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集張照春聯字為春朝吉語得詩十三首·其十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黛耜朱紘光禹耤,金甌玉燭鞏軒圖。

三登嘉穀飄香甸,四極元功播瑞符。

詩詞問答

問:《再集張照春聯字為春朝吉語得詩十三首·其十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三

參考注釋

黛耜

青黑色的耒耜。古代青色象徵東方和春天,故藉田農器皆取青色。 晉 潘岳 《藉田賦》:“繱犗服於縹軛兮,紺轅綴於黛耜。”《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先農歌》:“親事朱弦,躬持黛耜。”

朱紘

古代天子冠冕上的紅色系帶。《周禮·夏官·司馬》:“弁師掌王之五冕……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 鄭玄 註:“朱紘,以朱組為紘也。”《禮記·禮器》:“ 管仲 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君子以為濫矣。” 鄭玄 註:“朱紘,天子冕之紘也,諸侯青組紘,大夫士當緇組紘,纁邊。”《南齊書·武帝紀》:“十二月丁酉,詔曰:‘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

金甌

(1).金的盆、盂之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明史·錢龍錫傳》:“帝倣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 清 黃遵憲 《感事》詩:“金甌親卜比公卿,領取冰銜十日榮。”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南史·朱異傳》:“﹝ 武帝 ﹞嘗夙興至 武德閤 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唐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詩之五:“兵圍 梁 殿金甌破,火發 陳 宮玉樹摧。” 清 秋瑾 《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毛 * 《清平樂·蔣桂戰爭》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稱。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記·夜宴》:“碧月照金甌,銀河燦珠斗。”

玉燭

(1).謂四時之氣和暢。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氣和,正光照,此之謂玉燭。”《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 郭璞 註:“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燭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玉燭調元氣,金樞運大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金甌仍未缺,玉燭又新調。”

(2).燭的美稱。 唐僖宗 宮人《金鎖》詩:“玉燭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六七:“昭儀侍宴足精神,玉燭抽看記飲巡。”

(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馬》詩之一:“四蹄不鑿金砧裂,雙眼慵開玉燭斜。”

(4).樂律名。《隋書·律曆志上》:“黃鐘: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燭、調風。右黃鐘一部,三十四律。”《舊唐書·音樂志三》:“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軒圖

軒轅 的圖謀。 唐 韓愈 《賀冊皇太后表》:“ 華胥 實贊於 軒 圖, 文母 有光於 周 道。” 馬其昶 校註:“《帝王世紀》:‘ 華胥 , 太昊 母。’ 文母 , 太姒 ,《詩》:‘亦右 文母 。’”

三登

(1).謂連續二十七年皆五穀豐收。亦借指天下太平。《漢書·食貨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 南朝 梁 沉約 《勸農訪民所疾苦詔》:“三登之美未臻,萬斯之基尚遠。”

(2).謂五穀一年三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耒水》:“﹝ 便縣 ﹞縣界有溫泉,在 郴縣 之西北,左右有田數十頃……溫水所溉,年可三登。” 金 蔡珪 《雪擬坡公韻》:“豐年待作三登兆,暮景重開六出花。”

嘉穀

(1).古以粟(小米)為嘉穀,後為五穀的總稱。《書·呂刑》:“ 稷 降播種,農殖嘉穀。”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嘉穀不耘,則荑莠瀰漫。” 宋 王禹偁 《擬封田千秋為富民侯制》:“雖有玄珠虹玉,勿謂之寶,朕之寶者,嘉穀也。” 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農夫植嘉穀,所務誅稂秕。”

(2).嘉禾。《史記·周本紀》:“ 晉 唐叔 得嘉穀,獻之 成王 , 成王 以歸 周公 於兵所。”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嘉穀﹞二苗同為一穗。”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嘉穀六穗,我穡曷蓄。”《漢書·宣帝紀》:“ 元康 四年,嘉穀玄稷降於郡國。”參見“ 嘉禾 ”。

飄香

被和緩的氣流飄送且能被感覺到的香味

她經常使用的那種清雅、溫和的香水的微弱飄香

四極

(1).四方極遠之地。《楚辭·離騷》:“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朱熹 集註:“四極,四方極遠之地。” 秦 李斯 《嶧山刻石》:“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極而金聲。” 金 完顏璹 《自適》詩:“小齋蝸角許,夜臥膝仍屈;能以道眼觀,寬大猶四極。”

(2).指四方極遠之國。《爾雅·釋地》:“東至於 泰遠 ,西至於 邠國 ,南至於 濮鉛 ,北至於 祝栗 ,謂之四極。” 郭璞 註:“四極,皆四方極遠之國。”

(3).四境。《管子·問》:“官府之藏,彊兵保國,城郭之險,外應四極。” 尹知章 註:“四極,謂國之四鄙也。” 漢 晁錯 《對賢良文學策》:“四極之內,舟車所至,人跡所及,靡不聞命,以輔其不逮。” 清 徐昂發 《經廣武城》詩:“四極失所制,關塞起龍爭。”

(4).古代神話傳說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蒼天補,四極正。” 清 侯方域 《擬思宗改元頒示百官廷臣謝表》:“新煉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層;更築 共工 之山,坤維安於四極。”

(5).古代天文學名詞。指日月周行四方所達的最遠點。《周髀算經》卷下:“凡日月運行,四極之道。” 趙爽 註:“運,周也。極,至也,謂外衡也。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還,故曰四極也。” 元 揭傒斯 《銅儀》詩:“飛龍纏四極,黃道界中天。”

(6).指四肢。《素問·湯液醪醴論》:“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王冰 註:“四極言四末,則四肢也。” 清 顧炎武 《將遠行作》詩:“神明運四極,反以形骸拘。”

元功

(1).大功;首功。《史記·太史公自序》:“維 高祖 元功,輔臣股肱,剖符而爵,澤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殺身隕國。”《後漢書·馮衍傳上》:“將定國家之大業,成天地之元功也。”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勛,若斯之盛。”《南史·荀伯子傳》:“ 漢 以 蕭何 元功,故絶世輒紹。”

(2).功臣。《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序》:“輯而序之,續元功次雲。” 顏師古 註:“元功,謂佐興其帝業者也。”《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夫顯爵所以褒元功,重賞所以寵烈士。” 唐 韓愈 《晉公破賊回重拜台司》詩:“南伐旋師 太華 東,天書夜到冊元功。”

瑞符

猶瑞應,符應。 宋 范仲淹 《天驥呈才賦》:“天產神驥,瑞符大君。” 宋 黃庭堅 《嗣深尚書弟晬日》詩:“不騰 渥水 稱神駿,應出 岐山 作瑞符。”

詩詞推薦

再集張照春聯字為春朝吉語得詩十三首·其十一原文_再集張照春聯字為春朝吉語得詩十三首·其十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