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琴齋·其二原文
遠引碧雲寺里流,落來石澗響清幽。
喻名應是薰風候,解慍之言無易由。
詩詞問答
問:韻琴齋·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韻琴齋·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韻琴齋·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
參考注釋
遠引
遠去;遠遊。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 燕 路者矣。”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以興士當高舉遠引,歸潔其身如海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佞人涕泣》:“濡足權門不足責,既而蒙譴,智者必遠引,自慶脫網矣。”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脫身思遠引,束縛加覊韁。”
雲寺
指高山上的寺院。 唐 司空曙 《贈庾侍御》詩:“雪過雲寺宿,酒向竹園期。” 唐 孟郊 《擢第後東歸書懷獻座主呂侍郎》詩:“雲寺勢動搖,山鐘韻噓吸。” 宋 楊萬里 《又和見喜病間》:“雲寺 耶溪 招布襪,斜風細雨欠簔衣。”
落來
(1).得到某種結果。
(2).撈取(錢財)。《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陳定 托他掌管家事,他內外攬權,百般欺侵,巴不得姊夫有事就好科派用度,落來肥家。”
石澗
山溝。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自入 萊蕪谷 ,夾路連山百數里,水隍多行石澗中。”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煙霞罩日,石澗籠陰。”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山房夜坐簡徐祭酒周尚書並同游群彥》詩:“石澗水流靜,山牕葉去寒。” 元 虞集 《題秋山圖》詩:“龍眠石澗冷,虎撼樹根牢。”
清幽
清靜幽深
泉石清幽
喻名
形容;比稱。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十:“未果馳誠,先蒙飛翰,感銘忻慰,無以喻名。”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風候
(1).風物氣候,亦偏指氣候。 唐 王勃 《春思賦》:“ 蜀川 風候隔 秦川 ,今年節物異常年。” 唐 白居易 《與微之書》:“ 江州 風候稍涼,地少瘴癘。” 清 黃景仁 《舟夜寒甚排悶為此》詩:“春江異風候,今昔變炎涼。” 李廣田 《雀蓑記·山水》:“他們常常想到些遠方的風候,或者是遠古的事物,那是夢想,也就是夢憶。”
(2).時節;時令。 唐 劉禹錫 《步出武陵東亭臨江寓望》詩:“鷹至感風候,霜餘變林麓。”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而 嶠南 風候素乖偽,至是殊正。” 明 蘇祐 《九日》詩:“落木驚風候,淹留感歲華。”
(3).風向。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相風旌》:“五王宮中,各於庭中竪長竿,掛五色旌於竿頭。旌之四垂,綴以小金鈴,有聲,即使侍從者視旌之所向,可以知四方之風候也。”
解慍
消除怨怒。語出《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 舜 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唐 張九齡 《恩賜樂遊園宴應制》詩:“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 清 袁枚 《答某明府書》:“足下解慍處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啟 胡禮恆 《新政論議》:“公平布則郅治可期,有阜財解慍之風,無敢怒難言之隱也。”
無易
(1).不要輕易。《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鄭玄 箋:“由,用也。王勿輕用讒人之言。”
(2).正確不可改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為虛辭,其無用而勝;實事,其無易而窮也。人主多無用之辯,而少無易之言,此所以亂也。” 王先慎 集解:“無易者,其道不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