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南宋都城紀勝錄原文
一線南遷已甚危,徽欽北去竟忘之。
正當嘗膽臥薪日,卻作觀山玩水時。
後市前朝誇富庶,歌樓酒館斗笙絲。
咄哉耐得翁傳錄,可似蘭台兩賦奇。
詩詞問答
問:題南宋都城紀勝錄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南宋都城紀勝錄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南宋都城紀勝錄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三
參考注釋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 *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南遷
(1).遷都南方。《魏書·靈徵志下》:“ 魏氏 世居幽朔,至 獻帝 世,有神人言應南遷。”《宋書·武帝紀論》:“ 晉 自社廟南遷,祿去王室,朝權國命,遞歸台輔。”《明史·英宗前紀》:“甲子,京師聞敗,羣臣聚哭於朝,侍講 徐珵 請南遷,兵部侍郎 于謙 不可。”
(2).被貶謫、流放到南方。 唐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詩:“萬里南遷 夜郎國 ,三年歸及 長風沙 。” 宋 徐鉉 《和州酬江中丞見寄》詩:“ 賈 傅南遷久,江關道路遙。”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徐漢玉》:“吾得罪必南遷,安得在畿乎?”
已甚
過分;過甚
不為已甚
徽欽
北宋 徽宗 、 欽宗 二帝的並稱。二帝於 靖康 二年為 金 人所俘,後死於 金國 。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吳更生 《土木懷古》詩:“蒙塵倖免 徽 欽 辱,歸國重煩 呂 卻 謀。” 清 覺佛 《女英雄·殺賊》:“皇陵掘, 徽 欽 囚,此恨深深難受。”
正當
(1) 品行端正
靠正當手段掙錢
(2) 合情合理
正當的要求
(3) 正在…時候
嘗膽臥薪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自 吳 釋歸後,以柴草為床褥,經常嘗苦膽,立志滅 吳 ,報仇雪恥。事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後因以“嘗膽臥薪”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明史·史可法傳》:“夫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無救。”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十洲三島,莫非生聚教訓之區;嘗膽臥薪,別有扶危定傾之計。”亦作“ 嘗膽眠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不共天讐,從此後嘗膽眠薪休忘。”
觀山玩水
猶言遊山玩水。
後市
(1). 周朝 國都的建築方位,前面向南為朝,後面向北為市,歷代因之。《周禮·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孫詒讓 正義:“《天官》 賈 疏云:‘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處,陽,故在前;三市皆是貪利行刑之處,陰,故在後也。’案:《書·召誥》 孔 疏引 顧 氏云:‘市處王城之北。朝為陽,故在南;市為陰,故處北。’即 賈 疏所本。” 晉 潘岳 《閒居賦》:“於是退而閒居於 洛 之涘,身齊逸民,名綴下士,陪京泝 伊 ,面郊後市。” 宋 陳襄 《鹹陽宮賦》:“分左宗右社之規矱,正面朝後市之紀綱。”
(2).每日午後開放的市場。
前朝
以前。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 元 王禎 《蠶連詩》:“前朝繭如山,今朝卵如粟。” 明 高啟 《夢歸》詩:“覺來不見家人面,恰似前朝始別時。”
(1).過去的朝代。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一:“請君莫唱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在城有個 寳蓮寺 。這寺從前朝至今,累世相傳,房廊屋舍,數百多間,田地也有上千餘畝。”《紅樓夢》第四回:“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讀讀,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了。” 清 唐才常 《感懷》詩:“年來莫問前朝事,曾否當筵借箸籌。”
(2).上一朝代。《南史·檀道濟傳》:“ 道濟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夫主姓 崔 ,官拜前朝相國。”
(3).前殿,正殿。《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為中朝,在 漢 為前朝,在 唐 為正衙。”
富庶
物產豐富,人口眾多
歌樓
表演歌舞的樓。亦指 * 。 唐 鄭谷 《雪中偶題》詩:“亂飄僧舍茶煙溼,密灑歌樓酒力微。” 宋 王禹偁 《寄碭山主簿朱九齡》詩:“歌樓夜宴停銀燭,柳巷春泥污錦韀。” 元 王惲 《銅雀台懷古》詩:“歌樓暖響春風細,綺陌香銷寳氣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誰家賸有閒金粉,撒與歌樓照鏡人?”
酒館
賣酒的鋪子
蘭台
(1). 戰國 楚 台名。故址傳說在今 湖北省 鍾祥縣 東。《文選·宋玉<風賦>序》:“ 楚襄王 游於 蘭臺 之宮,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註:“ 蘭臺 ,臺名。” 唐 張九齡 《登古陽雲台》詩:“ 楚國 茲故都, 蘭臺 有餘址。”
(2). 漢 代宮內收藏典籍之處。《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 漢 焦贛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書,藏蘭臺,雖遭潰亂,獨不逢災。”
(3).泛指宮廷藏書處。《南史·徐勉傳》:“方領矩步之容,事滅於旌鼓;蘭臺石室之典,用盡於帷蓋。”
(4).指御史台。 漢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蘭台,故稱。《資治通鑑·齊東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燒蘭臺府署為戰場。” 胡三省 註:“蘭臺,御史臺也。”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辯》:“蓋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臺,謂之中丞。”又 東漢 時 班固 為蘭台令史,受詔撰《光武本紀》,故史官亦稱“ 蘭臺 ”。
(5). 唐 代指秘書省。 唐 白居易 《秘書省中憶舊山》詩:“猶喜蘭臺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 唐 李商隱 《無題》詩:“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馮浩 箋註:“《舊書·職官志》:秘書省, 龍朔 初改為蘭臺, 光宅 時改為麟臺, 神龍 時復為秘書省。”
(6).相術家指鼻的左側。《太清神鑒》卷二:“準頭主富貴貧賤,百事吉凶……左為蘭臺,右為廷尉。”《舊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天綱 謂 淹 曰:‘公蘭臺成就,學堂寬博,必得親糾察之官,以文藻見知。’” 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天庭忒恁低,地閣那曾偉,準頭偏,蘭臺、廷尉俱虧……恐今生虎榜姓難題。”
(7).道教指肝臟。《雲笈七籤》卷十九:“經曰:‘肺為尚書,肝為蘭臺,心為太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