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家廷試賦,王道訓如龍。
龍且譬之首,君應符以宗。
黃滔辭示概,周旦系曾供。
詎祇視聽重,當知雲雨從。
設其大霈澤,斯則普興農。
蔽弗礙旒纊,惠誠佐餕饔。
然予惟會別,初九曰潛庸。
勿用孕成用,本諸孚有顒。
詩詞問答
問:《賦得王道如龍首(得龍字八韻考試差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冬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三
2. 得龍字八韻考試差題
參考注釋
唐家
指 唐 朝。 宋 文天祥 《平原》詩:“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論牽制公威靈。”
廷試
由皇帝親自策問,在朝廷上舉行的考試
王道
(1) 古時指以仁義統治天下的政策
(2) 利害;嚴厲
譬之
謂把它比方作。《論語·子張》:“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之 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應符
應驗符命。《後漢書·蘇竟傳》:“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以至於今……皆大運盪除之祥,聖帝應符之兆也。”《晉書·邵續傳》:“國家應符撥亂,八表宅心,遺 晉 怖威,遠竄 揚 越 。”
視聽
(1) 看和聽
視聽效果
(2) 看到的和聽到的
以正視聽
(3) 指視力和聽力
視聽不衰
雲雨
(1) 雲和雨
(2) 指男女合歡
霈澤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詩:“風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 宋 蘇軾 《祭常山神文》:“若時賜霈澤,驅攘蟲災,以完我西成之資。” 清 孫枝蔚 《插秧》詩:“皇天憫老農,霈澤滿前溪。”
(2).喻恩澤。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詩:“共望 漢 朝多霈澤,蒼蠅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鄧州謝上表》:“迺宣霈澤,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霈澤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對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所犯雖經霈澤,莊田須有所歸。”《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澤。”
旒纊
(1).有垂旒與黈纊為飾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視聽。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伏惟陛下道隱旒纊,信充符璽。” 唐 歐陽詹 《吊漢武帝文》:“愛深宮秘殿者,可以垂旒纊;好青山緑水者,可以棲江湖。” 清 顧炎武 《京師作》詩:“其內廓乾清,至尊儼旒纊。”
(2).借稱帝王。 唐 李尚一 《開業寺碑》:“遂能上聞旒纊,光動絲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旒纊釋南顧,戈甲濯銀潢。”
餕饔
煮熟的食物。《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吾寡君聞君在外,餕饔未就,敢致糗於從者。” 何休 註:“餕,孰食;饔,孰肉。”《廣雅·釋器》:“孰食謂之餕饔。” 王念孫 疏證:“餕饔即飧饔。”
會別
餞別。 唐 張登 《冬至夜郡齋宴別前華陰盧主簿》詩序:“時日南至, 登 與賓客僚吏會別於郡齋。”
初九
《易·乾》:“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按《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為陽爻者,稱為“初九”(“九”,稱“老陽”)。表明事物正處於發展變化的初級階段。後因以“初九”謂尚未發跡之時。 北魏 高允 《徵士頌》:“初九而潛,望雲而起。”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序》:“朕昔在初九,佐貳此州。”
勿用
猶勿動。謂不可有所作為。《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孔穎達 疏:“聖人雖有龍德,於此時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易上》:“用,施行也。勿用,無所施行也。” 王引之 《易·既濟》:“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易·頤》:“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
標籤: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