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雜感

作者:王吉武 朝代:清代

讀史雜感原文

錦不可為冠,稻不可為齏。

物雖負美質,適用那得齊。

束髮事柔翰,懷抱獻金閨。

溲勃各有長,投之在良醫。

外吏尚乾局,銳者可剸犀。

資力天所稟,不在古與稽。

清廟鸞鈴刀,漫然試割雞。

用才或相違,不如委溝溪。

樊籠羈逸翮,鹽車困霜蹄。

自昔有不遭,何為嘆顛隮?

詩詞問答

問:讀史雜感的作者是誰?答:王吉武
問:讀史雜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吉武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吉武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冰庵不願伍刀筆筐篋之徒,故借詠古以自況。

參考注釋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美質

美好的素質。《禮記·禮器》:“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韓詩外傳》卷八:“雖有良玉,不刻鏤則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 宋 曾鞏 《熙寧轉對疏》:“可傳於後世者,若 漢 之 文帝 、 宣帝 , 唐 之 太宗 ,皆可謂有美質矣。” 明 方孝孺 《尊聞齋記》:“今之人豈皆不若古人之有美質哉?”

適用

符合客觀條件的要求,適合套用

這個新的種植法對我們這個地區很適用

那得

1.怎得;怎會;怎能。

束髮

(1) 繫結頭髮

(2) 成童的年齡,15至20歲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柔翰

指毛筆。《文選·左思<詠史>》:“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羣書。” 劉良 註:“柔翰,筆也。” 唐 韋應物 《過昭國里故第》詩:“柔翰全分意,芳巾尚染澤。” 明 何景明 《水營墅治田圃種樹》詩:“汲古綴遺言,欣焉秉柔翰。” 清 曹寅 《雨中病起讀詩館諸公見寄》詩:“嗟哉把柔翰,我俗何時除?”

懷抱

胸懷

多年來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懷抱中

獻金

捐獻金銀錢財。 南朝 梁 王筠 《為王儀同瑩初讓表》:“執玉獻金,卒先五等。” 郭沫若 《沸羹集·豬》:“文協會辦過一次小規模的書畫展,不記得是為了回響什麼獻金了。”

溲勃

亦作“ 溲浡 ”。亦作“ 溲渤 ”。1.“牛溲馬勃”之略語。語本 唐 韓愈 《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後多用以喻粗賤之物。 宋 趙鼎臣 《上許沖之啟》:“籠中丹桂,並溲勃以兼收;幕下紅蓮,雜蒹葭而與進。” 明 胡應麟 《詩藪·閏餘上》:“於戲,詩至 五季 ,溲勃之用,亡當詞壇。” 清 周亮工 《天狼》詩:“此身同溲渤,吾道總粃糠。” 清 曹寅 《使院種竹》詩:“嗟非太古土,溲浡空人煙。”

(2).指尿,小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山神》:“既而起視,則餚酒一無所有,惟有破陶器貯溲浡,瓦片上盛蜥蜴數枚而已。”

良醫

醫術高明的醫生

外吏

(1).指在外應值之吏。《漢書·翟義傳》:“ 立 ( 劉立 )持酒肴謁丞相史,對飲未訖,會 義 ﹝ 翟義 ﹞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 立 語言自若。”《後漢書·彭寵傳》:“蒼頭 子密 等三人因 寵 臥寐,共縛著牀,告外吏:‘大王齋禁,皆使吏休。’”

(2).指朝臣。 清 侯方域 《宦官論》:“豈內臣皆賢,而外吏皆不肖哉?”

(3).指地方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今士人通籍,多以翰林為榮選,次亦望為六部曹郎,以升途較外吏捷耳。”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就而視之,外吏則道府,京秩則部曹,多材多藝,炳炳麟麟;而韋布之士,獨闃然無聞焉。”

(4).指外省衙門內的小吏。《清會典·吏部九·驗封清吏司》:“外吏之別四:一曰書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攢典。”

乾局

謂辦事的才幹器局。《三國志·蜀志·劉封等傳評》:“ 彭羕 廖立 以才拔進, 李嚴 以乾局達。” 唐 柳宗元 《送李渭赴京師序》:“ 李君 讀書為詩,有乾局,久游 燕 、 魏 趙 、 代 ,聞知人情,識地利,能言其故。”《明史·龐尚鵬等傳贊》:“ 龐尚鵬 諸人歷官中外,才諝乾局,鹹有可稱。”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六:“無問其治術之醇疵,進身之邪正,而其人必有出眾之乾局,無疑義也。”

剸犀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及至巧冶鑄干將之璞,清水淬其鋒, 越 砥歛其鍔,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後以“剸犀”喻治事的卓越才能。 唐 柳宗元 《奏薦從事表》:“某績茂戎軒,才優管記。操刀必割,豈謝剸犀。” 清 唐孫華 《挽磐庵弟》詩:“未試剸犀鋒,已折干將鋭。”

資力

經濟力量;財力

不在

(1)

指不位於或處於某處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2)

婉稱人去世了

長征幹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清廟

(1).《詩·周頌》篇名。《詩·周頌·清廟序》:“《清廟》,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樂章。《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 鄭玄 註:“清廟謂作樂歌;《清廟》也。”《尚書大傳》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廟》之樂。” 鄭玄 註:“《清廟》,樂章名。”《後漢書·逸民傳·法真》:“臣願聖朝就加袞職,必能唱《清廟》之歌,致來儀之鳳矣。”

(3).即太廟。古代帝王的宗廟。《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昭具儉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登明堂,坐清廟。” 郭璞 註:“清廟,太廟也。” 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但聽臨春歌《玉樹》,不聞清廟奏朱弦。” 章炳麟 《訄書·訂文》:“清廟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於賦頌者,四千名而足。”

鸞鈴

(1).車鈴的一種。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禮》云:行,前朱雀。或謂朱鳥者,鸞鳥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鸞鈴。今或為鑾。事一而義異也。”

(2).系在馬身上的響鈴。《三國演義》第五回:“鸞鈴響處,馬到中軍, 雲長 提 華雄 之頭,擲於地上。”《水滸傳》第一○九回:“鸞鈴響處,約有三十餘騎哨馬,都戴青將巾,各穿緑戰袍,馬上盡繫著紅纓,每邊拴掛數十箇銅鈴。”《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正得寫‘亭’字起,聽得鸞鈴響……果然 王秀才 騎了高頭駿馬,瞬息來到亭前。”

漫然

(1).隨便貌。 宋 歐陽修 《論更改貢舉事件札子》:“凡臣所請者,若漫然泛言之,恐不能盡其利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縣令處分人命》:“ 吳 俗最囂,無命輒以人命入狀,究之毫無影響。吏茲土者亦視為尋常故套,漫然準其行,亦漫然聽其罷。” 魯迅 《彷徨·在酒樓上》:“我漫然的吃了幾口,就想不吃了。”

(2).猶渾然,全然。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邵伯恭 侍郎守 長安 ,既去久之,以書抵親識曰:‘自去 長安 ,唯酥梨、筍時復在念,其他漫然不復記憶。’” 明 唐順之 《答王南江提學書》:“夫嗜好之中人也亦必有因,必非以為漫然無所用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

(3).浩大貌。 宋 秦觀 《與子瞻會松江得浪字》詩:“漫然銜 洞庭 ,領略非一狀。”

割雞

(1).殺雞。《禮記·雜記下》:“其衈皆於屋下,割雞,門,當門。”

(2).常以比喻處理小事。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二》:“ 賢 本西方斗筲之子,雖有割雞之効,然齒以老矣。” 明 劉基 《送月忽難明德江浙府總管謝病去官序》:“湛盧可以斷犀,而以之割雞。”

(3). 子游 為 武城 宰,提倡禮樂, 孔子 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後因以“割雞”指縣令之職。 唐 吳筠 《酬葉縣劉明府避地廬山言懷詒鄭錄事昆季苟尊師兼見贈之》詩:“從此罷飛鳧,投簪辭割雞。” 宋 葉適 《趙知縣輓詞》:“空聞割雞笑,不見化鳧留。”參見“ 割雞焉用牛刀 ”。

用才

任用人才。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唐 杜甫 《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詩:“解榻再見今,用才復擇誰?”

相違

(1).互相避開。《左傳·成公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2).彼此違背。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宋 蘇軾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然泛覽古人日記,實與此道相違。”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溝溪

山溝。 唐 杜甫 《無家別》詩:“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谿。”

樊籠

(1) 鳥籠

(2) 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逸翮

(1).指強健善飛的鳥的翅膀。《宋書·謝靈運傳》:“傷粒食而興念,眷逸翮而思振。” 唐 劉長卿 《白鷺》詩:“幽姿閒自媚,逸翮思一騁。” 清 方文 《吳靜腑招同黎美周等諸子燕集》詩:“毛羽煥艸澤,逸翮升層雲。”

(2).指疾飛的鳥。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四:“逸翮思拂霄,迅足羨遠遊。” 宋 蘇軾 《謝秋賦試官啟》:“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並游;沛然如假之舟航,臨長川而獲濟。” 清 王吉武 《讀史雜感》詩:“樊籠覊逸翮,鹽車因霜蹄。”

鹽車

運載鹽的車子。《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伯樂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後以“鹽車”為典,多用於喻賢才屈沉於天下。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此時若遇 孫陽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 宋 黃庭堅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詩:“鹽車之下有絶足,敗羣勿縱為民殘。” 明 高啟 《天閒青驄赤驃二馬歌》:“請看垂耳鹽車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孫枝蔚 《君馬黃》詩:“恥遭眾口夸,寧受鹽車厄。”

霜蹄

亦作“ 霜蹏 ”。即馬蹄。語本《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引》:“霜蹄蹴踏長楸間,馬官廝養森成列。” 宋 蘇軾 《韋偃牧馬圖》詩:“至今霜蹏踏長楸,圉人困臥沙壠頭。” 明 屠隆 《綵毫記·難中相會》:“躍馬橫戈,霜蹄疾如梭。長驅士女,四野盡張羅。” 清 方文 《未至楊樹灣十里而暮》詩:“馬知投店晚,雖憊撒霜蹄。”

自昔

往昔;從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談玄;橫雕龍於翠尾,飛縞鳳於瓊筵。”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正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顛隮

(1).衰敗覆滅。《書·微子》:“今爾無指,告予顛隮。” 孔 傳:“汝無指意,告我 殷 邦,顛隕隮墜,如之何其救之。” 唐 白居易 《補逸書》:“神怒亟民叛,而不顛隮者,匪我攸聞。” 清 馮桂芬 《光祿大夫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恭潘公墓志銘》:“厥惟我國家太和元氣絪緼磅礴之既久,蔚為人瑞,委祉於公,亦惟公鉅人長德,為足以逢將而承迓之,俾無顛隮。”

(2).困頓挫折。 宋 王安石 《辭使相第三表》:“末學短能,固知易竭,要官重任,終懼顛隮。” 宋 文天祥 《至揚州》詩序:“予危急中,隨行四人,皆負而逃。外既顛隮,內又飢困。” 明 方孝孺 《東甌王神道碑銘》:“民之顛隮,俾聖康之,復俾賢臣,佐而襄之。”

(3).跌落;墜落。 宋 葉夢得 《懷西山》詩:“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顛隮。”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楊洞微》:“ 洞微 與弟子 呂澤 輩,沿壁作棧道,以通往來。人以棧木易朽,慮有顛隮之患。”

詩詞推薦

讀史雜感原文_讀史雜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