益 《後秋興》詩之一:“負戴相擕守故林,繙經問織意蕭森。” 胡樸安 《生女慰內》詩:“來日祇應同負戴,於今何貴有鬚眉。”

地靈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雲霧

雲和霧,多比喻遮蔽或障礙的東西

靉靆

(1).雲盛貌。 晉 潘尼 《逸民吟》:“朝雲靉靆,行露未晞。”《敦煌變文集·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 波旬 自領軍眾,來至林中,先鋪靉靆之雲,後降撥霖之雨。” 元 卞思義 《溪山春雨圖》詩:“雲林靉靆春日低,小橋流水行人稀。” 明 王錂 《尋親記·對雪》:“彤雲靉靆,茅屋頓成銀界。”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今夕月華如水,安知明夕不黑雲靉靆耶?”

(2).飄拂貌;繚繞貌。 唐 劉禹錫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改月偶書所懷二十二韻》:“衣風飄靉靆,燭淚滴巉巖。” 元 盍西村 《脫布衫·春讌》套曲:“錦綉雲紅窗縹緲,麝蘭煙翠簾靉靆。”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通惠河》:“ 曹代蕭 詩:靉靆煙光上苑通,紫泉繚繞玉河東。” 錢鍾書 《圍城》五:“自己不會喝酒,只在水裡沖一點點紅酒,常看這紅液體在白液體裡泛布靉靆,做出雲霧狀態。”

(3).眼鏡。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靉靆》:“提學副使 潮陽 林公 有二物,如大錢形,質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雲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倍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靉靆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相傳 翁覃谿 ……六七十時猶能於燈下作細書,閲蠅頭字,不假靉靆。”

重羅

(1).重重羅網。 唐 司空圖 《喜山鵲初歸》詩之一:“翠衿紅觜便知機,久避重羅穩處飛。”

(2).器具名。即細羅篩。

超軼

(1).超越;勝過。 宋 蘇軾 《答舒煥書》:“足下文章之美,固已超軼世俗而追配古人矣。” 明 張居正 《請重修<大明會典>疏》:“比之《周官》《唐典》,信為超軼矣。” 梁啓超 《泰西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一章:“此其持論之精確,所以超軼前哲也。”參見“ 超軼絶塵 ”。

(2).謂高超不同凡俗。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足下以超軼如此之才,每以師道命僕,僕滋不敢。” 宋 曾鞏 《祭王平甫文》:“每心服於超軼,亦情親於樂易。” 清 侯方域 《與宋公子牧仲書》:“公子才氣超軼。”

流輩

同一輩份或同一類人

評論時文,高出流輩

山氣

(1).山中的雲霧之氣。 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山氣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嶄巖兮水曾波。” 唐高宗 《九月九日》詩:“野浄山氣歛,林疏風露長。” 金 元好問 《僧寺阻雨》詩:“山氣森岑入葛衣,砧聲偏與客心期。”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樓後面的夕陽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氣中隱沒下去。”

(2).山中氣候;山中空氣。 明 袁宗道 《夏日小齋雜興》詩之三:“最憐山氣爽,徙榻傍窗紗。”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邊林際散步,山氣肅穆,沁人心脾。”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風露

(1).風和露。《韓非子·解老》:“時雨降集,曠野閒靜,而以昏晨犯山川,則風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齡 《東溪翫月》詩:“光連虛象白,氣與風露寒。” 郁達夫 《采石磯》二:“昨天晚上,因為月亮好得很, 仲則 竟犯了風露,在園裡看了一晚的月亮。”

(2).猶風寒。《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那老媽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風露,一病不起。”

灌溉

(1) 同“灌 2 ”

(2) 供給水

這條小渠彎彎曲曲地繞著果子園流著,灌溉了這一帶二三十畝地的果子。——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雪詩

詠雪的詩。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臘月年光如激浪,凍雲欲折寒根向。 謝 女雪詩真絶唱,無比況,長堤柳絮飛來往。” 元 張雨 《雪齋》詩:“騎驢吟雪詩,煮茶煎雪水。”參見“ 雪絮 ”。

莽鹵

(1).粗疏;馬虎。 唐 寒山 《詩》之一六一:“男兒大丈夫,作事莫莽鹵。” 宋 王禹偁 《觀鄰家園中種黍示嘉祐》詩:“播種甚莽鹵,苗稼安能起。” 宋 葉適 《太府少卿福建運判直寶謨閣李公墓志銘》:“上玩下怠,施置莽鹵,恐禍不可測。”

(2).模糊不明。 宋 葉適 《寄題鍾秀才詠歸堂》:“課兒讀《易》夜參五,香燼銷沉燈莽鹵。”

清裁

(1).清明的裁斷。《後漢書·黨錮傳·范滂》:“ 范滂 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 滂 不可違。”

(2).清峻的風操。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丙籤·吳寬》:“ 匏翁 詩,體擅臺閣之華,氣含川澤之秀,沖情逸致,雅制清裁。”

(3).清新別致。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卷中:“ 曲周 劉半舫 尚書詩,雅有清裁。”

流遞

(1).流放;發配。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三折:“想著那引蕭娘寫恨書千里,搬倩女離魂酒一杯,攜 文君 逃走琴三尺,恁秀才每那一樁兒不該流遞。”《水滸傳》第八三回:“ 宋江 叩頭稱謝,端簡啟奏:‘臣乃鄙猥小吏,誤犯刑典,流遞 江州 。’”

(2).佛教謂生死展轉輪迴。 明 葉憲祖 《北邙說法》:“萬劫輪廻,多生流遞,從初最到的今日,滾滾如湯沸。”

賡唱

謂以詩歌相贈答。 宋 趙抃 《有懷程給事》詩:“ 元和 賡唱今猶古,此樂情懷豈有涯。”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及歸田, 吳 每自 豐中 相訊不廢, 俞 同里賡唱尤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木蘭行圍制度》:“或有時上引諸文士賡唱終夕,以示暇焉。”

百琲

極言珍珠之多。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以真珠百琲。” 清 朱琦 《感事》詩:“珊瑚斗七尺,明珠炫百琲。”按,《玉篇·玉部》:“琲,珠五百枚也。”

致師

挑戰。《逸周書·克殷》:“ 周 車三百五十乘陳於 牧野 , 帝辛 從。 武王 使 尚父 與伯夫致師。” 孔晁 註:“挑戰也。”《周禮·夏官·環人》:“環人,掌致師。” 鄭玄 註:“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古者將戰,先使勇力之士犯敵焉。”《新唐書·尉遲敬德傳》:“令 敬德 執矟,略其壘,大呼致師。”

題紅

見“ 題紅葉 ”。

細君

(1) 妻子的代稱

歸遺細君,又何仁也。——《漢書·東方朔傳》

(2) 妾

我家老爺…另娶兩位細君。——清· 李漁《奈何天》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送似

送與;送給。 唐 韓愈 《誰氏子》詩:“誰其親友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宋 黃庭堅 《次韻錢穆父贈松扇》:“銀鉤玉唾明璽紙,松箑輕涼並送似。”

秀色

秀美的容色

麗姿秀色

眉黛

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所以稱眉為眉黛。黛,青黑色的顏料

魚目

(1).魚的眼珠子。《尚書大傳》卷一下:“東海:魚須、魚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自連珠以下,擬者間出。 杜篤 、 賈逵 之曹, 劉珍 、 潘勖 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 卞和 恥。” 胡先驌 《詩別蕭叔絅燕京》:“碔砆魚目徵上選,遺珠棄璧空晶瑩。”參見“ 魚目混珠 ”。

(2).淚眼。 唐 李賀 《題歸夢》詩:“勞勞一寸心,燈花照魚目。” 董懋策 註:“魚目,淚目也。” 王琦 匯解:“魚目有珠,故以喻含淚珠之目。”

(3).相傳鰥魚眼睛終夜不閉,舊稱無妻曰鰥,故詩文中多以魚目用為無偶獨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農 《短睡十韻》:“長袖善舞更擅曲,行雲行雨迷 陽臺 ……斯須拱揖遽別去,依舊獨眠魚目開。”

(4).駿馬名。《漢書·西域傳贊》:“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駿馬名也。”

(5).俗以湯未煮沸者為盲湯,初沸稱蟹眼,漸大稱“魚目”,也稱魚眼。 唐 陸羽 《茶經·煮》:“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

蟾背

茶葉名。 宋 楊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產,六經載之詳矣,獨異美之名未備……若蟾背、蝦鬚、鵲舌、蟹眼、瑟瑟塵、霏霏靄及鼓浪、湧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雖復

猶縱令。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雖復守辱不已,猶當絶之。”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自爾承基纂基,保受姓氏,雖復千年一聖,終是百世同宗。”

水厄

(1).溺死之災。《北齊書·循吏傳·房豹》:“ 紹宗 自雲有水厄,遂於戰艦中浴,並自投於水,冀以厭當之。”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李全質》:“ 全質 纔寐,即見戴圓笠紫衣人來拜謝曰:‘公平生有水厄,但危困處,某則必至焉。’”《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郎君奇才,能動江神,乃得獲安;不然,諸人皆不免水厄。”《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十五日》:“聞旬日前……遭風覆舟。 補之 眷屬俱救起, 瑞令 則一男兩女並遭水厄矣。”

(2). 三國 魏 晉 以後,漸行飲茶,其初不習飲者,戲稱為“水厄”。後亦指嗜茶。《太平御覽》卷八六七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晉 司徒 王濛 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 濛 ,必云:‘今日有水厄。’”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覺寺》:“﹝ 劉縞 ﹞專習茗飲, 彭城王 謂 縞 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 清 金農 《湘中楊隱士寄遺君山茶奉答》詩之三:“答他紗帽籠頭坐,水厄虛名直浪傳。”

壘塊

比喻心中鬱積的不平之氣

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燒之。——《世說新語·任誕》

瑽琤

(1).象聲詞。玉石等碰撞聲。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劍珮瑽琤,交暎左右。” 元 喬吉 《一枝花·合箏》套曲:“迸瓊珠萬顆瑽琤,間驪珠一串分明。”

(2).形容樂聲、水聲。 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楫乘風破浪圖》詩:“ 中山 君長搓手迎,道旁張樂聲瑽琤。”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三:“瑽琤聽奔溜,巷陌成深谿。”

瑣碎

零碎細小

他從不屑於做這些瑣碎小事

長須

漢 王褒 《僮約》:“ 資中 男子 王子淵 ,從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楊惠 ,買亡夫時戶下髯奴 便了 。”後因以“長鬚”指男僕。 唐 韓愈 《寄盧仝》詩:“先生又遣長鬚來,如此處置非所喜。”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妓女類》:“僕曰長鬚。” 明 葉憲祖 《鸞鎞記·詩激》:“為囑長鬚蚤出門,寸牋好與遞歸轅。”

三舍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國語·晉語四》:“若以君之靈,得復 晉國 , 晉 、 楚 治兵,會於 中原 ,其避君三舍。” 韋昭 註:“古者師行三十里而舍,三舍為九十里。”

(2).泛指距離遠。 清 趙翼 《高黎貢山歌》:“層椒青青日西下,借問下山尚三舍。”

(3).二十八宿,一宿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呂氏春秋·制樂》:“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夕熒惑,其徙三舍。”《淮南子·覽冥訓》:“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 唐 盧照鄰 《宴梓州南亭》詩:“願得迴三舍,琴樽長若斯。” 清 曹寅 《避熱》詩之四:“他日一瓻重命酒,願回三舍倒戈鋋。”

(4). 宋 代 元豐 以後,太學分三舍;上舍、內舍、外舍。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崇寧 初, 蔡京 用事。 章公 惇 謂客曰:‘ 蔡元長 必行三舍,奈何?’客曰:‘三舍取士,《周官》賓興之法,相公何為不取。’” 明 康海 《王蘭卿﹞》第四折:“九天仙客正疑猜,三舍書生莫打乖。”參見“ 三捨生 ”。

詩詞推薦

寄牧仲贛州其年簡討見和綠雪之作復遺岕茶一器索賦原文_寄牧仲贛州其年簡討見和綠雪之作復遺岕茶一器索賦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