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

作者:釋清遠 朝代:宋代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

放得下,好脫灑。

放不下,牛拽杷。

堪笑諸方老古錐,打鼓說禪無尾把。

無尾把,不驚怕。

不驚怕,可嗟訝。

解踏毗盧頂上行,不言亦自傳天下。

詩詞問答

問: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作者是誰?答:釋清遠
問: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部

參考注釋

脫灑

(1) 指文章高超、清逸

(2) 超脫;灑脫

脫灑不俗

不下

(1).不少於。 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自用兵已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 楊朔 《亂人坑》:“八年來,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亞於;不次於。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薩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宮者,俱在京師兌隅,雄麗軒敞,不下宮掖。” 劉光弟 《美酒行》:“雲今東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大姐那股高興的神氣,也並不下於我。”

(3).沒有攻克。《後漢書·公孫瓚傳》:“ 紹 遣將 崔巨業 將兵數萬攻圍 故安 不下,退軍南還。”

堪笑

可笑。《封神演義》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勞心思竟何從!”

諸方

(1).各地方。《晉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誌》:“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書·百官志二》:“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太平廣記》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雲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僧辭,問云:‘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

打鼓

(1) 擊鼓

(2) 感到沒有把握

(3) 感到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還不知結果,她心裡直打鼓

驚怕

驚慌害怕

大家要安定下來,不要驚怕

嗟訝

猶嗟呀。 唐 元稹 《茅舍》詩:“前日 洪州 牧,念此常嗟訝。”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 於公 覽書亦不嗟訝。”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及拆封,自第六人始見方伯名,大嗟訝。”

毗盧

(1).佛名。 毗盧舍那 (亦譯作 毘盧遮那 )之省稱。即 大日如來 。一說,法身佛的通稱。 宋 蘇轍 《夜坐》詩:“知有 毗盧 一逕通,信腳直前無別巧。”

(2).見“ 毗盧帽 ”。

上行

(1).上升。《易·謙》:“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漢 王褒 《九懷·通路》:“乘虬兮登陽,載象兮上行。” 宋 袁燮 《資政殿大學士贈少師樓公行狀》:“陛 * 天之下濟,羣臣以卑而上行,歡欣交通,而後天下可為也。”

(2).謂君上的行事。《史記·樂書》“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唐 張守節 正義:“上行謂之風,下習謂之俗。”《新唐書·陸贄傳》:“上行則下從之,上施則下報之,若景附形,若回響聲。”

(3).指上級的指示或命令。《宋史·賈昌朝傳》:“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將不專號令,故動則必敗。”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守御救援》:“今奉上行,小民不敢不遵。”

(4).官府文書由下級致上級稱上行。《清會典·禮部五·儀制清吏司》:“凡官文書,上行,下行,平行,各別其制。”

(5).從下游向上遊行駛。如:船舶之從 上海 駛往 武漢 者稱為上行船。

(6).我國鐵路部門規定,列車在幹線上朝著首都方向行駛,在支線上朝著連線幹線的車站行駛,皆謂之“上行”。上行列車編號用偶數,如:14次,82次,104次等。

尊位。《漢書·霍光傳》:“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祿言曲突者。”

(1).上市進貨。《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史弘肇 道:‘……那裡去偷隻狗子,把來打殺了,煮熟去賣,卻不須去上行。’”《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合哥 ,你只管躲懶,沒箇長進,今日也好去上行些箇‘山亭兒’來賣。”

(2).謂從業。行,指行業。《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九媽 要哄她上行,連聲招許多不是, 美娘 只不開口。”按,此指 * 接客。

不言

(1).不說。《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晉 孫綽 《天台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南史·王儉傳》:“所以得厝私懷,實由稟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問 《桂陽三日述懷》詩:“愚謂嬉遊長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自傳

以第一人稱記敘生平事跡的傳記文或著作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詩詞推薦

  • 元夕無月

    丘逢甲〔清代〕滿城燈市盪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趙簿題席麻林居士小隱四韻

    五邁宋代〕公子有奇節,歲寒心印松。千邱仍萬壑,是中雅能容。晚來萬事懶,獨有詩不慵。諸郎富文采,筆端聳孤峰。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
  • 賦海檜

    姜特立宋代〕孤根從何來,遠自滄海植。轉移失生意,刔剔費人力。攣拳蛇蚓結,沮喪丈夫直。余妍撐孤翠,枯理上微液。僅供
  • 木蘭花令(仙呂調)

    柳永宋代〕有個人人真攀羨。問著洋洋回卻面。你若無意向他人,為甚夢中頻相見。不如聞早還卻願。免使牽人虛魂亂。風流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
  • 前緩聲歌

    陸機魏晉〕遊仙聚靈族。高會層城阿。長風萬里舉。慶雲郁嵯峨。宓妃興洛浦。王韓起太華。北徵瑤台女。南要商川娥。肅肅
  • 對酒懷丹陽成都故人

    陸游宋代〕勞生常羨髑髏樂,死時卻悔生時錯。花前有酒不肯狂,回首朱頻已非昨。君看古來賢達人,終日飲酒全其真。世間
  • 【雙調】蟾宮曲_半窗幽夢微

    鄭光祖元代〕半窗幽夢微茫,歌罷錢塘,賦罷高塘。風入羅幃,爽入疏欞,月照紗窗。縹緲見梨花淡汝,依稀聞蘭麝余香。喚起
  • 與鄭漢詳飲石橋山

    毛滂宋代〕喜得青州好從事,共登畢卓拍浮船。雲煙已借一千日,山鳥不須驚醉眠。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
  • 周濤權宰大冶以湖光亭詩見寄因和之

    金君卿宋代〕面揖清光萬頃陂,滿簾秋色曙陰微。迴環遠岫煙中辯,片段閒雲鏡里飛。富冶地饒民訟簡,洞庭風便客舟稀。知君
  • 賜陳堯叟謝病歸濟源

    宋真宗宋代〕文苑垂清譽,胡端仰盛才。嘉猷毗萬路,奇遇列三台。勤職興石爽,辭榮奏疏來。疇咨登百揆,異數冠中台。巨屏
  • 蘇子美竹軒和王勝之

    梅堯臣宋代〕庭無十步廣,有竹才百個。子時喔其間,賓友或來和。琴壺置於傍,圖籍亦在左。誰憐修修影,只畏寒日過。誰憐
  • 滿庭芳(七夕)

    趙長卿宋代〕雨洗長空,風清雲路,又還準備佳期。夜涼如水,一似去秋時。渺渺銀河浪靜,星橋外、香靄霏霏。霞軺舉,鸞驂
  • 送張秀才之淮南

    梅堯臣宋代〕聊為楚客唱,一送淮南行。出汴遠心喜,移舟孤岫橫。危帆將進浦,寒霧不分城。枚乘舊居處,向來秋草生。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
  • 逍遙詠

    宋太宗宋代〕停騰火候詰炎山,九轉方能濟世間。玉蕊花開真可愛,紅爐鼎內境幽閒。人逢藥就延長久,羽駕仙迎返少顏。盡在
  • 贈浚儀朱學士

    王禹偁宋代〕潘岳花陰覆杏壇,門生參謁絳紗寬。西垣久望神仙侶,北部休夸父母官。雨屐送僧莎逕滑,夜棋留客竹齋寒。何時
  • 澹然書屋

    乾隆清代〕方塘無半畝,其上有書齋。練影憑窗是,鑒光入座皆。凍融清徹目,波漾碧澄懷。掩映含絲柳,春情日以佳。
  • 遠塵

    釋文珦宋代〕忘名忘利人,傲岸孰能馴。老去身猶健,閒中樂最真。潔修松體貌,清勁竹精神。日夕常相對,無緣更有塵。
  • 別敬叔

    裘萬頃宋代〕筆硯君無間,冰霜歲又除。諸生得模範,六藝共耕鋤。松菊淵明宅,蓬蒿仲蔚居。相望儻相憶,故寄數行書。
  • 游山

    史常之宋代〕游山有約爽秋時,寂靜僧房花壓枝。最是停懷愁不語,滿林啼鳥似催詩。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安撫從兄(一作口夷偶中丞)

    李洞唐代〕奉詔向軍前,朱袍映雪鮮。河橋吹角凍,岳月卷旗圓。僧救焚經火,人修著釣船。六州安撫後,萬戶解衣眠。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
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原文_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