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原文
日日行程不計日,偶然問及道春分。
梅教待客常禁冷,山為標靈多出雲。
明媚未勝遮莫惜,景光隨遇每生欣。
館娃遺蹟何須問,梵塔鈴聲靜夜聞。
詩詞問答
問:春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春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春分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四
參考注釋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賈誼《論積貯疏》
行程
路程;旅程
不計
不計較;不考慮
不計成本
不計個人得失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春分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20或21日。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
待客
招待客人
常禁
通常的禁令。《漢書·貨殖傳序》:“既順時而取物,然猶山不茬櫱,澤不伐夭,蝝魚麛卵,鹹有常禁。”《魏書·食貨志》:“不行之錢,雖有常禁,其先用之處,權可聽行,至年末悉令斷之。”
明媚
(1) 明麗嫵媚
明媚的景色
(2) 明閃閃有魅力
(3) 鮮妍悅目
鮮妍明媚。——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遮莫
亦作“ 遮末 ”。1.儘管;任憑。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為妖,以犬試我,遮莫千試萬慮,其能為患乎?’” 宋 蘇軾 《次韻答寶覺》:“芒鞵竹杖布行纏,遮莫千山更萬山。”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三折:“風月閒人,倒落得個散誕消遙百不憂,遮莫的山崩海漏,鳥飛也那兔走。” 葉葉 《九秋》詩:“飄零遮莫與君同,岑寂關山行李中。”
(2).不論;不管。 宋 楊萬里 《和張功父梅詩》之一:“老無半點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 元 曹德 《折桂令·登靈鷲山》曲:“便休提鐘鼎山林,遮莫榮枯,總是消沉。”《二刻拍案驚奇》卷二:“ 妙觀 道:‘遮莫是甚么事,且説將來,奴依他便了。’”
(3).即使;假如。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道人道:‘小牌上有言在前,遮末是高手也要饒他一先,決不自家下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畫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攝魂去。”
(4).莫要;不必。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斂色卻行。 五嫂 詠曰:‘他家解事在,未肯輒相瞋。徑須剛捉著,遮莫造精神。’” 宋 晏殊 《秋蕊香》詞之二:“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長無睡。” 清 黃景仁 《感舊》詩:“遮莫臨行念我頻,竹枝留涴淚痕新。”
(5).什麼;為何。 唐 李白 《寒女吟》:“下堂辭君去,去後悔遮莫!”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證學》:“其一謂志學者,即應犯不較逆不難,不然落鄉人臼矣,遮莫不是名誼心耶?”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雜記五則》:“媼怒,大聲詈曰:‘遮莫來撩撥爾祖姥?我將齩爾爹黑鳥!’”
(6).莫非;或許。 清 黃景仁 《念奴嬌·虞山旅舍夜起是日稚存歸里》詞:“遮莫 九龍山 下月,今夜是君行處?” 黃瀾 《送李生孟夐留學美利堅》詩:“懸知共乘多賢達,遮莫先驅到望舒。”
(7).大約;約摸。 劉大白 《龍山夢痕序》:“遮莫四年前,從 杭州 回到離開已久的故鄉去,在船上偶然胡謅了這兩首七律。”
景光
(1).猶祥光。《後漢書·郎顗傳》:“若還 瓊 徵 固 ,任以時政, 伊尹 、 傅説 ,不足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增河海之渥澤,近日月之景光。”
(2).光陰。 漢 蘇武 《詩》之四:“願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再次前韻》:“志士惜景光,登麓已知岑。” 清 李果 《示兩兒》詩之二:“努力愛景光,汝曹從此始。”
(3).光景;景況。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抗陛級乎重霄兮,異人間之景光。” 清 汪懋麟 《送林淡亭視學中州》詩:“聖朝沐浴四十載,景光略與當年同。”
隨遇
順應際遇。 清 陳宗石 《念奴嬌·將之梁園舟中有感和大兄前韻》詞:“行藏隨遇,試看天上明月。”
每生
貪生。《文選·賈誼<鵩鳥賦>》:“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權兮,品庶每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每,貪也。”《漢書·敘傳下》:“ 博望 杖節,收功 大夏 ;貳師秉鉞,身釁 胡 社。致死為福,每生作旤。” 顏師古 註:“每,貪也。 張騫 致死封侯, 李廣利 求生而死也。”
館娃
(1).古代 吳 宮名。 唐 白居易 《楊柳枝》詞:“ 蘇州 楊柳任君夸,更有 錢塘 勝 館娃 。”參見“ 館娃宮 ”。
(2). 館娃 故宮。 春秋 時 吳王 夫差 為 西施 建造。 吳 人呼美女為娃, 館娃宮 為美女所居之宮。後借指 西施 。 唐 李紳 《回望館娃故宮》詩:“因問 館娃 何所恨,破 吳 紅臉尚開蓮。”泛指美女。 元 孫周卿 《蟾宮曲·題琵琶亭》曲:“妾本是京師館娃,嫁商人淪落天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自古道,君王愛館娃。”
遺蹟
前人留下的痕跡
瞻顧遺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梵塔
亦作“ 梵墖 ”。佛塔。 唐 白居易 《想東遊五十韻》:“梵塔形疑踴, 閶門 勢欲浮。”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 資福寺 ﹞殿前梵墖上勒片石,有‘壬寅三月三日’字,未知何時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