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雅宴屬才華,清詩自一家。
高談落風雨,醉目傲煙霞。
席地疏林隔,傳杯小徑斜。
再來春已老,猶得醉殘花。
詩詞問答
問:《次韻和宋寧道太祝許氏園席上》的作者是誰?答:畢仲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麻韻
參考注釋
雅宴
亦作“ 雅燕 ”。高雅的宴飲。 宋 秦觀 《滿庭芳·詠茶》詞:“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羣賢。” 馬其昶 《<濂亭集>序》:“世固有能審雅宴之聲,而別 淄 澠 之味者。”
才華
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藝方面的)
才華出眾
清詩
清新的詩篇。 晉 傅鹹 《贈崔伏二郎詩》:“人之好我,贈我清詩。”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六:“復憶 襄陽 孟浩然 ,清詩句句盡堪傳。”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見寄》:“清詩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識雅言。” 宋 陸游 《射的山觀梅》詩:“即今畫史無名手,試把清詩當寫真。”
一家
(1).一個家族;一戶人家。常用以謂無分彼此,如家人之相親。《管子·霸言》:“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說林訓》:“一家失熛,百家皆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陳毅 《乘車過雪峰》詩:“明日 拉薩 會親友, 漢 藏 一家敘別情。”
(2).指一人。《禮記·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鄭玄 註:“一家、一人,謂人君也。” 漢 班固 《 * 通·正論》:“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謹敬謙讓之至也。”《宋史·道學傳·程顥》:“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氣以聽。”《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五個防土庫的,在那裡喫酒 * ,一家當一更。”
(3).一家學說;一個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晉書·荀崧傳》:“ 向 歆 ,漢之碩儒,猶父子各執一家,莫肯相從。”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何嘗不徵求異説,採摭羣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 宋 蘇軾 《莊子祠堂記》:“其論天下道術,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關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為一家。”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 蘇 張 縱橫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談,其論無當於宏旨,其義不主於一家。”參見“ 一家言 ”、“ 一家書 ”。
(4).古時生產活動的一個單位。三夫為一家。《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5).表數量。常用於工商企業等。如:一家百貨商店;一家紡織廠。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醉目
醉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 宋 人 衛元規 酒後忤 宋州 丁僕射 ,書謝略曰:‘自茲囚酒星於天獄,焚醉目於 秦 坑。’人多記之。” 宋 梅堯臣 《雪中通判家飲回》詩:“醉目遠望天地迷,何暇更問孤鴻飛。” 宋 胡浩然 《萬年歡》詞:“羅綺嬌容,十里絳紗籠燭,花艶驚郎醉目。”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席地
古人在地上鋪席用來坐、臥,現泛指坐、臥在地上
席地而坐
疏林
亦作“疎林”。1.修剪林木的枝條。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開石通澗,剔柯疏林。”
(2).稀疏的林木。 唐 王昌齡 《途中作》詩:“墜葉吹未曉,疏林月微微。” 明 劉基 《小重山》詞:“城上高樓接海赮,疎林藏不盡欲棲鴉。” 潘漠華 《草野》一:“晨光透過疏林,金黃的,燦爛的,在漠漠的大地上跳舞。”
傳杯
亦作“ 傳盃 ”。謂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 唐 杜甫 《九日》詩之二:“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 仇兆鰲 注引 明 王嗣奭 《杜臆》:“‘傳杯不放杯’,見古人只用一杯,諸客傳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主簿》:“ 龍邱 李主簿 者,不知何許人也,偶於知聞處見 乾 ,而與之傳盃酌。” 明 文徵明 《馬上口占謝諸送客》詩:“諸君送我帝城東,立馬傳杯犯朔風。” 感惺 《遊俠傳·俠圓》:“好待俺與二位好漢傳杯拼飲也。”
見“ 傳杯 ”。
小徑
(1) 狹窄的道路
(2) (木材)直徑小的
小徑木
再來
(1).再一次來。《史記·淮陰侯列傳》:“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見她時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著糖匣,我是成了再來的 丁令威 了。”
(2).謂連續的動作或事。如:再來一盤棋。再來一碗湯。
殘花
將謝的花;未落盡的花。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史入重陽閣》:“舊蘭憔悴長,殘花爛漫舒。” 唐 劉長卿 《感懷》詩:“秋風落葉正堪悲, * 殘花欲待誰?” 明 劉基 《再用韻答嚴衍上人》:“殘花露淡胭脂靨,落木霜凋薜荔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