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宣和雪江歸棹圖·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宣和雪江歸棹圖·其二原文

竄改右丞姑弗論,跋存楚國信非誇。

以斯精義入神思,為政施之豈致差。

詩詞問答

問:題宣和雪江歸棹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宣和雪江歸棹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宣和雪江歸棹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麻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

2. 卷後董其昌跋雲宣和山水惟見此本觀其行筆布置是右丞本色宋時安得其匹意當時天府收貯維畫尚夥或徽廟借名楚公曲筆未可知也云云乃香光揣度之詞宋宣和繪事本精且蔡京跋語真而可信固可毋庸致疑耳

參考注釋

竄改

改動;刪改

這賬簿已被竄改

存楚

春秋 時 吳國 攻破 楚國 , 楚 申包胥 赴 秦國 求救,在 秦 廷痛哭七日夜,終於使 秦 發兵敗 吳 而存 楚 。見《左傳·定公四年》。 漢 田邑 《報馮衍書》:“ 墨翟 累繭救 宋 , 申包胥 重胝存 楚 。”後用以指為國效忠。 唐 駱賓王 《詠懷》:“寶劍思存 楚 ,金鎚許報 韓 。”

國信

(1).國家的威信。《後漢書·寇恂傳》:“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 宋 葉適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銘》:“使命事關國信,有不如意,國北門可復入耶?”

(2).兩國通使作為憑證的文書符節。 唐 張籍 《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詩:“過海便應將國信,到鄉猶自著朝衣。”《宣和遺事》前集:“雖無國信,諒不妄言。”

(3).“ 國信使 ”的省稱。《宋史·外國傳三·高麗》:“ 政和 中,升其使為國信,禮在 夏國 上。”

(4).指國家間贈送的禮品。《舊唐書·敬宗紀》:“命品官 田務豐 領國信十二車,賜 迴紇可汗 及 太和公主 。”

精義入神

精研微妙的義理,進入神妙的境界。《易·繫辭下》:“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宋 張載 《正蒙·神化》:“精義入神,事豫吾內,求利吾外也。”

為政

(1).治理國家;執掌國政。《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左傳·宣公元年》:“於是 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 清 姚鼐 《<左傳補註>序》:“ 魏獻子 合諸侯,乾位之人,而述其為政之美,詞不恤其夸。”

(2).指執政者。《儀禮·大射》:“﹝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 鄭玄 註:“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

(3).處理政事。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唐 岑參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詩:“應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為政不相師友》:“公雖受知於 文端 ,而為政不相師友,一切聽從民便。”

(4).做主。《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七:“蓋金微,不能為政,但隨氣所勝,革化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宮。《論語·為政》:“子奚不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明 宋濂 《趙侯神道碑銘》:“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節於危難之時,蓋為政以及物者易,而殺身以成仁者難。”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之三:“時艱為政好,地逈得官閒。”

詩詞推薦

題宣和雪江歸棹圖·其二原文_題宣和雪江歸棹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