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艾若訥

作者:李正民 朝代:宋代

寄艾若訥原文

擬尋荒僻事田園,竊食祠庭愧國恩。

休論鶴長鳧甚短,且看齒落舌猶存。

陶潛昔去因多忤,房琯今知欠不言。

欲問大鈞吾豈敢,喙長三尺亦須吞。

詩詞問答

問:寄艾若訥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寄艾若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寄艾若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僻事

(1).邪僻之事。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是故僻志萌,則僻事作。”

(2).不習見常用的故實;僻典。 宋 許顗 《彥周詩話》:“然前輩 楊 、 劉 、 李 、 宋 最號知僻事,豈不知讀《漢官儀注》而疑之耶?” 元 林坤 《誠齋雜記》卷上:“ 唐 末有 喬子曠 者,能詩,喜用僻事,時人謂之狐穴詩人。” 清 戴名世 《吳他山詩序》:“﹝君之詩﹞僻事以為奧,奇字以為古乎?”

田園

(1) 田地與園圃

(2) 農村;鄉下

(3) 描繪或表現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習俗化的手法

田園詩

田園文學

竊食

(1).偷吃。 漢 王充 《論衡·知實》:“ 顏淵 炊飯,塵落甑中,欲置之則不清,投地則棄飯,掇而食之。 孔子 望見,以為竊食。”

(2).竊取俸祿。謂任官而無作為。常用作自謙之詞。 宋 曾鞏 《洪州謝到任表》:“竊食累朝,備官儒館。”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詩:“安能久竊食,終負故人期。”

國恩

指封建時代王朝或君主所賜予的恩惠。《後漢書·來歷傳》:“ 耿寶 託元舅之親,榮寵過厚,不念報國恩,而傾側姦臣。” 晉 李密 《陳情事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舊唐書·李德裕傳》:“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清 魯一同 《關忠節公家傳》:“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不言

(1).不說。《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晉 孫綽 《天台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南史·王儉傳》:“所以得厝私懷,實由稟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問 《桂陽三日述懷》詩:“愚謂嬉遊長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大鈞

(1).指天或自然。《文選·賈誼<鵩鳥賦>》:“雲蒸雨降兮,糾錯相紛。大鈞播物兮,坱圠無垠。” 李善 註:“ 如淳 曰:‘陶者作器於鈞上,此以造化為大鈞。’ 應劭 曰:‘陰陽造化,如鈞之造器也。’” 晉 陶潛 《神釋》詩:“大鈞無私力,萬物自森著。” 唐 李白 《門有車馬客行》:“惻愴竟何道,存亡任大鈞。” 王闓運 《愁霖賦》:“余以身心為策兮,大鈞為輪;四時為馬兮,百年為旬。”

(2).古樂中的大調。《國語·周語下》:“大鈞有鎛無鍾。” 韋昭 註:“大調,宮商也。”

(3). 三國 魏 有《武始》、《鹹熙》、《章斌》三舞,總名為《大鈞之樂》。《宋書·樂志一》:“臣等思維,三舞宜有總名,可名《大鈞之樂》。鈞,平也,言 大魏 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

豈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謙遜或譏諷的意思

我豈敢單獨行動

(2) 怎敢

他豈敢欺騙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稱讚。謙辭

豈敢,豈敢!

喙長三尺

譏人強言善辯。語出《莊子·徐無鬼》:“ 丘 願有喙三尺。” 陸德明 釋文:“三尺言長也。”《雲仙雜記》卷九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 陸餘慶 為 洛州 長史,善論事而繆於決判。時嘲之曰:‘説事即喙長三尺,判事則手重五斤。’”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京師語曰:‘太牢筆,少牢口,東西南北何處走。’太牢 牛僧孺 ,少牢 楊虞卿 ,喙長三尺。”

詩詞推薦

寄艾若訥原文_寄艾若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