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野馬原文

物有家畜必有野,牛騾雞鴨率同也。

坰牧之群胡不然,於是獸中有野馬。

阿爾台山高且寒,此獸孳育叢林下。

蒙古名之曰塔奇,沫亦流朱汗飛赭。

以珍為獻獻弗卻,不稱其德稱其寡。

受勒受鞍可試騎,乃知物盡堪陶冶。

蒙莊游氣豈虛言,四蹄揚塵陵豁閜。

更傳奇語未前聞,曰實人人曾見者。

懸峰恐穿釘鐵掌,攻駒可施斯誰把。

格物致知有所窮,似此孰能辨炙輠。

詩詞問答

問:野馬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野馬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馬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九

參考注釋

有家

(1).指家。有,詞頭。《易·家人》:“閒有家,志未變也。” 孔穎達 疏:“所以在初防閒其家者,家人志未變黷也。”

(2).指卿大夫。有,詞頭。《書·皋陶謨》:“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孔 傳:“卿大夫稱家。”

(3).謂女子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宋 王明清 《春娘傳》:“妾聞‘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若即嫁一小民,布裙短衣,啜菽飲水,亦是人家媳婦。”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探姑》:“女 潤玉 ,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率同

一同,共同。

坰牧

猶坰外。亦指牧場。《後漢書·班固傳下》:“若乃嘉穀靈草,奇獸神禽,應圖合諜,窮祥極瑞者,朝夕坰牧,日月邦畿,卓犖乎方州,羨溢乎要荒。” 李賢 註:“坰牧,郊野也。”按,《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 漢 陳琳 《為曹洪與世子書》:“夫騄驥垂耳於坰牧,鴻雀戢翼於污池。” 宋 蘇轍 《潁濱遺老傳下》:“若遂引而寘之於內,是猶畏盜賊之欲得財,而導之於寢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開之以坰牧,天下無此理也。” 明 歸有光 《馬政議》:“蓋修茶馬,而渥窪之產至矣;弛草地,而坰牧之息繁矣。”

胡不

何不。《詩·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詩·唐風·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苟必信,胡不赴 秦 軍俱死?”《漢書·韋賢傳》:“黃髮不近,胡不時監?”

於是

緊接上事之後並由於上事而出現某種結果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野馬

(1)

(2) 未經人馴養的馬,如蒙古野馬(又名普氏野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馬

(4) 田野上空蒸騰浮游的水汽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遊》

孳育

生息;繁殖。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葉榆水》:“ 後牢山 下有一夫一婦,生十女, 九隆 皆以為妻,遂因孳育。”《晉書·樂志上》:“言陽氣將復,萬物孳育而舒生也。”《遼史·道宗紀》:“方夏,長養鳥獸孳育之時,不得縱火於郊。” 清 趙翼 《題嶺南物產圖》詩:“斯皆 南海 濱,陽明所孳育。”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時始見史書記載。初居額爾古納河流域,後逐漸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過著遊牧生活。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國。此後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先後攻滅西遼、西夏、金、大理、南宋,統一全國,建立元朝,勢力遠及中亞和南俄等地。 ②中亞內陸國。在中國和俄羅斯間。面積15665萬平方千米。人口231萬(1995年)。首都烏蘭巴托。全境為高原。氣候乾旱。草原分布廣,南部為戈壁區。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工業以畜產加工最重要。銅鉬礦開採有相當規模。

朱汗

《漢書·武帝紀》“貳師將軍 廣利 斬 大宛王 首,獲汗血馬來”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大宛 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髆出,如血。號一日千里。”後因以“朱汗”為典,形容駿馬的優良特性。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於是選朱汗之馬,校黃金之埒。”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三:“馬驕朱汗落,胡舞白題斜。”

不稱

(1).不相稱;不相副。《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記·文帝本紀》:“﹝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 晉 陸機 《文賦》:“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淺薄,不稱將軍任使,豈敢推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二:“十載畫 瀟湘 ,不稱 瀟湘 月。”

(2).不勝任;不稱職。《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括 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漢書·宣帝紀》:“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稱,四方黎民將何仰哉!”《金史·章宗紀四》:“近制以鎮靜而知大體為稱職,苛細而闇於大體為不稱。”

(1).不顯揚。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歷選列辟,以迄於 秦 ……紛綸威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蓋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

(2).不稱道。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雲夢 以為高……竊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德稱

賢德的聲譽。《後漢書·皇后紀上·桓帝鄧皇后》:“ 陰後 見後德稱日盛,不知所為。”

陶冶

(1) 燒造陶器、冶鍊金屬

(2) 比喻對人的性格和思想進行培養

蒙莊

指 莊周 。 唐 劉禹錫 《傷往賦》:“彼 蒙莊 兮何人!予獨累嘆而長吟。”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七:“快哉《逍遙遊》, 蒙莊 真達生。”參見“ 蒙吏 ”。

游氣

(1) 殘存的極弱的氣息

只有一絲游氣撐著那位將逝的老人

(2) 浮動的雲氣

虛言

不真實的話

虛言妄語

揚塵

(1).激起塵土。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寃。” 漢 王粲 《雜詩》:“風飇揚塵起,白日忽已冥。”《三國演義》第七九回:“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效 漢高祖 還 沛 之事。” 劉白羽 《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揚塵,橋在發吼。”

(2). 晉 葛洪 《神仙傳· * 》:“ * 自説云:‘接侍以來,已見 東海 三為桑田,向到 蓬萊 ,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畧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 方平 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後用為世事變遷之典。 宋 陸游 《護國天王院過之有感》詩:“古傳 東海 會揚塵,君看此地亦荊榛。” 陳三立 《次韻答金大潤培金》:“揚塵滄海彈指耳,苦對鶯飛草長時。”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西風殘照, 漢 家之陵闕已非, 東海 揚塵, 唐 代之冠裳莫問。”

(3).喻征戰。《北史·高允傳》:“帝( 魏莊帝 )親送於 河橋 上,舉酒指水曰:‘卿兄弟 冀 部豪傑,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變,可為朕 河 上一揚塵。’”

豁閜

亦作“ 豁閕 ”。猶虛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谽呀豁閜。” 司馬貞 索隱引 司馬彪 曰:“豁閜,空虛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作“豁閕”。 清 魏源 《嵩麓諸谷詩·太室南溪逍遙谷》:“牝谷夏空濛,雄峯冬豁閕。” 林紓 《記超山梅花》:“至 乾元觀 觀所謂水洞者,潭水清洌,怪石怒起水上,水附壁而上,石狀豁閜,陰緑慘澹,石脈直接旱洞。”

傳奇

(1) 可以指長篇連續的英雄故事,情節曲折,然而又不特別離奇,講述人或團體的歷史或傳說(或兩者都有的)

(2) 中國唐、宋時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一種,以“作意好奇”為特點;明、清兩代的長篇戲曲,一般每本由二十餘出至五十餘出組成

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懸峰

1.陡峭的山峰。

鐵掌

比喻強有力的統治。 茅盾 《子夜》二:“我只知道有一個國家。而國家的舵應該放在剛毅的鐵掌里,重在做,不在說空話!”

攻駒

(1). * 幼馬。《周禮·夏官·廋人》:“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 鄭玄 註:“攻駒,制其蹄齧者。” 清 阮元 謂制當作“騬”。見《校勘記》。 孫詒讓 正義:“雲‘攻駒,騬其蹄齧者’者,與《校人》‘攻特’義同…… 阮元 云:‘古制不盡用騸馬,惟善蹄齧者騬之耳。’”

(2).指閹馬。 明 何景明 《題大司馬王晉溪先生<十牛圖>》詩:“攻駒不羨三千牝,考牧還歌九十犉。”

(3).教幼馬駕車。《大戴禮記·夏小正》:“攻駒也者,教之服車,數舍之也。” 唐 杜甫 《天育驃騎歌》:“伊昔太僕 張景順 ,監牧攻駒閲清峻。”

格物致知

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為 中國 古代認識論的重要命題之一。語出《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鄭玄 註:“格,來也;物猶事也。其知於善深,則來善物;其知於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此致或為至。”《朱子語類》卷十四:“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盡,便是知得這明德未分明。”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大學》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箇誠意,誠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誠意為主去用格物致知,即工夫始有下落,即為善去惡,無非是誠意的事。” 清 顏元 《四書正誤·大學》:“ 李植秀 問‘格物致知’。予曰:‘知無體,以物為體……故曰:手格其物,而後知至。’”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節:“所以根本要看重理智,而出發便在研究自然(‘格物致知’)。”

有所

有所,無所類同。有:存在。無:沒有,不存在。所:此為代詞。 

例句: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 

炙輠

本作“炙轂過”。過為“輠”的假借字。輠,古時車上盛貯油膏的器具。輠烘熱後流油,潤滑車軸。比喻言語流暢風趣。《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談天 衍 ,雕龍 奭 ,炙轂過 髡 。” 司馬貞 索隱:“ 劉向 《別録》‘過’字作‘輠’。輠,車之盛膏器也。炙之雖盡,猶有餘津,言 髡 智不盡如炙輠也。”《晉書·儒林傳贊》:“炙輠流譽,解頤飛辯。”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羽釵絶 * 回雪,寳劒諸儒談炙輠。” 清 趙翼 《贈說書黃周士》詩:“但聞噴飯轟滿堂,炙輠爭推此禿叟。”亦作“ 炙轂 ”。 明 李東陽 《破戒後和明仲勸作詩韻》:“即當載酒攜我詩,來聽高談如炙轂。” 明 汪廷訥 《獅吼記·賞春》:“那 陳生 對朋友雕龍炙轂,才思驚人。”

詩詞推薦

  • 戲和於寺丞乞王醇老米

    黃庭堅宋代〕君不見公車待詔老詼諧,幾年索米長安街。君不見社陵白頭在同谷,夜提長鑱掘黃獨。文人古來例寒餓,安得野蠶
  • 鱟醬

    楊萬里宋代〕忽有瓶罌至,卷將江海來。玄霜凍龜殼,紅霧染珠胎。魚鮓兼蝦鮓,奴才更婢才。平章堪一飯,斷送更三杯。
  • 泛舟自西海至萬壽寺·其三

    乾隆清代〕招提門枕碧溪流,月相瞻依偶憩留。憶我當年題句處,假山松栝綠陰稠。
  • 書御史台壁

    陳洙宋代〕清朝無事諫書疏,竊祿經年臥直廬。惆悵平生不如夢,春來三度到溪居。
  • 招涼榭

    乾隆清代〕今歲逢閏秋,七月如六月。炎曦熾溽土,蒸熱歊猶勃。水榭曰招涼,循名實弗越。崇陰下石壁,爽風拂林樾。對以
  • 鄉村

    李寄明代〕荒村惟古木,薄暮上寒曛。塞雁影幾點,野鵷聲一群。故鄉猶旅食,亂世自輕文。怪殺巢邊鵲,雙雙噪我聞。
  • 瀟湘道中

    羅與之宋代〕客行適瀟湘,淒其歲雲晏。枯梢風騷勞,荒郊漶漫。摵摵雨聲急,皚皚雪花燦。抽縈泥途深,眇默山堠遠。日莫欲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庾道愍

    林同宋代〕交州一村里,有嫗負薪行。萬里庾道愍,心知為所生。
  • 游南山寺題澹軒

    王炎宋代〕雲根露奇怪,上有青蓮宮。軒窗極淨麗,疑人縣壺中。憑檻俯寒流,披襟納清風。跏趺坐少定,滯念冰雪融。人生
  • 楷書歌贈人

    陳起宋代〕大哉易畫包犧生,鳥跡科斗相繼永。六體中間亦湮昧,次仲楷到鐘王精。獻捷之表最近古,莊正如持乾戚舞。黃庭
  • 桃花塢即事

    乾隆清代〕賜居西北御園隈,葺治乘閒偶一來。少小情懷昔悠矣,惕乾朝夕此殷哉。綠鋪砌草步如毯,白綻山桃訝似梅。本是
  • 投迤殿院

    王禹偁宋代〕南面修文德,東吳納土疆。蒼生思撫育,丹詔擇循良。烏府官新轉,龍頭桂舊香。渡江驄馬瘦,重地繡衣長。綸閣
  • 次韻中秋登水光山色亭時王縣尹季山長同游

    陳鎰元代〕策策涼風拂帽輕,緩扶藤杖出西城。縣公小隊能同樂,詩老高懷覺倍清。白石清溪寒潦縮,丹崖紫谷夕陽明。廣寒
  • 好事近(生日詞)

    程大昌宋代〕日繹五千言,未說年齡可續。且得襟期蕭散,遠氛囂寵辱。鬢須白盡秀眉生,來伴老眸綠。人道雪霜林里,有翠松
    野馬原文_野馬的賞析_古詩文
  • 幽州送申稷評事歸平盧

    王建唐代〕行子繞天北,山高塞復深。升堂展客禮,臨水濯纓襟。驅馳戎地馬,聚散林間禽。一杯瀉東流,各願無異心。薊亭
    野馬原文_野馬的賞析_古詩文
  • 直舍大風書事寄循道

    楊時宋代〕枕書無寐首空搔,萬竅噓風正怒號。雪意浮空迷遠目,月木疏影見秋毫。幽庭所藉惟荒草,妙理應須付濁醪。誰念
  • 明發茅田見鷺有感

    楊萬里宋代〕自嘆平生老道塗,不堪泥雨又驅車。鷺鶿第一清高底,拂曉溪中有乾無。
    野馬原文_野馬的賞析_古詩文
  • 少林寺作

    乾隆清代〕少林乾載寺,少室一房山。禪悅偶重叩,秋岩此乍攀。樹姿紛綺繡,澗響靜潺湲。卻見來時路,轘轅雲外關。
  • 初宿囊山和方雲台韻一首

    劉克莊宋代〕客游萬里踐霜冰,旦旦披衣坐待明。絫黍功名成未易,跳丸歲月去堪驚。即今紙被攜尋宿,當日油幢聽報更。賴有
  • 次韻蘇伯言題所居鑒止軒

    陳棣宋代〕小軒劣容膝,詎敢邀君詩。君詩亟借重,物趣俱新奇。檐前列蒼翠,檻外瀦漣漪。憑欄作痴兀,欲靜忘五綦。湛然
野馬原文_野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