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原文
夢中聞得子規啼,燈下驚呼馬亦嘶。
宿霧故迷山遠近,肩輿才辨路高低。
雞鳴犬吠遙相應,野草幽花自不齊。
待得晨光開霽色,不知行道幾人迷。
詩詞問答
問:早行的作者是誰?答:陳淵
問:早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早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夢中
(1).睡夢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國 ,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 南朝 梁 沉約 《別范安成》詩:“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説著,便把他夢中所聞所見,雲端里的情節,詳細告訴了那 畢生 一遍。” 陶鑄 《一室》詩:“ 井岡 曉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夢中。”
(2).比喻懵懂糊塗,受人欺騙。《三國演義》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 * ;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 操 躍起拔劍斬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3). 夢澤 之中。《左傳·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棄諸 夢 中。”
聞得
(1).聽說。《水滸傳》第五八回:“我也曾聞得 史進 大名,若得吾師去請他來,最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聞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親。”
(2).嗅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小姐聞得藥草之香,已自心中爽快。”
子規
杜鵑鳥
驚呼
以為怪異而大聲呼喊
失聲驚呼
宿霧
夜霧。 晉 陶潛 《詠貧士》:“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 唐 白居易 《酬鄭侍御多雨春空過詩三十韻》:“慘澹陰煙白,空濛宿霧黃。” 宋 蘇軾 《觀湖》詩之二:“朝陽照水紅光開,玉濤銀浪相徘徊。山分宿霧儘寬遠,雲駕高風馳送來。” 郭沫若 《恢復·峨嵋山上的白雪》:“那橫在山腰的宿霧,怕還是和從前一樣的蜿蜒?”
迷山
在山林中迷失方向、道路。 逯斐 《獵人小屋·迷山》:“他聽老調查隊員們說過,老林四面全是一樣的樹,一個人迷山了,怎么也摸不出來的呀!”
遠近
(1) 遠處和近處
遠近聞名
(2) 指距離的長短
(3) 指關係的親疏
肩輿
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鑑》。胡注:“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才辨
見“ 才辯 ”。
高低
(1) 無論如何
嘴都說破了,老王高低不答應
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終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高低叫他弄丟了
雞鳴犬吠
見“ 雞鳴狗吠 ”。
相應
(1) 相宜,應該
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 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互動,互惠
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
野草
地面生長的摻進植物,耕作中通常傷害作物或損害地方的外貌、經濟方面無用的植物
不齊
在質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變的,可變的,不規則的,不均勻的
脈律不齊
待得
等到。 宋 孫光憲 《生查子》詞:“待得沒人時,偎倚論私語。” 宋 范成大 《元日馬上二絕》之二:“待得江風欺老病,何如閒健一蓑歸。” 宋 辛棄疾 《江神子·和陳仁和韻》詞:“待得來時春盡也,梅著子,筍成竿。”
晨光
早晨的陽光
恨晨光之熹微——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開霽
陰天放晴
俄復開霽。——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知行
認識與實行。《禮記·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夫婦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漢 鄭玄 註:“言匹夫匹婦愚耳,亦可以其與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極也。”
智慮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則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淺薄。” 楊倞 註:“言智慮德行至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