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過妝樓·秋閨即事原文
剪燭樓東。
秋宵爽、拈針刺繡芙蓉。
彩絨輕理,配合澹綠深紅。
病質雖如籬菊瘦,綞懷恰比露華濃。
聽淒清、征鴻嘹唳,目送長空。
人在紗窗小坐,擬賦詩遣興,樹杪搖風。
颯颯蕭蕭,頻攪井上疏桐。
尤驚梵音聒耳,是何處闍黎鳴夜鍾。
回眸處,見一彎殘月,斜掛高松。
詩詞問答
問:新雁過妝樓·秋閨即事的作者是誰?答:方彥珍
問:新雁過妝樓·秋閨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剪燭
語出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後以“剪燭”為促膝夜談之典。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當時聽其語,剪燭忘深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與談詩文,慧黠可愛。剪燭西窗,如得良友。”
秋宵
秋夜。 唐 曹松 《僧院松》詩:“此木韻彌全,秋宵學瑟絃。” 前蜀 韋莊 《撫盈歌》:“玉庭兮春晝,金屋兮秋宵。” 宋 朱松 《宿石龍寺》詩:“道人身似南枝鵲,更盡秋宵一再飛。”
刺繡
用彩線在紡織品上繡出圖畫,也指刺繡的產品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配合
(1) 為一共同任務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行動
配合得宜;配合作戰
(2) 般配,合適;結成夫妻
(3) 機械或儀器上關係密切的零件結合在一起
病質
(1).猶病體。 宋 強至 《代謝再任表》:“力丐閒州,少安病質。而恩生望外,事與願違。”
(2).疾病或弊病的實質。 章炳麟 《文學說例》:“ 姊崎正治 曰:‘……有表象主義,即有病質。’” 章炳麟 《文學說例》:“然賦頌之文,聲對之體,或反以代表為工,質言為拙,是則以病質為美疢也。”
籬菊
謂籬下的菊花。語本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 。”後用以為典實。 唐 劉長卿 《九日題蔡國公主樓》詩:“籬菊仍新吐,庭槐尚舊陰。”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詩:“籬菊黃金合,窗筠緑玉稠。”
露華
(1).露水。《趙飛燕外傳》:“婕妤浴豆蔻湯,傅露華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調詞》之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清 鄭燮 《和雅雨山人紅橋修禊》之四:“草頭初日露華明,已有遊船歌板聲。”
(2).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齊 王儉 《春夕》詩:“露華方照夜,雲彩復經春。” 唐 杜牧 《寢夜》詩:“露華驚敝褐,燈影掛塵冠。” 明 蘇祐 《塞下曲》:“觱篥無聲河漢轉,露華霜氣滿弓刀。”
淒清
(1) 形容微寒
淒清的月光
(2) 淒涼
歌聲淒清
征鴻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詩:“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徵鴻。” 宋 陳亮 《好事近》詞:“懶向碧雲深處,問征鴻訊息。” 明 劉基 《自都回至通州》詩之二:“西風吹青冥,征鴻暮蕭蕭。”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儂有詞場雲水外,但憑欄送盡征鴻字。”參見“ 征雁 ”。
嘹唳
形容聲音響亮淒清。 南朝 齊 謝朓 《從戎曲》:“嘹唳清笳轉,蕭條邊馬煩。” 唐 陳子昂 《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詩:“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 宋 梅堯臣 《范饒州夫人輓詞》之一:“江邊有孤鶴,嘹唳獨傷神。” 清 陳維崧 《天香·中元感舊》詞:“許多流鶯聲細,似啼猿 楚 峽嘹唳。” 王亞平 《塑像》詩:“嘹唳的候雁,結隊飛向南方。”
目送
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或物
長空
寬廣高遠的天空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 * 《蝶戀花·答李淑一》
遨遊長空
紗窗
蒙紗的窗戶。 唐 劉方平 《春怨》詩:“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宋 柳永 《梁州令》詞:“夢覺紗窗曉,殘燈掩然空照。” 元 張可久 《一半兒·梅邊》曲:“枝橫翠竹暮寒生,花淡紗窗殘月明。”《紅樓夢》第三回:“﹝ 黛玉 ﹞從紗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非別處可比。”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四章:“她呆呆地望著紗窗外面的藍天,許久功夫動也不動了。”
小坐
隨便坐坐;稍坐片刻。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俗,因人之喪以求酒肉,幸與小坐而責辨,歌舞俳優,連笑伎戲。”《老殘遊記》第六回:“回到店中,在門口略為小坐。”
賦詩
吟詩;寫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維 《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紗帽烏皮幾,閒居懶賦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長在 北平 的書香門第,下棋,賦詩,作畫,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時間。”
遣興
抒 * 懷,解悶散心。 唐 杜甫 《可惜》詩:“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 元 曾瑞 《喜春來·尋樂》曲:“湖山遣興還詩債,杖履尋芳釋悶懷。”《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偶爾遣興之作,頗不足觀。” 袁鷹 《不滅的詩魂》:“他一生寫了那么多詩,卻很少單純消閒遣興的筆墨。”
樹杪
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 唐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搖風
(1).扶搖風,暴風。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搖風忽起,白日兩匿。”
(2).謂風吹擺動。 南朝 梁 沉約 《詠新荷》:“微根纔出浪,短榦未搖風。” 唐 崔灝 《渭城少年行》:“ 長安 道上春可憐,搖風盪日 曲河 邊。” 前蜀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六:“柳帶搖風 漢水 濱,平蕪兩岸爭勻。”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上疏
臣子向帝王進呈奏章
上疏言時事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聒耳
雜亂刺耳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闍黎
見“ 闍梨 ”。
回眸
向後看,轉頭看
回眸兩相視,一笑百媚生
殘月
清晨出現的彎月;殘缺不圓的彎月
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