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苦雨旅懷原文
千山染就朦朧碧,杜宇驚人啼怨魄。
綠窗長日守芭蕉,簾額沈沈無燕入。
濕雲底死連朝夕,不管相如猶倦客。
好將單枕畫瀟湘,夢到巫山■里隔。
詩詞問答
問:玉樓春·苦雨旅懷的作者是誰?答:李雯
問:玉樓春·苦雨旅懷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雯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千山
(1).極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詩:“千山鳥飛絶,萬逕人蹤滅。” 宋 王安石 《古松》詩:“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2).山名。在今 遼寧省 西南部,為 長白山 的支脈。上有 月芽 、 缽盂 、 筆架 等十餘峰。奇峰迭聳,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稱。參閱《嘉慶一統志·奉天府·山川》。
朦朧
(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沒有鮮明輪廓或細節;勉強看得見
朦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覺的意義上微微感覺到或覺察到
朦朧的意識
杜宇
杜鵑鳥的別名
驚人
令人驚奇
他們的經濟情況以驚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怨魄
(1).指杜鵑鳥。相傳杜鵑為古 蜀 帝 杜宇 怨魂所化,故稱。 唐 溫庭筠 《錦城曲》:“怨魄未歸芳草死,江頭學種相思子。”
(2).指月亮。 明 孫柚 《琴心記·長門望月》:“[小旦上]愁難竟, 長門 望月偏孤零。[浄女婢上]偏孤零,愁人怨魄,淒淒相併。”
長日
(1).指夏至。夏至白晝最長,故稱。《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鄭玄 註:“此言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孔穎達 疏:“迎長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後日長,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長日之將至。” 北周 庾信 《周圓丘歌》之八:“乘長日,壞蟄戶。” 倪璠 註:“又按《月令》‘仲夏’云:‘是月也,日長至。’《正義》曰:‘長至者,謂此月之時日長之至極。太史漏刻,夏至晝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長至也。’”一說指冬至。《孔子家語·郊問》:“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王肅 註:“ 周 人始以日至之月。冬日至而日長。”參見“ 長至 ”。
(2).漫長的白天。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令狐 相進 李遠 為 杭州 。 宣宗 曰:‘比聞 李遠 詩云:“長日唯銷一局碁”,豈可以臨郡哉!’” 宋 徐璣 《春日游張提舉園池》詩:“長日多飛絮,遊人愛緑陰。” 魯迅 《彷徨·示眾》:“聲音已經嘶嗄了,還帶些睡意,如給夏天的長日催眠。”
(3).指整天、終日。 明 陳大聲 《粉蝶兒·富文堂宴賞》套曲:“閒將緑綺彈,靜把《黃庭》註;蘭湯新浴,長日一塵無。” 明 袁宏道 《致蘭澤雲澤叔》:“身非木石,安能長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從所惡。”
(4).平時,經常。 唐 杜甫 《泛江》詩:“長日容杯酒,深江浄綺羅。” 清 吳偉業 《避亂》詩:“長日頻雲亂,臨時信孰傳。”
芭蕉
芭蕉屬( Musa )多年生的幾種樹狀的草本植物,葉子很大,果實像香蕉,可以吃
簾額
帘子的上端。 唐 李賀 《宮娃歌》:“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簾額著霜痕。” 南唐 張泌 《南歌子》詞:“畫堂開處遠風涼,高卷水精簾額,襯斜陽。” 清 趙進美 《望江南》詞:“風乍急,簾額動雙犀。”
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訓》:“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謂大治。” 高誘 註:“茫茫沉沉,盛貌。”《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註:“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鹹用 《題王處士山居》詩:“雲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隱几經年。” 宋 范成大 《桔園》詩:“沉沉剪綵山,垂垂萬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沉沉隱隱,砰磅訇礚。” 李善 註:“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波沉沉而東注,日滔滔而西屬。” 唐 何希堯 《柳枝詞》:“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五:“銀燭秋堂獨聽心,隔簾誰報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鮑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 唐 羅隱 《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盡到心。” 宋 司馬光 《又即事上呈》詩之二:“近來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甫飲一勺……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蘇曼殊 《東居雜詩》之六:“碧欄乾外夜沉沉,斜倚雲屏燭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將歸故山留別杜侍御》詩:“沉沉百憂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樓晚眺》詩:“履運適如此,憂端苦沉沉。” 清 龔自珍 《夜坐》詩:“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冰心 《寄小讀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覺得廓然。”
5.形容物體沉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程生 ﹞自外歸,緩其束帶,覺帶端沉沉,若有物墮。”《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臨行, 肇受 取個沉沉的包裹,納入 仲池 袖裡。”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黃的繐子仍舊沉沉地垂下來,但顏色已不十分鮮明,蜘蛛在上面結了網。”
6.形容寂靜無聲或聲音悠遠隱約。 唐 柳宗元 《游黃溪記》:“﹝溪水﹞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 唐 李商隱 《河內》詩:“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絲不上蠻絲絶。” 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陳鐸 《醉羅歌·閨怨》曲之四:“漏點沉沉響銅壺,好難把長更度。” 清 龔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書作》詩:“餳簫咽窮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無。 唐 杜牧 《月》詩:“三十六宮秋夜深, 昭陽 歌斷信沉沉。” 宋 張先 《清平樂》詞之一:“ 隴 上《梅花落》盡, 江 南訊息沉沉。” 明 湯顯祖 《紫簫記·下定》:“ 鮑四娘 為何音信沉沉,沒些定奪。”
亦作“沉沉”。宮室深邃貌。《史記·陳涉世家》:“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 涉 之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沉沉,宮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沉沉 蓬萊閣 ,日久鄉思多。”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張敦夢醫》:“﹝ 張敦 ﹞嘗僑寓 潮州 ,夢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門左,吏導之使入。” 清 龔自珍 《水龍吟·題家繡山<停琴聽簫圖>》詞:“紅樓一角沉沉,那廂燈火秋娘院。” 朱錫梁 《白門詠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後主 詞場亦霸才。”
濕雲
濕度大的雲。 唐 李頎 《宋少府東溪泛舟》詩:“晚葉低眾色,濕雲帶繁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滿天濕雲飛舞,瘦葉時時經風細吟。”
底死
(1).總是,老是。 宋 柳永 《滿江紅》詞:“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死難拚棄。” 宋 周邦彥 《看花回·詠眼》詞:“因個甚、底死嗔人,半晌斜眄費熨貼。”
(2).竭力,拚命。底,通“ 抵 ”。 宋 黃庭堅 《送蘇太祝歸石城》詩:“僕夫結束底死催,馬翻玉勒嘶歸鞅。” 宋 石孝友 《清平樂》詞:“底死留春春不住,那更送春歸去。”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不管
(1)
不顧,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無視不利的結果
不管身體好壞,他都工作到深夜
(2)
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或情況下結果都不會改變,後面常有副詞“都”“總”“也”等跟他呼應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點,認為這些缺點在他身上是不可饒恕的,而不管這些缺點在別人身上的情況如何
相如
相同;相類。《墨子·備城門》:“﹝門﹞廣八尺,為之兩相如。” 孫詒讓 間詁:“謂門左右兩扇同度。”《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厥土之膏,畝價一金,田田相如。” 李賢 註:“相如,言地皆沃美相類也。”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總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難道真箇俺巾幗輩便於時無補。”
倦客
客游他鄉而對旅居生活感到厭倦的人。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門行》:“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倦客再遊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陸游 《雙頭蓮》詞:“悲歡夢裡,奈倦客又是關河千里。”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巫山
(1). 戰國 宋玉 《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為 高唐 之客。聞君游 高唐 ,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 巫山 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 陽臺 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曰 朝雲 。”後遂用為男女幽會的典實。 五代 馮延巳 《鵲踏枝》詞之七:“心若垂楊千萬縷,水闊花飛,夢斷 巫山 路。”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通嚭》:“今夜同歡會,夢魂飛, 巫山 一對暮雲歸。”《西湖佳話·西泠韻跡》:“但求一見,為榮多矣,誰敢妄想 巫山 之夢。”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兩省邊境。北與 大巴山 相連,形如“巫”字,故名。 長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峽。 唐 李白 《古風》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尋古登 陽臺 。” 宋 陸游 《三峽歌》:“十二 巫山 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毛 * 《水調歌頭·游泳》詞:“截斷 巫山 雲雨,高峽出平湖。”
標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