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壽師塔南軒原文
焚修六七齡,內外已圓成。
教相論因果,冥心契死生。
紙窗應自白,花砌本無情。
燕坐觀浮世,誰非走利名。
詩詞問答
問:題壽師塔南軒的作者是誰?答:何執中
問:題壽師塔南軒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題壽師塔南軒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何執中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執中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2. 《宋詩拾遺》卷六
參考注釋
焚修
焚香修行。泛指淨俢。 唐 司空圖 《攜仙籙》詩之五:“若道陰功能濟活,且將方寸 * 修。” 前蜀 杜光庭 《黃齊為二亡男助黃籙齋詞》:“伏思遷拔,唯仗焚修。”《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 汪大尹 向 佛顯 道:‘聞得你合寺僧人,焚修勤謹,戒行精嚴,都虧你主持之功。’”《紅樓夢》第一○三回:“老道從何處焚修,在此結廬?”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圓成
成全
叫我圓成了,認我做親娘。——《警世通言》
因果
(1) 原因和結果,合起來說,指二者關係
因果關係
(2) 今生種因,來生結果。指事物的起因和結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因果報應
心契
(1).心中領會;心中嚮往。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心契九秋乾,日翫三春荑。”《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原來吾丈精於丹道,學生見此最是心契。”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園林心契卅餘年,今日真來大隱居。”
(2).謂志同道合。 宋 張滋 《送趙季言知撫州》詩:“同寅心契每難忘,林野投閒話最長。”《宋史·劉清之傳》:“ 呂伯恭 、 張栻 皆神交心契。”
(3).指知心朋友。 金 王若虛 《李仲和墓碣銘》:“ 若虛 有心契曰 李君 ,諱 仝 ,字 仲和 , 博州 高唐 人。” 明 無心子 《金雀記·平賊》:“見如今,全盛時,掛冠裳,解鐵衣,山林遠避尋心契。”
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願公詳計而無與俗同。” 宋 蘇軾 《題文與可墨竹》詩:“誰雲死生隔,相見如 龔 隗 。”
(2).猶言盈虧、消長。《孫子·虛實》:“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長短,月有死生。”
(3).殺生。《國語·越語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韋昭 註:“死,殺也。”
(4).偏義複詞。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馬》詩:“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5).偏義複詞。指死亡。 唐 高適 《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宋 蘇軾 《侄安節遠來夜坐》詩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鈍,問舊驚呼半死生。”
紙窗
亦作“ 紙牕 ”。糊紙的窗戶。 唐 白居易 《曉寢》詩:“紙窗明覺曉,布被暖知春。” 清 唐孫華 《和友人郊字雪詩三十韻》:“斜穿珠箔入,密聽紙牕敲。” 魯迅 《彷徨·傷逝》:“正屋的紙窗上映出明亮的燈光,他們正在逗著孩子玩笑。”
自白
(1) 把自己的意圖說明白;自我吹噓
(2) 披露隱私或內心情況的聲明,多為書面陳述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坐觀
坐視;旁觀。《後漢書·皇甫規傳》:“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將,已數十年矣。” 唐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且天上無雨,地下無麥,有眼者共見,有耳者共聞,決非欺罔朝廷,豈可坐觀不放。”
浮世
人間,人世。舊時認為人世間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稱。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逍遙浮世,與道俱成。” 唐 許渾 《將赴京留贈僧院》詩:“空悲浮世雲無定,多感流年水不還。”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覷百年浮世,似一夢 華胥 。” 丁玲 《母親》二:“ 曼貞 這時,也正有著一種悲涼的浮世的感覺。”
利名
名利。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滿眼利名渾信運,一生狂盪恐難休。” 金 韓玉 《感皇恩》詞:“塵世利名,於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及至後邊風雲際會,超出泥塗,終日在仕宦途中、冠裳裡面馳逐富貴,奔驅利名。”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壽師塔南軒原文_題壽師塔南軒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