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試筆·其二原文
曙色闓披淑氣宣,太和玉帛萬方駢。
宅中上繼卅三氏,建極今開百廿年。
最久昇平軼唐漢,益深兢業凜冰淵。
凜冰淵詎虛言可,要在勤民與敬天。
詩詞問答
問:元旦試筆·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元旦試筆·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元旦試筆·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五
參考注釋
曙色
破曉時的天色
從視窗透進了灰白的曙色
當曙色開始照到西邊最高的峰頂時,他的人馬還走在相當幽暗的群山之間。——姚雪垠《李自成》
淑氣
(1).溫和之氣。 晉 陸機 《悲哉行》:“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 唐 柳道倫 《賦得春風扇微和》:“青陽初入律,淑氣應春風。” 宋 朱淑真 《冬至》詩:“黃鐘應律好風吹,陰伏陽升淑氣回。”《白雪遺音·馬頭調·消魂二月》:“消魂二月春光明媚,淑氣陣陣催。”
(2).指天地間神靈之氣。《舊唐書·音樂志四》:“祥符淑氣,慶集柔明。” 明 鄭仲夔 《耳新·藹吉》:“勁骨幹霄,品業兼擅,非鍾川岳之淑氣者不能。”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玉帛
(1) 玉器和絲織品,古時用於祭祀,國與國間交際時用做禮物
(2) 泛指財物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中上
(1).指古代田地或賦稅等級的第四等。《書·禹貢》:“﹝ 青州 ﹞厥賦中上。” 孔 傳:“賦第四。”《書·禹貢》:“﹝ 豫州 ﹞厥田惟中上。” 孔 傳:“田第四。”
(2).中等里的上等。《魏書·肅宗紀》:“癸亥,初聽秀才對策,第居中上已上,敘之。” 宋 何薳 《墨經·松》:“明不足而紫者,曰紫松,品惟中上。” 魯迅 《書信集·致母親》:“其實以現在生活之艱難,家中歷來之生活法,也還要算是中上。”
(3).中午。《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中上得閒,還溜到門首同鄰居們下象棋。” 郁達夫 《遲桂花》:“ 則生 中上還在說,說你若要來,他打算進城上車站去接你去的。”《中國諺語資料·農諺》:“早上霧騰騰,中上曬煞人。”
建極
(1).建立中正之道。語本《書·洪範》“皇建其有極”。 孔穎達 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一說謂建立法度、準則。 蔡沉 集傳:“建,立也。極,猶北極之極。至極之義,標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八年》:“自 胡紘 、 劉德秀 去位, 侂胄 亦厭前事,故 鏜 等令言者以‘建極’之説投之。 侂胄 用其言,學禁漸弛。”
(2).指帝王即位。 唐 崔融 《為朝集使于思言等請封中嶽表》:“陛下寶命絪緼,元期肸蠁,包混元而建極,宅造化而開階,剖靈符於天,合至德於地。”
昇平
太平
昇平之世
歌舞昇平
兢業
謹慎戒懼。“兢兢業業”的省語。《陳書·宣帝紀》:“今便肅奉天策,欽承介圭。若據滄溟,踰增兢業。” 明 劉基 《甘露頌》:“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業,思與群臣庶民鹹躋雍熙,以承天眷。” 清 吳偉業 《清涼山贊佛》詩之四:“長以兢業心,了彼清浄理。”
冰淵
《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後遂以“冰淵”喻指處境危險。 宋 蘇軾 《賜安燾乞外郡不允批答》:“而況艱難之際,一日萬幾,冰淵之懼,當務同濟。卿練達兵要,灼知邊情,寄託之深,義難引去。” 明 李東陽 《潘公墓志銘》:“載啟手足,永辭冰淵。有穴孔深,有築孔堅。公靈在茲,世守弗諼。”
虛言
不真實的話
虛言妄語
勤民
(1).勞苦百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秦 違 蹇叔 ,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左傳·昭公十五年》:“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 韋昭 註:“勤,勞也。”
(2).盡心盡力於民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 杜預 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漢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統牧。”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猶以玩物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