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夏沼初曦照,荷珠曉露披。
性情雅有印,氣味淡相宜。
沆瀣攢星點,蒹葭護陸離。
底須文武判,真是畫圖蕤。
唐賦久稱合,梵經紀弗遺。
奚妨晨月映,自合谷風吹。
所契色香也,應教左右之。
堯年如藉論,君子以寧期。
詩詞問答
問:《賦得清露滴荷珠(得宣字五言八韻順天鄉試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二
2. 得宣字五言八韻順天鄉試題
參考注釋
荷珠
荷葉上的水珠、露珠。 唐 溫庭筠 《薛氏池垂釣》詩:“池塘經雨更蒼蒼,萬點荷珠曉氣涼。”《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劍氣分還合,荷珠碎復圓。”《花月痕》第十一回:“清 * 荷珠。”
性情
人的稟性和氣質;性格,脾氣
易發怒的性情
必句性情。——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人之性情
氣味
(1) 嗅覺所感到的味道
氣味濃香
散發出氣味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調
有點沙文主義氣味
相宜
合適,符合
在那個場合你說這樣的話是不相宜的
沆瀣
夜間的水氣,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馬相如《大人賦》
星點
一點兒;一星一點
沒星點官架子
蒹葭
(1).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韓詩外傳》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鴻鵠,倚是蒹葭。”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雖是蒹葭,現開著玉樹花,難道他烏紗就沒個窮葛瓜。”參見“ 蒹葭玉樹 ”。
(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胡惠生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無限蒹葭意,殷勤對此圖。”
陸離
形容色彩絢麗繁雜
光怪陸離
帶長鋏之陸離兮。——《楚辭·屈原·涉江》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真是
確實;的確
真是鬆了一口氣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稱合
相當。《紅樓夢》第七九回:“ 賈赦 見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當卻相稱合,遂擇為東床姣婿。”
梵經
貝葉經;佛經。 唐 司空曙 《贈衡岳隱禪師》詩:“講席舊逢山鳥至,梵經初向竺僧求。”《宋史·外國傳六·天竺》:“ 乾德 三年, 滄州 僧 道圓 自西域還,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貝葉梵經四十夾來獻。” 元 吳萊 《東夷倭人小折迭畫扇子歌》:“ 徐市 子孫附飛舲, 奝然 家世雜梵經。”
自合
(1).自應;本該。 宋 陸游 《落梅》詩之二:“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明 劉基 《孤兒行》:“人生一世為弟兄,同根自契約枯榮。” 清 張佩綸 《論閨秀》詩之四:“ 倢伃 怨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讓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谷風
(1).東風。《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 邢昺 疏引 孫炎 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風者,生長之風也。” 漢 焦贛 《易林·坤之乾》:“谷風布氣,萬物出生;萌庶長養,華葉茂成。”
(2).山谷中的風。《淮南子·天文訓》:“虎嘯而谷風至,龍舉而景雲屬。”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果毅輕斷,虎步谷風。” 清 嚴允肇 《穆陵關》詩:“蕭梢谷風起,岧嵽林光含。”
(3).《詩》篇名。(1)《邶風·谷風序》:“《谷風》,刺夫婦失道也。” 清 錢謙益 《外製七·妻鄭氏贈安人》:“不徒息《谷風》之刺,庶幾歌《伐木》之詩。”(2)《小雅·谷風序》:“《谷風》,刺 幽王 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絶焉。” 唐 孟浩然 《送張子容進士赴舉》詩:“無使《谷風》誚,須令友道存。”
谷風,東風。《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 邢昺 疏引 孫炎 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風者,生長之風也。”《漢書·王莽傳下》:“其夕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顏師古 註:“穀風,即谷風。”
應教
魏 晉 以來稱應諸王之命而和的詩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歷山草堂應教》詩。 唐 王維 有《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詩。 趙殿成 箋註:“ 魏 晉 以來,人臣放文字間,有屬和於天子,曰應詔;於太子,曰應令;於諸王,曰應教。”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堯年
(1).古史傳說 堯 時天下太平,因以“堯年”比喻盛世。 南朝 梁 沉約 《四時白紵歌·春白紵》:“佩服瑤草駐容色, 舜 日 堯 年歡無極。” 唐 元稹 《賦得數蓂》詩:“ 堯 年始今歲,方欲瑞千齡。”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年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2).相傳 帝堯 壽一百十六歲,因以“堯年”指長壽。 清 金農 《憩王屋山後十方院》詩之一:“大椿靈餌話 堯 年,鍊液升煙日馭前。”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