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筵畢文淵閣賜茶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經筵畢文淵閣賜茶作原文

經筵例著賜茶典,高閣成來遂此移。

魚魯縱教精緻覈,居諸間有故為遲。

雞鳴當繹善和利,蠹簡要分公與私。

咨爾校讎總群輩,可宜淹過浹旬期。

詩詞問答

問:經筵畢文淵閣賜茶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經筵畢文淵閣賜茶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經筵畢文淵閣賜茶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九

2. 向例講筵畢賜茶自文淵閣成後丙申己亥經筵即命講官及侍班諸臣於文淵閣列坐賜茶

參考注釋

經筵

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宋 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襲此制,而 明 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清 制,經筵講官,為大臣兼銜,於仲秋仲春之日進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 神宗皇帝 御經筵,時方講《周官》。”《元史·吳澄傳》:“ 泰定 元年,初開經筵,首命 澄 與平章政事 張珪 、國子祭酒 鄧文原 為講官。”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經筵面奏》:“我朝經筵日講,非徒辯析經史,為觀美也;謂當旁及時務,以匡不逮。”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舉經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為講官,知經筵事。”

高閣

(1) 高度較大的閣樓

(2) 用以貯藏存放書、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閣)

魚魯

謂將魚誤寫成魯。泛指文字錯訛。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先鈆擿於魚魯,乃紛定於陶陰。” 唐 王起 《和李校書》:“憶昨謬官在烏府,喜君對門討魚魯。” 明 盛杲 《<齊東野語>後序》:“傳寫既久,魚魯滋多。”參見“ 魯魚亥豕 ”。

精緻

精巧細緻;細密

小首飾極為精緻

居諸

(1).《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孔穎達 疏:“居、諸者,語助也。”後用以借指日月、光陰。《北魏元凝妃陸順華墓志銘》:“居諸迭生,陵谷相賀。”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宋 葉適 《馮公嶺》詩:“我獨何為者,拊身念居諸。” 梁啓超 《壯別》詩之十九:“勸君好愛惜,難得是居諸。”

(2).指來往。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恩光未報答,日月空居諸。” 明 李東陽 《哭舍弟東川》詩之五:“肝腸中斷絶,日月幾居諸。”

有故

(1).有變故。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常居則匱於衣食,有故則賣畜粥業。”

(2).有舊交。《史記·項羽本紀》:“ 沛公 曰:‘君安與 項伯 有故?’ 張良 曰:‘ 秦 時與臣游, 項伯 *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 良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劉三傑扶陛》:“﹝ 劉三傑 ﹞與 韓氏 有故,用為太守。”

雞鳴

(1).雞叫。常指天明之前。《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鐙》詩:“ 燕 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 《秋夜有感》詩:“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

(2).《世說新語·賞譽》“ 劉琨 稱 祖車騎 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逖 ( 祖逖 )與司空 劉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見《晉書·祖逖傳》。後以“雞鳴”為身逢亂世當及時奮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和利

和樂安利。《國語·周語下》:“陰陽序次,風雨時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

簡要

簡略扼要

咨爾

《論語·堯曰》:“ 堯 曰:‘咨,爾 舜 !天之厤數在爾躬。’” 邢昺 疏:“咨,咨嗟;爾,女也……故先咨嗟,嘆而命之。”後常以“咨爾”用於句首,表示讚嘆或祈使。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長離雲誰,咨爾 陸生 。” 宋 葉適 《毋自欺室銘》:“咨爾弟昆,敬事一心。”《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咨爾髦眾,服役甚勤,執勞無怠。”

校讎

亦作“校仇”。 1.一人獨校為校,二人對校為讎。謂考訂書籍,糾正訛誤。 漢 劉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秘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為外且遠,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 集賢殿 ,別置校讎官,曰學士,曰校理。”《宋史·職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禮部,本省長貳定校讐之課,月終具奏。” 清 吳翊 《洞庭山館呈司寇東海公》詩之二:“錦堂恩詔許歸休,妙選賓僚佐校讐。”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書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職諸世儒。”

(2).比試;比較。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潘爛頭》:“或謂 潘 曰:‘汝素以術自衒,今天師至矣,敢與之校讎乎?’”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惡。”

群輩

(1).朋輩;同類。《漢書·朱博傳》:“ 姑幕縣 有羣輩八人,報仇廷中,皆不得。”《南史·隱逸傳下·庾承先》:“強記敏識,出於羣輩。” 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後述》:“且凡稟精英之氣,是或有智謀超出羣輩。”《明史·張士誠傳》:“頗輕財好施,得羣輩心。”

(2).聚眾結夥。《漢書·蕭育傳》:“ 南郡 盜賊,羣輩為害。”《後漢書·魯恭傳》:“是時 東州 多盜賊,羣輩攻刼,諸郡患之。”

旬期

十天。《隸釋·漢戚伯著碑》:“太歲丁亥,娉妻 朱氏 ,旬期 著 橫遇邪度,不蒙禱卜,奄遂霣歿。”

詩詞推薦

經筵畢文淵閣賜茶作原文_經筵畢文淵閣賜茶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