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昔聞原文

昔聞盤山側,有谷名虎里。

白額任縱橫,居民皆遠徙。

有一雲水僧,結庵山之屺。

夜坐悟無生,曉起擔柴水。

忽然一虎至,是僧瞋目視。

孽畜胡為來,速去斯可矣。

虎果掉尾去,如聽彼指使。

自此眾鄉民,號之為佛子。

僧亦自謂神,其實無他技。

無何虎復來,咤之厲且訾。

逐逐行近前,僧葸乃拜跪。

四鄰爭赴救,虎去僧早死。

方知浪得名,前番幸偶爾。

有名無實人,可以鑒諸此。

詩詞問答

問:昔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昔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

參考注釋

盤山

沿山盤繞

盤山公路

白額

猛虎。《晉書·周處傳》:“ 南山 白額猛獸, 長橋 下蛟,並子為三矣。” 唐 李白 《大獵賦》:“雖鑿齒磨牙而致伉,誰謂南山白額之足覩。” 王琦 註:“白額虎蓋虎之老者,力雄勢猛,人所難御。” 明 沉璟 《義俠記·旌勇》:“山村早收,白額當人吼;山行早休,白骨妨人走。” 清 楊恩壽 《坦園日記·郴游日記》:“居者閉戶,防倀鬼或呼其名;行人戒塗,畏山君適逢其怒……願冥冥鑒此丹忱,俾逐逐射茲白額。”

任縱

任性放縱

居民

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城內居民。——《廣東軍務記》

內外居民。

遍地居民。

遠徙

遷移到遠處。《老子》:“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後漢書·馬援傳》:“ 羌 大驚壞,復遠徙 唐翼谷 中。 援 復追討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黜免》:“ 桓宣武 既廢 太宰 父子…… 太宰 父子遠徙 新安 。” 明 焦竑 《玉堂叢語·籌策》:“ 楊一清 巡邊……虜聞,俱遠徙,不敢入寇。”

雲水僧

行腳僧。 宋 黃庭堅 《送張天覺》詩:“去國行萬里,淡如雲水僧。” 金 元好問 《寄趙宜之》詩:“一瓶一缽百無累,恨我不如雲水僧。” 明 高啟 《期張校理王著作徐記室游虎阜》詩:“前身似是雲水僧,餘習愛覓名山登。”

無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詩·小雅·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鄭玄 箋:“我,我王也。知王之為政如此,則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無生”。

(2).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晉 王該 《日燭》:“鹹淡泊於無生,俱脫骸而不死。”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詩:“亦知身是妄,從此學無生。” 康有為 《七月偕鐵君及家人從者居丹將敦島燈塔》詩:“碧海蒼天無盡也,教人怎不了無生?”

柴水

打柴汲水。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

忽然

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瞋目

瞪大眼睛表示憤怒

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 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瞋目叱之。

孽畜

造孽的畜生。多用為詈詞。《西遊記》第十七回:“ 行者 駡道:‘你個作死的孽畜!甚么個去處,敢稱仙洞!’”《西遊記》第五二回:“我把你這個不知死的孽畜!你倒弄圈套白晝搶奪我物!哪件兒是你的?不要走!吃老爺一棍!”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掉尾

(1).搖尾。《淮南子·精神訓》:“我受命於天……視龍猶蝘蜒,顏色不變,龍乃弭耳掉尾而逃。” 唐 杜甫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詩:“開緘風濤涌,中有掉尾鯨。” 清 吳偉業 《松鼠》詩:“尋繩透簾幕,掉尾來幾席。”

(2).猶言煞尾。 夏衍 《觀劇偶感》:“感謝默默地在冬天準備了這絢爛的劇目的朋友們,三月,春的劇壇該還有一次掉尾的活躍吧。”

指使

(1) 指揮;支使

任憑機遇指使,漫無目的地行動

(2) 煽動某人去做某事

指使人推翻政府

鄉民

舊稱鄉村的百姓

佛子

(1).菩薩的通稱。《十住毗婆沙論·入初地品》:“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為佛子。”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石長和》:“道之兩邊棘刺,森然如鷹爪。見人甚眾,羣足棘中,身體傷裂,地皆流血。見 長和 獨行平道,俱嘆息曰:‘佛子獨行大道中。’”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此山非比別山阿,青黛染成千塊玉,雲霞粧就萬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許遊人容易得攀摩?”

(2).受佛戒者,佛門弟子。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仍聞七祖後,佛子繼調御。” 宋 王安石 《靈山寺》詩:“ 靈山 名誰自?波濤截孤峰。何年佛子住?四面憑危空。”《西遊記》第四四回:“眾僧滴淚道:‘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只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時候,往往戒律蕩然。”

(3).佛教泛指一切眾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稱。《法華文句》卷九下:“一切眾生,皆有三種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忽中夜 宣律 捫虱,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撲死佛子!’” 宋 蘇軾 《東坡志林》(《稗海》本)卷六:“凡能動者,皆佛子也,竹蝨初如塗粉竹葉上爾,然久乃能動者,百千為曹,無非佛子者。”

(4).稱慈善的人。如 唐 末 徐守溫 以寬恕為治,人稱佛子。見 唐 張鷟 《耳目記》。又 宋 洪皓 為 秀州 司錄,以所掌發運司錢賑濟饑民,州人稱之為“洪佛子”。見 宋 趙善璙 《自警篇·救荒》。

其實

(1) 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畫家其實並非不懂世故

(2) 確實;的確

其實不是她說的那個意思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無何

(1) 不久;很短時間之後

亡何國變。(亡通“無”。)——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無何他二人就言歸於好

(2) 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自覺無何

逐逐

奔忙貌;匆忙貌。 唐 胡皓 《奉和聖制送張尚書巡邊》:“稜威方逐逐,談笑坐怡怡。” 宋 范仲淹 《送鄖鄉尉黃通》詩:“爭先尚逐逐,致遠貴徐徐。” 清 戴名世 《洪昆霞制義序》:“彼窈窕貞靜之女,肯低首斂氣,逐逐戚施籧篨之側乎?”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我因急於來 杭 ,又因年來逐逐於火車輪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領略先代生活的異樣的趣味。”

急於得利貌。 唐 柳宗元 《送僧浩初序》:“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也,則舍是其焉從?”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中人以下,逐逐利慾,使其不知命分之所至,則猖狂妄行,將無所不至矣。” 清 秋瑾 《 * 逐魔歌》:“四鄰環繞欲逐逐,失權割地無時止。”

近前

〈方〉∶靠近的地方;附近;跟前

四鄰

周圍的鄰居;左鄰右舍

街坊四鄰

爭赴

爭相前往。《後漢書·袁紹傳》:“﹝ 紹 ﹞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 唐 劉禹錫 《觀市》詩:“雞鳴而爭赴,日中而駢闐。”

得名

(1) 獲得稱號或名號

趙雲因常打勝仗而得名“常勝將軍”

(2) 出名;著名

以擅長油畫而得名

前番

上次。 宋 楊萬里 《郡中上元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詩:“紅錦芙蓉碧牡丹,今番燈火減前番。”《七國春秋平話》卷中:“前番令人請 孫子 , 孫子 未來,回書道是先往 燕國 ,後退 燕 兵。”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三:“欲求縹渺反幽深,悔殺前番拂袖心。”

幸偶

謂因幸運而偶然遇合。 漢 王充 《論衡·幸偶》:“ 虞舜 ,聖人也,在世宜蒙全安之福。父頑母嚚,弟 象 敖狂,無過見憎,不惡而得罪,不幸甚矣。 孔子 , 舜 之次也,生無尺土,周流應聘,削跡絶糧。俱以聖才,並不幸偶。 舜 尚遭 堯 受禪, 孔子 已死於 闕里 。以聖人之才,猶不幸偶,庸人之中,被不幸偶,禍必眾多矣。”

有名無實

只具空名,並無實際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鑒諸

即方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說文·金部》:“鑑,大盆也。一曰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 王筠 句讀:“諸是 漢 名,鑑乃古名。”《舊唐書·禮儀志三》引 漢 衛宏 《漢舊儀》:“以鑑諸取水於月,以陽燧取火於日。”

詩詞推薦

  • 詠玉石子竹如意

    乾隆清代〕石子產玉河,其質勝產陸。天然土氣潤,璘玢絳文縟。以為如意朵,初日蓮出浴。其柄宜用何,自宜渭川竹。
  • 女冠子

    佚名宋代〕同雲密布。撒梨花、柳絮飛舞。樓台誚似玉。向紅爐暖閣院宇。深庭廣排筵會,聽笙歌猶未徹,漸覺輕寒,透簾穿
  • 南堂雜興

    陸游宋代〕蛩聲每續蟬聲起,桐葉仍兼柳葉凋。嬾惰心情疏筆硯,久長生計屬漁樵。剪茅旋補東廂屋,伐石新成北港橋。物外
  • 霜角 黃山尋霽

    張可久元代〕雲開洞府。按罷瓊妃舞。三十六峰圖畫,張素錦、列冰柱。幾縷。翠煙聚。曉妝眉更嫵。一個山頭不白,人知是,
    昔聞原文_昔聞的賞析_古詩文
  • 行遇小雨

    馮時行宋代〕小雨暗兩岸,孤舟撐一篙。清同寒鷺迥,愁與暝雲高。已判亂波色,時饒點鬢毛。三農有重賦,為汝喜如膏。
    昔聞原文_昔聞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釋師範宋代〕乳峰今日開爐,不會挑灰撥火。大家衲被幪頭,只麽團圞打座。不求諸聖,不重已靈。從他們外區區,世路擾擾紅
  • 送都屬八舍弟桂林買馬一首

    蘇籀宋代〕夷德貪婪漢財賄,莫惜金多能使鬼。噴玉難拘伏淑式,上駟超搖獻天子。子今叱雙湘南裔,桂嶺下下復高高,鳥驚
  • 句·其二

    蘇嘉宋代〕銅符方拜新留守,竹馬還迎舊使君。
  • 曹知白山水用畫中錢惟善題句韻

    乾隆清代〕老筆蕭疏不藉多,空空茅屋隱煙蘿。衛源憶昔曾經過,康節重逢安樂窩。
  • 隔簾梅

    釋明本元代〕庭花映箔眩吟眸,一片湘雲鎖暮愁。風卷黃昏疏影動,珊瑚枝上月如鉤。
  • 題上饒半月岩四絕

    胡寅宋代〕瓊樓玉宇匝天開,織女天孫靜往來。月姊故應羞老退,譴除私館墮岩隈。
  • 登黃鶴樓步韻

    吳彰德明代〕猗茲仙人何棲泊①,上下青天惟只鶴。翱翔萬里曾須臾,回視寰區邈寥廓②。離形黜智遺穿鑿③,玉壺倒掛真珠絡
  • 觀諸公射於城北書壁二首

    陳造宋代〕舊約已湯餅,新歡仍碧香。小閒障日手,同憩臥雲莊。群彥矢復沓,老夫詩在囊。蔬畦暝晚色,野興為誰長。
  • 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

    王國維〔近現代〕滿地霜華濃似雪,人語西風,瘦馬嘶殘月。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換盡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舊
    昔聞原文_昔聞的賞析_古詩文
  • 春雪

    乾隆清代〕春雪南方各報沾,蹕途喜信迓眉尖。犁鋤舉趾自弗誤,餅餌充腸庶可占。邇日每披風且暴,平原頻堀堁堪嫌。思量
  • 題畫梅

    釋善珍宋代〕羌笛誰將花外吹,十年心事暗香知。夜寒瘦影侵衣袖,月滿闌乾獨倚時。
    昔聞原文_昔聞的賞析_古詩文
  • 梅花 其五

    王冕元代〕何處尋春信?江南路渺漫。夜深山月白,疏影隔窗看。
    昔聞原文_昔聞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梅

    釋文珦宋代〕怪怪復奇奇,照溪三兩枝。首陽清骨骼,姑射靜丰姿。桃李應非伍,松筠素有期。憑他伴幽寂,玉笛且休吹。
  • 示福孫井示喜曾

    陸游宋代〕北商久不通,犁棗罕登盤;山舍惟有橘,瑣細如彈丸,此外則柿栗,收拾猿鳥殘。雖無龐翁話,兒孫亦團欒。今歲
  • 探芳訊(湖上春遊,繼草窗韻)

    李彭老宋代〕對芳晝。甚怕冷添衣,傷春疏酒。正緋桃如火,相看自依舊。閒簾深掩梨花雨,誰問東陽瘦。幾多時,漲綠鶯枝,
昔聞原文_昔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