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說

作者:陸友 朝代:元代

見說原文

幽并豪俠士,新拜羽林郎。

夕按秦娥曲,朝薰荀令香。

折花當閣道,射柳傍宮牆。

見說紅城下,今年春草長。

詩詞問答

問:見說的作者是誰?答:陸友
問:見說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見說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幽并

幽州 和 并州 的並稱。約當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和 內蒙古 、 遼寧 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氣任俠。因借指豪俠之氣。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三:“ 幽 並 重騎射,少年好馳逐。”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五:“舉子 尉遲匡 , 幽 並 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藝傳下·元好問》:“歌謡慷慨,挾 幽 並 之氣。”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排閣一少年,其氣為 幽 並 。”參見“ 幽并兒 ”。

俠士

舊指行俠仗義的人;俠客

里俠者皆下之。——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大俠 * 亡命。——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與俠士謀救。——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羽林郎

(1).禁軍官名。 漢 置。掌宿衛、侍從。《後漢書·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衛、侍從。常選 漢陽 、 隴西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凡六郡良家補。” 唐 張籍 《少年行》:“少年從獵出 長楊 ,禁中新拜羽林郎。” 明 王世貞 《將軍行》:“白面羽林郎,含咽向重泉。”

(2).樂府雜曲歌名。 漢 辛延年 作。敘酒家女拒 霍光 家奴 馮子都 誘脅事。

秦娥

(1).古代歌女。《文選·陸機<擬今日良宴會>詩》:“ 齊 僮《梁甫吟》, 秦 娥《張女彈》。” 李周翰 註:“ 齊 僮、 秦 娥,皆古善歌者。”

(2).指 秦 地女子。 唐 李賀 《湘妃》詩:“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 秦 娥蓋 湘水 。” 明 袁宏道 《採蓮歌》:“一片青花古玉盤,持贈 秦 娥與 燕 妾。”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幸不到風塵,似 漢 皓能逃 漢 , 秦 娥解避 秦 。”

荀令香

《太平御覽》卷七○三引 晉 習鑿齒 《襄陽記》:“ 荀令君 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按, 荀令君 即 荀彧 ,字 文若 ,為侍中,守尚書令。傳說他曾得異香,用以薰衣,餘香三日不散。後以“荀令香”指奇香異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花妒 謝 家妓,蘭偷 荀令 香。”

花當

花根。 清 朱彝尊 《黃牛岡》詩:“亂石侵花當,奔沙擁樹根。”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花卉·總》引《庶物異名疏》:“花當,花根也。”

閣道

(1).復道。《史記·秦始皇本紀》:“先作前殿 阿房 ,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唐 王維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鑾輿迥出仙門柳,閣道迴看上苑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藥娘》:“二室遙隔半里許,通以閣道,如亘長虹於半空。”

(2).棧道。 三國 魏 曹操 《假徐晃節令》:“此閣道, 漢中 之險要咽喉也。” 唐 孫樵 《興元新路記》:“自 白雲驛 西,並澗皆閣道。” 元 薩都剌 《次韻虞伯生學士入蜀代祀》:“閣道蹴雲衣有潤, 蜀 天漏雨石無泥。”

(3).星名。屬奎宿。《史記·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後六星絶漢抵營室,曰閣道。” 張守節 正義:“閣道六星在王良北,飛閣之道。” 清 錢謙益 《吳祖洲八十序》:“身雖引退,其聲光氣象尤映望於鉤陳、閣道之間。”

射柳

(1).指 春秋 養由基 精於射箭的故事。《史記·周本紀》:“ 楚 有 養由基 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後用為善射的典實。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碑》:“藏松寳劍,射柳琱弓,推誠 賈復 ,屈節 廉公 。”參閱《戰國策·西周策》。

(2). 遼 金 時的一種競技活動。在場上插柳,馳馬射之,中者為勝。源於古鮮卑族秋祭時馳馬繞柳枝三周的儀式。《漢書·匈奴傳上》“大會蹛林” 唐 顏師古 註:“蹛者,繞林木而祭也。 鮮卑 之俗,自古相傳,秋天之祭,無林者尚豎柳枝,眾騎馳遶三周乃止。此其遺法。”《遼史·太宗紀上》:“射柳於 太祖 行宮。”《金史·禮志八》:“射柳、擊毬之戲,亦 遼 俗也, 金 因之。凡重五日拜天禮服,插柳毬場,為兩行,當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識,其枝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接而馳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中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與不能中者為負。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 明 代射柳之法有異於前。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永樂 中,禁中有翦柳之戲。翦柳,即射柳也。 陳眉公 云:胡人以鵓鴣貯葫蘆中,懸之柳上,射之。射中葫蘆鴿輒飛去,以飛之高下為勝負。往往會於清明、端午日,名曰射柳。”

宮牆

(1).住宅的圍牆。《管子·八觀》:“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

(2).《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於朝曰:‘ 子貢 賢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稱師門為“宮牆”。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元 劉詵 《詠歸亭賦》:“屹宮牆之數仞,接道義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異數記》卷五引 清聖祖 ( 康熙 )《過闕里》詩:“鑾輅來 東魯 ,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宮牆。”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宮牆高萬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宮廷的圍牆。 唐 岑參 《送鄭少府赴滏陽》詩:“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唐 杜牧 《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滿宮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宮牆,隔斷了春天,隔斷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晉書·段灼傳》:“﹝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宮牆,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起煙塵, 金陵 氣暗,怎救宮牆!”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春草

(1).春天的草。 晉 潘岳 《內顧》詩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宋 陸游 《試院春晚》詩:“漫漫晚花吹瀼岸,離離春草上宮垣。” 明 何景明 《過君采次韻》之一:“昔牽春草夢,今並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仇兆鰲 註:“春草,嘆卑微。”

(3).藥草名。又名莽草。《爾雅·釋草》:“葞,春草。” 邢昺 疏:“藥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說,“春草”為白微的別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微》。

詩詞推薦

見說原文_見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