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南園五先生集感賦·其一原文
曲江遺大雅,高廟播文明。
豈意開元後,重聞正始聲。
吳閩鹹避席,關洛仰前型。
嘆息南園地,悲風蔓草平。
詩詞問答
問:讀南園五先生集感賦·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岑徵
問:讀南園五先生集感賦·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讀南園五先生集感賦·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曲江
(1).水名。指 江蘇省 揚州市 南 長江 的一段。 漢 枚乘 《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 廣陵 之 曲江 。”參閱《初學記》卷六、 清 汪中 《述學·廣陵曲江證》。
(2).水名。即 錢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經 浙山 下曲折而東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靜中疑是 曲江 濤,此則雲垂彼海立。”參閱《浙江通志·山川一·錢塘江》。
(3).水名。即 曲江池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參差。” 唐 高適 《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詩:“ 南山 鬱初霽, 曲江 湛不流。” 清 孫枝蔚 《東亭春暮憶舊遊》詩:“縱到 曲江 誰並馬,可憐 秦 女善彈箏。”詳“ 曲江池 ”。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高廟
(1).死後廟號為“高”的君主。具體所指隨文而定。(1)指 漢高祖 劉邦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文帝 從 霸陵 上,欲西馳下峻阪。 袁盎 騎,並車擥轡。上曰:‘將軍怯邪?’ 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 高廟 、太后何?’”(2)指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 (年號 乾隆 )。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六:“ 杭州 徐文穆 公,本為國朝賢相, 乾隆 九年,引疾去位。 高廟 賜詩,以寵其行雲。” 康有為 《將至桂林望諸石峰》詩:“ 倪迂 獅林 少奧詭, 高廟 嘆慕力追摹。” 陳邇冬 等註:“ 高廟 指 清高宗 ( 乾隆帝 ,名 弘曆 。)”
(2).宗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光武 建武 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廟,建社稷於 洛陽 ,立郊兆於城南。” 李賢 註:“ 光武 都 洛陽 ,乃合 高祖 以下至 平帝 為一廟,藏十一帝主於其中。”
文明
(1) 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2) 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
(3) 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
文明戲
(4) 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元後
(1).天子。《書·大禹謨》:“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 孔 傳:“言天道在汝身,汝終當升為天子。”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一:“昔我從元後,整駕至南鄉。”
(2).帝王的嫡妻,元配之後。《明史·后妃傳二·孝烈方皇后》:“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濟難,其以元後禮葬。”
正始
(1).正其始。《文選·卜商<毛詩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劉良 註:“正始之道,謂正王道之始也。”《國語·周語下》“故名曰黃鐘” 三國 吳 韋昭 註:“黃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為黃鐘之名,重元正始之義也。” 清 方苞 《讀<行露>》:“此害義傷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風,以為教於閨門、鄉黨、邦國與?”
(2).合乎禮儀、法則之始。《穀梁傳·定公元年》:“ 昭公 之終,非正終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詔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 盧 駱 王 楊 ,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同沿 陳 隋 之遺;骨氣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
(3). 三國 魏 齊王 芳 的年號。當時玄風漸興,士大夫唯 老 莊 是宗,競尚清談,世稱“正始之風”。當時詩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詩,稱為“正始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齊己 《寄洛下王彝訓先輩》詩之一:“ 賈島 存 正始 , 王維 留格言。” 吳梅 《信陽題<何大復集>》詩:“ 正始 流風沫,奇才吾道光。”參見“ 正始體 ”。
避席
亦作“ 避廗 ”。1.古人席地而坐,離席起立,以示敬意。《呂氏春秋·慎大覽》:“ 武王 避席再拜之,此非貴虜也,貴其言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廗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 李善 註:“《孝經》曰:‘ 曾子 避席。’廗與席古字通。”《漢書·灌夫傳》:“已 嬰 為壽,獨故人避席,餘半膝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珠利耶國》:“於是避席禮謝,深加敬嘆。”《三國演義》第四回:“ 允 避席問曰:‘ 孟德 有何高見?’”
(2).指讓席,以示敬意。《莊子·盜跖》:“謁者復通, 盜跖 曰:‘使來前!’ 孔子 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 盜跖 。”
(3).泛指離席。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讌。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觴客未畢,勿避席而起。”
(4).指逃席。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一折:“主人, 讓 聞我主索地, 趙君 避席,主人反欲見伐。”
(5).猶離職。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乙·永悟侍者》:“ 悟 曰:‘事既彰露,彼不宜復留。’遂遣出院。未幾, 悟 亦避席,與之姪過 南康 。”
(6).迴避,避退。 宋 洪邁 《夷堅志補·鳳翔道上石》:“兩屏相對,列於便殿燕几,他珍器百種皆避席。”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花面沖場,正生避席,非關倒置梨園,祇為從來雅尚。”
關洛
(1). 關中 和 洛陽 一帶。泛指北方地區。《晉書·地理志上》:“ 魏武 定霸,三方鼎立,生靈版盪, 關 洛 荒蕪。”《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所以 關 洛 動南望之懷,獯夷遽北歸之念。” 呂延濟 註:“ 關 , 秦 也。 洛 , 洛陽 。南望,謂亂已平, 齊 都 江 南。”《南史·謝晦傳》:“帝深加愛賞,從征 關 洛 ,內外要任悉委之。”
(2).指 宋 代理學的兩個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 關中 張載 和 洛陽 二 程 ( 程顥 、 程頤 )。 明 高啟 《追挽恭孝先生》詩之一:“ 關 洛 遺風在, 河 汾 舊業傳。”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園地
(1).種植瓜蔬花果的田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場圃任園地。”《清史稿·食貨志一》:“曰官田。初設官莊……又設園地,植瓜果蔬菜,選壯丁為園頭。”
(2).喻指報刊雜誌登載某種類文章的專欄。如:學習園地。
悲風
使人倍覺淒涼的風聲
高樹多悲風。——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
蔓草
爬蔓的草
荒煙蔓草間。——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