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恨原文
青蘋葉底聲蓬蓬,當年曾號襄王雄。秋高八月勢轉急,忽來吹我茅屋東。
令我夜坐難秉燭,使我發白成老翁。
吁嗟!恨爾之秋風。風。¤
詩詞問答
問:秋宵恨的作者是誰?答:李曄
問:秋宵恨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參考注釋
蓬蓬
指草木、鬚髮參差不齊或雜亂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秋高
謂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陳潤 《賦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贊 《題壺山》詩:“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紅。”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發白
缺色的,如灰的顏色的,死白的,蒼白的
嚇得嘴唇發白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親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秋風
秋天的風
詩文賞析
【注釋】:(元序云:“荀卿《賦篇》於知、雲、蠶、箴之辭,始隱
而終露,又疊以應之,予嘗愛其異。偶值秋宵,不堪旅次
,韻成七恨,以為一代之新體雲。”今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