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懷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澹懷堂原文

懷與意名殊,胥屬心之官。

意微近乎發,懷乃發之前。

斯堂曰澹懷,主靜理具焉。

憑几息諸慮,如水澈波瀾。

設復問其目,四勿從頭觀。

詩詞問答

問:澹懷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澹懷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

參考注釋

屬心

關注,關心。《周書·孝義傳序》:“斯固仁人君子所以興嘆,哲後賢宰所宜屬心。” 明 方孝孺 《二賢婦傳》:“貲失千萬不足惜,此文乃吾日夜屬心者,若能存之,真吾婦也。”

猶言歸心。《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 漢 官威儀!’由是識者皆屬心焉。”《晉書·明帝紀》:“於是東朝濟濟,遠近屬心焉。”《新唐書·莊恪太子永傳》:“及太子立,天下屬心焉。”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秋七月,有星孛於東井,時 谷永 為北地太守,方之官。” 唐 杜甫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 明 王世貞 《送黃資禮謫判漳州》詩:“別地荊榛滿,之官橘柚新。” 清 黃子云 《葵誠向》詩之五:“之官凜考核,惟務催科早。”

近乎

(1) 關係親密

套近乎

(2) 接近於

他的行為近乎叛逆

之前

表示在某個時間或處所的前面

吃飯之前要洗手

澹懷

謂使內心恬淡寡慾。《舊唐書·張說傳》:“罷不急之役,省無用之費。澄心澹懷,惟億萬年,蒼蒼羣生,莫不幸甚。”

主靜

宋 明 理學家的道德修養方法。淵源於古代儒家(《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並參雜佛、道的寂靜無為思想。“主靜”一語首由 周敦頤 在其《太極圖說》中提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無極”原來是“靜”的,來證明人的天性本來也是“靜”的,由於後天染上了“欲”,故須通過“無欲”工夫,以求達到“靜”的境界(“無欲故靜”)。以後它一直是理學的主要思想。

理具

猶才識。《三國志·魏志·裴潛傳》“ 秀 ( 潛 子), 鹹熙 中為尚書僕射”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 頠 ( 秀 子)理具淵博,贍於論難,著《崇有》、《貴無》二論。”

憑几

(1).《書·顧命》:“皇后憑玉幾,道揚末命。”後以“憑几”指帝後臨終付託。 宋 蘇軾 《答許狀元啟》:“先皇帝未明求衣,久已格於至治,洮盥憑几,尚不忘於選賢。”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閣·隆慶七相之去》:“至 穆宗 憑几,僅 高 張 二公受遺。”《明史·后妃傳二·穆宗孝定李太后》:“先生親受先帝付託,其朝夕納誨,終先帝憑几之誼。”

(2).憑靠几案。 唐 韓愈 《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閤下憑几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二》:“憑几其杖,顧盼指使,則徒隸之人至。”

靠在几上。 宋 朱熹 《答陳才卿書》:“ 熹 今年足疾為害甚於常年,氣全滿,憑几不得,緣此禮書不得整頓。” 宋 毛幵 《滿江紅·懷家山作》詞:“但等閒、憑几看南山,雲相逐。”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四勿

孔子 主張克己復禮,應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語見《論語·顏淵》。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十二:“ 顏生 躬四勿, 曾子 日三省。” 元 方回 《送宋昶明仲湖州學錄》詩:“ 顏子 先四勿,韶冕患不優。”

從頭

(1) 從開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2) 重新

詩詞推薦

澹懷堂原文_澹懷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