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正四詠·其二·丹書受戒原文
歸放馬牛已,勤思天保定。
齋三受丹書,端冕東面聽。
軒頊道無奇,曰敬勝義勝。
怵惕銘席端,如臨師保命。
君鑒詎殊途,外王本內聖。
詩詞問答
問:養正四詠·其二·丹書受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養正四詠·其二·丹書受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五
2. 書無逸於勤政殿屏風時自警也更效長康法為養正四圖於下六十條內足師法者多以限於屏數且擇其最精雲
參考注釋
馬牛
(1).馬和牛。《書·費誓》:“無敢寇攘,踰垣牆,竊馬牛。” 唐 韓愈 《獲麟解》:“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2).牛馬。比喻迫於生活供人驅使從事艱苦勞動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尊堂病廢,不能理家人生產;弟坐食,一無所操作,賢夫婦何為作馬牛哉!” 蔣智由 《有感》詩:“淒涼讀盡 * 史,幾箇男兒非馬牛!”
勤思
勤苦思索;時時想念。《孔叢子·居衛》:“ 禹 、 湯 、 文 、 武 及 周公 ,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規,或禿骭背僂,亦聖。”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勞神苦體,契闊勤思。” 晉 陶潛 《閒情賦》:“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滯河。”
天保
謂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 鄭玄 箋:“保,安。爾,女也。女,王也。”後引申指皇統、國祚。《史記·周本紀》:“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從 殷王受 。’” 張守節 正義:“ 武王 答 周公 雲,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宮室,退除 殷紂 之惡。”《宋書·武帝紀中》:“我 世祖 所以撫歸運而順人事,乘利見而定天保者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嗟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一說保,保斗,為古代車蓋中心軸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中樞北極星,引申指人世政治中心,如京邑、國都。參閱 陸宗達 《訓詁簡論》。
丹書
(1).古時以朱筆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 斐豹 ,隸也,著於丹書。” 杜預 註:“蓋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 三國 魏 曹操 《度關山》詩:“有燔丹書,無普赦罪。”《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苟削丹書,得夷平民。” 李周翰 註:“丹書,定罪之書。”
(2).傳說中赤雀所銜的瑞書。《呂氏春秋·應同》:“及 文王 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 周 社。”《史記·周本紀》“生 昌 ,有聖瑞” 張守節 正義引《尚書帝命驗》:“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於 酆 ,止於 昌 戶。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赤帝雲門舞》:“赤雀丹書飛送迎,朱絃絳鼓罄虔誠。”
(3).指《洛書》。傳說 夏禹 治水時, 洛水 神龜負之而出,故稱《洛書》。《淮南子·俶真訓》:“ 洛 出丹書, 河 出緑圖。”
(4).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襲的享有免罪等特權的證件。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肆申白馬之盟,庸示丹書之約。”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群臣賀表》:“丹書錫誓,既崇 日逐 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5).朱筆書寫的文字。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 漢 使至 匈奴 , 常惠 數私見使,教之曰:‘陛下親射 上林 中,得白雁,足有繫帛丹書,言 武 等在荒澤中。’” 景耀同 《次韻黃季剛相思》之一:“囓臂當年底有盟,丹書斜上甚分明。”
(6).朱筆書寫的詔書。 唐 武元衡 《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詩:“金玉裁玉度,丹書奉帝俞。”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四折:“親捧丹書下九重,路人爭識五花驄。” 明 李東陽 《送焦守靜先生使襄府》詩:“丹書玉節又南行,一日龍光起四瀛。”
(7).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鎮鬼的朱文符書。 漢 仲長統 《昌言》:“於是淫厲亂神之禮興焉,侜張變怪之言起焉,丹書厭勝之物作焉。”《後漢書·方術傳·解奴辜》:“又 河 南有 麴聖卿 ,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
(8).道教語。即丹書墨籙。指以墨書寫符文的朱漆之簡。泛指煉丹之書,道教經書。見《雲笈七籤》卷七。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授丹書早晚驅雞,與夫人同學驂鸞。”
端冕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貴族的禮服。《禮記·樂記》:“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 鄭 衛 之音,則不知倦。” 鄭玄 註:“端,玄衣也。” 孔穎達 疏:“雲‘端,玄衣也’者,謂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稱端也。”《國語·楚語下》:“聖王正端冕,以其不違心,帥其羣臣精物以臨監享祀,無有苛慝於神者,謂之一純。” 韋昭 註:“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楊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詩:“稱觴山色和元氣,端冕爐香疊瑞煙。” 唐 黃滔 《白日上昇賦》:“揮毫而金簡初載,端冕而玉皇有佇。”
東面
(1).面向東。《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寧,門與屏之間。《莊子·秋水》:“﹝ 河伯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新唐書·禮樂志六》:“使者升西階上,東面。”
(2).東邊,東側。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詩:“ 渚宮 東面煙波冷, 浴殿 西頭鐘漏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三回:“你就屈駕住了東面廂房;當中是個堂屋,我們常要來打吵的。”
(3).古代事師之禮,師坐東面向西,弟子面向東事之。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二》:“ 信 令軍中曰:‘生得 廣武君 ,購千金。’ 信 得之,乃東面師事之。”參見“ 東嚮 ”。
軒頊
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軒轅 和 顓頊 的並稱。《梁書·沉約傳》:“既牢籠於 嬀 夏 ,又驅馳乎 軒 頊 。” 前蜀 貫休 《壽春節進》詩:“ 軒 頊 風重振, 皇唐 鼎創移。” 清 黃遵憲 《逐客篇》:“ 軒 頊 五千年,到今國極弱。”
勝義
(1).佛教語。指一切事物當體即空的第一義諦。 唐 劉禹錫 《袁州萍鄉縣楊岐山故廣禪師碑》:“如來説法,徧滿大千。得勝義者,強名為禪。”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七講:“犢子系就是主張有補特伽羅的,並且是勝義有而非假有。”
(2).泛指深妙的義理。 章炳麟 《國家論》:“若夫拘牽法理,尊仰事功,斯乃牛羊賤趣,冥無識知者爾,是曷足與言勝義哉!” 郭沫若 《論聞一多做學問的態度》:“像這樣細密新穎地發前人所未發的勝義,在全稿中觸目皆是,真是到了可以使人瞠惑的地步。”
怵惕
恐懼警惕
怵惕不寧
席端
坐席的首位。《儀禮·鄉飲酒禮》:“司正升立於席端。”《禮記·曲禮上》“羣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唐 賈公彥 疏:“古者地敷席而容四人,四人則推長者居席端。若有五人會,應一人別席,因推長者一人為異席也。”
師保
(1).古時任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易·繫辭下》:“無有師保,如臨父母。”《書·太甲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宋史·彭龜年傳論》:“ 彭龜年 、 黃裳 、 羅點 以青宮師保之舊,盡言無隱。”
(2).泛指老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仙》:“自此驗之:每有事荒廢,則其容戚;數日攻苦,則其容笑。於是朝夕懸之,如對師保。” 清 龔自珍 《抱小》:“國小者,子弟之學。學之以侍父兄師保之側,以待父兄師保之顧問者也。”
(3).猶教養。《書·君陳》:“昔 周公 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左傳·襄公十四年》:“昔伯舅 大公 ,右我先王,股肱 周 室,師保萬民。”
殊途
見“ 殊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