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八月十八日)原文
侵曉四山薈蔚皆,辰過風雨遂湝湝。
濯枝潤葉非雄放,苗菜秀蕎正渥諧。
且罷乘輿入深樾,恰宜點筆坐虛齋。
解災灑道真稱吉,適可還應止更佳。
詩詞問答
問:雨(八月十八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八月十八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雨(八月十八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二
2. 八月十八日
參考注釋
侵曉
天色漸明之時;拂曉
薈蔚
(1).雲霧瀰漫貌。《詩·曹風·候人》:“薈兮蔚兮,南山朝隮。”《文選·木華<海賦>》:“瀝滴滲淫,薈蔚雲霧。” 李周翰 註:“薈蔚,雲霧津潤氣也。” 宋 司馬光 《送守哲歸廬山》詩:“忽思香爐雲,薈蔚冠孤岫。”
(2).草木繁盛貌。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林木薈蔚,煙雲掩映。” 元 趙孟頫 《禱雨龍洞山》詩:“蕭森人跡少,薈蔚獸攸伏。” 清 錢謙益 《留仙館記》:“古木藂石,鬱蒼薈蔚。”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湝湝
水流貌。《詩·小雅·鼓鍾》:“鼓鍾喈喈, 淮水 湝湝。” 毛 傳:“湝湝,猶湯湯。” 清 孫枝蔚 《過安豐鹽場作》詩:“蒲青露白水湝湝,斜日春風動客懷。”
寒涼。《說文·水部》:“湝,水寒也。《詩》曰:‘風雨湝湝。’” 段玉裁 註:“今《鄭風》祗有‘風雨淒淒’,《邶風》傳曰:‘淒,寒風也。’ 許 引《詩》證寒義,所據與今本異。”
濯枝
見“ 濯枝雨 ”。
雄放
(1).奔放;豪放。 宋 蘇軾 《王維吳道子畫》詩:“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 實雄放,浩如海波飜。” 清 劉大櫆 《<倪司城詩集>序》:“其詩尤雄放,窮極文章之變。”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八章:“它們是寫得那樣精神飽滿、筆姿雄放。”
(2).奔騰洶湧。《宋史·河渠志一》:“﹝ 黃河 ﹞過 虎牢 而後奔放平壤。吞納小水以百數,勢益雄放。”
乘輿
(1) 古代特指天子和諸侯所乘坐的車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2) 借指帝王
迎乘輿,公之職也
(3) 泛指車馬
特聽乘輿到坐
入深
猶深入。《墨子·號令》:“有能入深至主國者,問之審信,賞之倍他候。”
點筆
猶染翰。 唐 杜甫 《重過何氏》詩之三:“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宋 蘇軾 《次前韻送程六表弟》:“憶昔江湖一釣舟,無數雲山供點筆。” 清 鈕琇 《觚賸·湯素畹》:“畫軫文楸,藉以永日,偶爾點筆,輒亦悲艷。”
灑道
清掃道路。《淮南子·原道訓》:“令雨師灑道,使風伯埽塵。”《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風伯掃途,雨師灑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適可
(1).適合;適宜。《漢書·蒯通傳》:“故里母非談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適可。” 明 李贄 《答李見羅先生書》:“及其飽悶已過,情景適可,則仍舊如前鎖門獨坐而讀我書也。”
(2).只能,僅僅可以。《百喻經·雇倩瓦師喻》:“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