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老兒

作者:戴善甫 朝代:元代

鮑老兒原文

則見他人叢疊撲著個臉兒。間別來安樂否陶學士。

做扯住科:陶谷云:你是何人。扯住我的衣服。正旦唱:從頭兒覷這百司。那有這等冷鼻凹的文章士。

我為你離鄉背井。拋家失業。

來覓男兒。倒把我不瞅不睬。

不知不識。相問相思。

詩詞問答

問:鮑老兒的作者是誰?答:戴善甫
問:鮑老兒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鮑老兒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風光好 第四折

參考注釋

人叢

聚集在一起的很多人

疊撲

謂半掩半露。

別來

(1).離別以來。 南朝 宋 謝惠連 《代古詩》:“別來經年歲,歡心不同凌。” 唐 竇群 《贈劉大兄院長》詩:“路自 長沙 忽相見,共驚雙鬢別來殊。”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我們別來將近兩個月了。”

(2).另外。《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眼見得這座祖宅,還值萬數銀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別來募化黃金,興鑄仙像。”

安樂

安寧快樂

回歸故里,度過老年的安樂生活

陶學士

指 宋 人 陶穀 。歷仕 後晉 、 後漢 ,至 後周 為翰林學士,故稱。他曾得 党進 的家姬。一天 陶穀 掏雪水烹茶,問那家姬說:“ 黨 家有這樣的風味嗎?”那家姬答道:“他是粗人,只知道在銷金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哪有這種風味。”見《綠窗新話·党家妓不識雪景》。後“陶學士”遂為風雅之士的代名詞。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又道是宜羊羔爛醉在銷金帳底,不知他 陶學士 風流可也勝如 党太尉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罷筵》:“我們扮過了 陶學士 了。再扮一折 党太尉 何如?”

衣服

衣裳服飾。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種衣裳服裝

正旦

戲曲角色,即青衣

頭兒

負責人

他是我們的頭兒

百司

大臣,王公以下百官的總稱

百司惴恐,多患 若之。——《明史·海瑞傳》

這等

(1) 這般;此類

沒想到會出這等怪事

(2) 如此

有勞二位這等費心

冷鼻凹

猶冷臉子。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俺那娘颩著一個冷鼻凹,百般兒沒事狠。”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離鄉背井

離開家鄉去謀生

大批農民離鄉背井,去尋找新的肥沃土地

失業

(1) 能夠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

大批工人失業,等待救濟

(2) 失去職位

男兒

(1) 男子漢

男兒有淚不輕彈

(2) 指丈夫

倒把

轉手倒賣以牟暴利

投機倒把

不瞅不睬

猶言不理睬。如:我要他去取行李,他不瞅不睬,坐在那兒動也不動。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相問

(1).互相贈送。《禮記·雜記下》:“相問也,既封而退。” 鄭玄 註:“相問,嘗相惠遺也。”《國語·吳語》:“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 韋昭 註:“問,遺也。通,行賂以亂軍。”

(2).詢問,質問。《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廝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詩詞推薦

鮑老兒原文_鮑老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