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百可園即事二首·其一

作者:朱茂暉 朝代:明代

移居百可園即事二首·其一原文

十畝牆東地,新編六枳籬。

上番移竹便,辰日種瓜宜。

稚子解行藥,鄰翁邀揲蓍。

忽聞蜃樓見,策杖往觀遲。

詩詞問答

問:移居百可園即事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朱茂暉
問:移居百可園即事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移居百可園即事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六十五

參考注釋

牆東

《後漢書·逸民傳·逢萌》:“ 君公 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 王君公 。’”後因以“牆東”指隱居之地。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寂寥人事屏,還得隱牆東。” 唐 王維 《登樓歌》:“執戟疲於下位,老夫好隱兮牆東。” 宋 黃庭堅 《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絕句》之二:“ 王 謝 風流看二妙,病夫直欲臥牆東。” 明 夏完淳 《避地》詩之三:“滄浪何地穩?晞髮問牆東。”

新編

(1).新編撰。 唐 李商隱 《題李上謩壁》詩:“舊著《思玄賦》,新編《雜擬詩》。”《宋史·太祖紀三》:“甲子, 薛居正 等上新編《五代史》,賜器幣有差。”《人民日報》1987.1.7:“在國外史學界享有很高聲譽的《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經國內世界史專家幾年的努力,已陸續翻譯完成。”

(2).新整編。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當兵也有走運的,你聽說過新編的第八十九師嗎?”

六枳

謂枳樹編的六藩籬。《後漢書·馮衍傳》:“揵六枳而為籬兮,築蕙若而為室。” 李賢 註:“枳,芬木也。《晏子》曰:‘江南為橘,江北為枳。’枳之為木,芳而多刺,可以為籬。此雲‘六枳’,《東觀記》作‘八枳’。” 清 鄭江 《西溪草堂圖》詩:“一茅粗剪葺,六枳紛環周。”參見“ 八枳 ”。

上番

初番;頭回。多指植物初生。 唐 杜甫 《三絕句》之三:“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仇兆鰲 註:“《杜臆》:‘種竹家初番出者壯大,養以成竹,後出漸小,則取食之。’ 趙 註:‘上番,乃 川 語。’” 唐 元稹 《賦得春雪映早梅》:“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清 趙翼 《楊舍寓齋平池中荷花一夕大雨眾蕊皆淹》詩:“竹非上番筍,茶已第二綱。”

謂輪替值勤。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慎終》:“雜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輩,上番多別驅使。”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大內》:“小園子、快行、親從、輦官、黃院子、內諸司司屬人員等上番者,俱聚於廊廡,祗候服役。”《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閲於場,又以一丁朝夕供送。”

日種

佛教故事。傳說 大茅草王 無子,出家成王仙,被獵師之箭所誤傷,其血滴地,生出二甘蔗。甘蔗經日炙成熟,剖莖,一莖蔗出男童一人,另一莖蔗出女童一人。相師言此男童在甘蔗里經日炙熟而出,故名為“日種”,立以為王。女童長大後,納為王第一妃。見《佛本行經·賢劫王種品下》。

稚子

幼兒;小孩子

稚子繞膝

行藥

(1).常行之藥,普遍有效的藥物。《墨子·非攻中》:“萬人食此,若醫四五人得利焉,猶謂之非行藥也。” 孫詒讓 間詁:“ 蘇 云:‘食者多而利者少,則非常行之藥。’”

(2). 魏 晉 南北朝 士大夫喜服一種烈 * (五石散)以養生,服藥後漫步以散發藥性,謂之“行藥”。延至 唐 代,餘風猶存。《北史·邢巒傳》:“ 孝文 因行藥至司空府南,見 巒 宅,謂 巒 曰:‘朝行藥至此,見卿宅乃住。’” 唐 錢起 《藍田溪雜詠》詩之二:“有時行藥來,喜遇歸山客。”

(3).泛指服養生藥後散步以散發藥性。 宋 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秋日田園雜興》詩之一:“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餘行藥繞江郊。” 清 金農 《樊口西郊行藥》詩:“誰識地隱人,時來一行藥。”參見“ 行散 ”。

(4).因病服藥之後,漫步以散發藥性。《文選·鮑照<行藥至城東橋>詩》 劉良 題註:“ 照 因疾服藥,行而宣導之。” 唐 元稹 《春病》詩:“望山移坐榻,行藥步牆陰。”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詩之四一:“行藥每於參禮後,安禪只在墓田中。”

揲蓍

亦稱“ 揲蓍草 ”。數蓍草。古代問卜的一種方式。《關尹子·八籌》:“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從今後只合題恨寫芭蕉,不索占夢揲蓍草。”《紅樓夢》第一○二回:“揲蓍也不大明白,除非用‘大六壬’才斷的準。”參閱 宋 朱熹 《筮儀》。

蜃樓

古人謂蜃氣變幻成的樓閣。 宋 陳允平 《渡江雲·三潭印月》詞:“煙沉霧迴,怪蜃樓飛入清虛。秋夜長,一輪蟾素,漸漸出雲衢。”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飯魚》:“游鱗恨落他人後,桃花流水半含愁。今夜呵,怨氣沖沖結蜃樓。” 艾青 《年輕的城》詩:“不是瀚海蜃樓,不是 蓬萊 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參見“ 蜃氣 ”。

策杖

拄杖。也稱杖策。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之二:“策杖時能出,王門異昔游。” 仇兆鰲 註:“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則古人於杖,雖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殘春晚起伴客笑談》詩:“策杖強行過里巷,引盃閒酌伴親賓。”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一:“公( 司馬光 )不喜肩輿,山中亦乘馬,路險,策杖以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京 ﹞思欲靜坐養神,乃策杖徐步入後園中。”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詩詞推薦

移居百可園即事二首·其一原文_移居百可園即事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