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行謝驛梅使琉球原文
使節分星象,仙舟捧御函。
絲綸宣海岳,天地極東南。
服荷殊宣賜,才推絕域堪。
遠人胥樂附,異俗乃能諳。
父老相如檄,詩書陸賈談。
徵牢宵逾十,館穀日過三。
牛馬風何隔,金銀氣不貪。
兩階遐格舜,九扈乍聞郯。
專對名非忝,周咨跡豈慚。
歸航應載石,赴闕及傳柑。
國體從茲振,兵威不自戡。
梅花洋信近,延佇慰朋簪。
詩詞問答
問:送大行謝驛梅使琉球的作者是誰?答:王礦
問:送大行謝驛梅使琉球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大行謝驛梅使琉球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覃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九十三
參考注釋
使節
(1) 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
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節和領事
(2) 古時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星象
指星體的明、暗及位置等現象。古人據以占測人事的吉凶禍福。《後漢書·律曆志中》:“願請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度課,與待詔星象考校。” 唐 劉長卿 《瓜洲驛奉餞張侍御》詩:“星象銜新寵,風霜帶舊寒。”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 梁山舟 侍講調以詩云:‘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邊。’”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咱們 闖王 當然不會掛彩。人家是大命人,犯星象!”
仙舟
舟船的美稱。 隋 江總 《洛陽道》詩之一:“仙舟 李膺 棹,小馬 王戎 鑣。” 唐 李嶠 《送光祿劉主簿之洛》詩:“仙舟窅將隔,芳斝暫雲同。” 宋 無名氏 《梅妃傳》:“奏舞鸞之妙曲,乘畫鷁之仙舟。” 宋 梁明夫 《賀新郎·壽呂道山四十九歲》詞:“萬里朝天去,見 潯陽 江上,風引仙舟 淮 浦。” 金 曹之謙 《送李郭二子還鄉》詩:“祖帳臨寒水,仙舟漾夕暉。”
絲綸
(1).《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 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記》稱絲綸,所以應接羣後。” 唐 楊炯 《為劉少傅謝敕書慰勞表》:“虔奉絲綸,躬親政事。”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折齒》:“奉絲綸來報里閻,訪賢才作楫濟艱。”
(2).釣絲。 唐 無名氏 《漁父》詞:“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宋 張先 《滿庭芳》詞:“金鉤細,絲綸慢捲,牽動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 西湖 風景好,何日理絲綸。”
(3).即絲。粗於絲者為綸。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椀賦》:“緼絲綸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海岳
亦作“ 海岳 ”。1.大海和高山。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呂尚 長於用兵,短於為國,不能儀玄黃以覆載,擬海岳以博納。”《舊唐書·房玄齡傳》:“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所恨竟無塵露,微增海岳。” 陳毅 《為蘇南摩擦答某君》詩:“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風埃。”
(2).見“ 海岳高深 ”。
(3).謂四海與五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海岳降神,才英秀髮。”《新唐書·車服志》:“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聲容六變合,海岳百靈紛。”
見“ 海岳 ”。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宣賜
謂帝王賞賜。 唐 韓偓 《湖南絕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金鑾歲歲長宣賜,忍淚看天憶帝都。” 宋 王禹偁 《為宰臣謝賜御製歌詩表》:“臣等蒙聖慈宣賜喜雨謌詩共三首。”《前漢書平話》卷下:“特請十壬與眾大臣,就於此殿設一大宴,別無宣賜,子童散 呂女 與您十壬為妻者。”
絕域
極其遙遠的地方(多指國外)
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後漢書·班超傳》
遠人
(1) 疏遠的人
(2) 遠處的人
異俗
(1).風俗不同。《禮記·王制》:“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荀子·正名》:“遠方異俗之鄉,則因之而為通。” 晉 陸雲 《答張士然》詩:“百城各異俗,千室非良鄰。” 唐 杜甫 《戲作俳諧體遣問》詩之一:“異俗可吁怪,斯人難並居。”
(2).詭異的習俗。《史記·秦始皇本紀》:“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漢書·禮樂志》:“易亂除邪,革正異俗。”
(3).指異域,或荒僻地區。 晉 慧遠 《沙門袒服論》:“中國之所無,或得之於異俗。”《陳書·吳明徹傳》:“風威慴於異俗,功効著於同文。” 明 何景明 《與寧兵備書》:“﹝ 李陵 ﹞卒之老於異俗,而節不立。”
(4).指荒僻地區的人。 唐 杜甫 《東屯北崦》詩:“盜賊浮生困,誅求異俗貧。”
父老
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亦尊稱老年人
相如檄
指 漢 司馬相如 的《喻巴蜀檄》。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為郎數歲,會 唐蒙 使略通 夜郎 西 僰 中,發 巴 蜀 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轉漕萬餘人,用興法誅其渠帥, 巴 蜀 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 相如 責 唐蒙 ,因喻告 巴 蜀 民以非上意。”後因以“相如檄”指曉諭軍民的文告。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詞:“東北驚看 諸葛 表,西南更草 相如 檄。”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穀日
吉日;良辰。《書言故事·歲月》:“言吉日曰穀日。”
牛馬風
謂事物之間毫不相干。語本《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宋 楊萬里 《和張寺丞功父八絕句》之八:“一生海內金石友,萬事人間牛馬風。”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硬拷》:“你 嶺 南,吾 蜀 中,牛馬風遙。”
何隔
猶何異。《南齊書·王秀之傳》:“不脩高世之績,將何隔於愚夫?”
金銀
(1).黃金和白銀。《列子·周穆王》:“化人之宮,構以金銀。”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盡得其所虜掠金銀、婦女等,皆獲致其家。”《水滸傳》第二二回:“ 柴進 取出些金銀,送與 武松 。”
(2).謂印綬。《後漢書·班超傳》:“今臣幸得奉節帶金銀護 西域 。” 李賢 註:“金銀,謂印也。金印紫綬,銀印青綬也。”
(3).指紙錁,冥鏹。《 * 詞話》第八四回:“金爐內炷了香,焚化了紙馬金銀。”
兩階
(1).宮廷的東、西階梯。主人走東階,客人走西階。《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乾羽於兩階。” 孔 傳:“乾,楯;羽,翳也。皆舞者所執。修闡文教,舞文舞於賓主階間,抑武事。” 唐 王維 《兵部起請露布文》:“武功則我有七德,文教則舞於兩階。”
(2).猶言君臣。《舊唐書·憲宗紀下》:“今 淮西 一道,未達朝經,擅自繼襲,肆行寇掠。將士等迫於受制,非是本心。思去三面之羅,庶遵兩階之義。”
九扈
(1).相傳為 少皞 時主管農事的官名。《左傳·昭公十七年》:“九扈為九農正。” 杜預 註:“扈有九種也……以九扈為九農之號,各隨其宜以教民事。”按,《爾雅·釋鳥》扈作“鳸”,《說文》引作“九雇”,本是農桑候鳥,藉以作農事官名。《文選·張衡<東京賦>》:“嘉田畯之匪懈,勤致賚於九扈。” 薛綜 註:“九扈,農正,知田事;扈,正也。” 清 錢維城 《定遠山行即事抒懷》詩:“安得九扈官農師,赤墳白壤澤畢陂。”
(2).鳥名。 唐 柳宗元 《春懷故園》詩:“九扈鳴已晚, 楚 鄉農事春。”
專對
(1).謂任使節時獨自隨機應答。《論語·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何晏 集解:“專,猶獨也。”《漢書·王吉傳》:“光祿勛 匡衡 亦舉 駿 有專對材。” 顏師古 註:“謂見問即對,無所疑也。”《明史·劉定之傳》:“今宜擇內藴忠悃,外工專對,若 陸賈 、 富弼 其人者,使備正介之選,庶不失辭辱國。”
(2).單獨應對。《後漢書·馬援傳》:“ 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應接諸公,專對賓客。” 唐 元稹 《翰林學士承旨記》:“大凡大誥令、大廢置,丞相之密畫,內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專對,他人無得而參。”
周咨
亦作“ 周諮 ”。多方徵求意見。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昔 合河 孫文定公 ,嘗徒步游東南山水數千里,風俗人事政教之所宜,履行周咨,故後所建議,深植治體。”《清史稿·德宗紀二》:“諸臣於交議之事,當周諮博訪,詳細討論。” 張孝若 《張季直先生傳記》:“今國勢危急,極願攝政王周咨博訪,以求治安之進行。”
歸航
返回原地
歸航信標
歸航飛行
赴闕
1.入朝。指陛見皇帝。傳柑
亦作“ 傳甘 ”。 北宋 上元夜宮中宴近臣,貴戚宮人以黃柑相贈,謂之“傳柑”。 宋 蘇軾 《上元侍飲樓上》詩之三:“歸來一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君。”自註:“侍飲樓上,則貴戚爭以黃柑遺近臣,謂之傳柑。” 清 吳偉業 《元夕》詩:“傳柑曲里啼鶯到,爆竹光中戰馬收。” 清 朱彝尊 《送毛檢討奇齡還越二十四韻》:“燒尾同華讌,傳甘並紫帉。”
國體
(1) 大臣輔佐國君,就像人體有股肱一樣,故稱大臣為國體
(2)
(3) 國家的典章制度
(4) 國家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表明國家根本性質的國家體制,是由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來決定的
從茲
猶從此。 唐 杜甫 《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四遊記·猴王得仙賜姓》:“自從 盤古 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清 孫枝蔚 《張孝子詩》:“乞棺殮主長哀號,從茲孝烈聞 通城 。”
兵威
軍隊的威勢。《史記·朝鮮列傳》:“以故 滿 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北齊書·神武紀上》:“是時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狀 尒朱氏 。”《資治通鑑·漢文帝前元年》:“ 趙佗 因此以兵威財物賂遺 閩越 、 西甌 、 駱 ,役屬焉。”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朋簪
指朋輩。語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孔穎達 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則眾陰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唐 戴叔倫 《臥病》詩:“ 滄州 詩社散,無夢盍朋簪。” 宋 范仲淹 《南京書院題名記》:“不負國家之樂育,不孤師門之禮教,不忘朋簪之善導。” 清 趙翼 《稚存約游黃山遲余不到》詩:“朋簪樂事此焉最,冠蓋西園何足數。” 黃葆楨 《周六介招飲即席有作》詩:“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戰傳喧一席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