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菊·其二原文

晚節秋容迥出群,離宮靜對意彌欣。

寒蟲藉助酬清韻,爽籟依稀送逸芬。

風度獨臻無色色,品題何事漫云云。

卻饒前歲重陽景,把筆拈花傲朔雲。

詩詞問答

問:菊·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菊·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菊·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十三

參考注釋

晚節

(1) 晚年的節操

保持晚節

(2) 晚年

(3) 後期

秋容

(1).猶秋色。 唐 李賀 《追和何謝銅雀妓》:“佳人一壺酒,秋容滿千里。” 宋 陸游 《秋陰》詩:“陂澤秋容淡,郊原曉氣清。”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看秋容一片荒郊寫,盡處霜紅葉,愁來不可遮。”參見“ 秋色 ”。

(2).悲愁的面容。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 竹子 ﹞秋容憔悴,殆不可支。”

迥出

亦作“逈出”。1.高聳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窮,逈出 荊門 中。”《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眾見飛橋逈出,崩騰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 岷 峨 迥出天連雪,棧閣平臨馬度雲。”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子陽 詩奇句清拔, 謝朓 常嗟頌之。 洪 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詞音清亮,逈出一時,儕輩翕然推服。”

(3).高出;超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劉長卿 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陳鱣 《對策》卷五:“今觀 蕡 ( 唐 劉蕡 )策,力攻藩鎮之強,痛斥閹寺之禍,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離宮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宮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時的住所

寒蟲

(1).寒天的昆蟲。多指蟋蟀。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何炯書》:“寒蟲夕叫,合輕重而同悲。” 唐 常建 《聽琴秋夜贈寇尊師》詩:“寒蟲臨砌急,清吹褭燈頻。”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其繼也,若游龍之行空,長虹之逶迤,若嫠婦之夜哭,寒蟲之鳴壁。”

(2).越冬的蟲。 清 唐孫華 《三迭隨庵韻》:“蟄久寒蟲將出戶,臘過凍草漸逢辰。”

藉助

憑藉別人或事的幫助以達到目的

寡君是以願藉助焉。——《左傳·襄公四年》

藉助他的指導,我才自修完了大學課程

清韻

(1).清雅和諧的聲音或韻味。 三國 魏 曹植 《白鶴賦》:“聆雅琴之清韻,記六翮之末流。” 唐 白居易 《官舍小亭閒望》詩:“風竹散清韻,煙槐凝緑姿。” 宋 賀鑄 《南歌子》詞:“傍水添清韻,橫牆露粉顏。” 清 姚鼐 《送鄭羲民郎中守永州》詩:“雨窗黯青燈,聽君絶妙辭。清韻倏邈遠,南行指 湘 灕 。”

(2).喻指鏗鏘優美的詩文。 前蜀 韋莊 《李氏小池亭》詩:“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琅函。”

爽籟

(1).參差不齊的簫管聲。一說清風激物之聲。《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爽籟警幽律,哀壑叩虛牝。” 李善 註:“《爾雅》曰:‘爽,差也。’簫管非一,故言爽焉……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長短高下,萬殊之聲。” 劉良 註:“爽,清也。籟,風激物之聲也。”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2).指簫管一類的樂器。 明 楊慎 《涪江泛舟》詩:“爽籟金懸奏,遙峯翠積氛。”

(3).指清風。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最憐小雨灑疎竹,爽籟颯颯吹醉顋。”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風度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無色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聲無色。——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品題

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後漢書·許劭傳》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云云

如此,這樣

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云云

鳥具對所得詩句云云。——明· 魏禧《大鐵椎傳》

前歲

(1).前年。《南史·后妃傳上·宋孝武昭路太后》:“ 泰始 四年夏,詔有司曰:‘ 崇憲 昭太后 脩寧陵 地, 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歲遭諸蕃之難,禮從權宜,未暇營改,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舊典,以禮改創。’”按, 路太后 卒於 泰始 二年。

(2).去年。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前歲之春, 愈 以罪犯,黜守 潮州 。”按, 韓愈 於 元和 十四年貶 潮州 ,十五年作此文。

(3).前幾年。 唐 白居易 《花前嘆》詩:“前歲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重陽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 * 《採桑子·重陽》

把筆

(1).執筆。借指書寫;寫作。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失職不把筆,珠璣為君編。”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強記則博聞,博聞必強記,此常理而不盡然。至博聞強記而不解把筆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園看梅憶子猷》詩:“我行 石城 東,每擬寫橫幅。遠慚北枝妙,把筆手先縮。” 王統照 《<王統照短篇小說集>序言》:“由於年來久病,住醫院和休養時多,不能把筆。”

(2).握著初學兒童的手和筆教其習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把字》:“把筆猶言握筆,今小兒初就塾,蒙師把筆。”

拈花

(1).見“ 拈花一笑 ”。

(2).繡花。《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顏色,善能描龍畫鳳,刺繡拈花。”

朔雲

(1). 朔方 、 雲中 二郡的並稱。《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眷西極而驤首,望 朔 雲 而蹀足。” 張銑 註:“ 朔 雲 , 朔方 、 雲中 二郡也。”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龍圖斷獄》:“孰知千里馬望 朔 雲 而蹀足,竟識長途,跑到 包龍圖 衙內,似有乞憐之狀。”

(2).北方的雲氣。 唐 宋璟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德風邊草偃,勝氣朔雲平。”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引刀陌上,浄蠻煙瘴雨,朔雲邊雪。” 明 尹耕 《紫荊關》詩:“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樓高並朔雲平。”

詩詞推薦

菊·其二原文_菊·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