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木刻屏·其一·壺天薈景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木刻屏·其一·壺天薈景原文

稅駕登台鶴去翩,采芝來者石橋邊。

壺中總是煙霞侶,名姓何須問列仙。

詩詞問答

問:題木刻屏·其一·壺天薈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木刻屏·其一·壺天薈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木刻屏·其一·壺天薈景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二

參考注釋

稅駕

猶解駕,停車。謂休息或歸宿。稅,通“ 挩 ”、“ 脫 ”。《史記·李斯列傳》:“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司馬貞 索隱:“稅駕,猶解駕,言休息也。 李斯 言己今日富貴已極,然未知向後吉凶,正泊在何處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爾迺稅駕乎 蘅皋 ,秣駟乎 芝田 。” 唐 馬戴 《寄廣州楊參軍》詩:“稅駕 楚山 廣,揚帆 湘水 深。”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才識》:“ 億 嘆而泣曰:‘家本寒素,今富貴驟至,不知稅駕地矣。’”

登台

(1) 演員出現在觀眾面前

他去年第一次在百老匯登台(表演)

(2) 走上講台或舞台

他想登台表演一番

采芝

秦 末有四皓 東園公 、 甪里先生 、 綺里季 、 夏黃公 見 秦 政苛虐,乃隱於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 虞 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高貴之畏人,不及貧賤之肆志。”見《史記·留侯世家》、 晉 皇甫謐 《高士傳·四皓》。後因以“採芝”指遁隱。名其歌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稱《採芝》。見《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 南朝 陳智匠 《古今樂錄》。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為塵所欺。” 宋 陸游 《對酒》詩:“寄謝採芝翁,無為老青壁。” 明 萬壽祺 《入沛宮》詩:“我亦遠隨 黃 綺 去, 東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題<松鶴圖>》詩之二:“勛名浪説 凌煙閣 ,爭是 商山 歌《採芝》。”

謂摘采芝草。古以芝草為神草,服之長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隱居。 漢 張衡 《思玄賦》:“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長生。”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已矣行采芝,萬世同一時。” 清 翁照 《送歸愚沉少宗伯予告歸里》詩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硯山 麓。”參見“ 採芝 ”。

來者

(1) 將來的事或人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前來的人或物

來者不拒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總是

永遠地;無例外地

煙霞侶

亦作“煙霞侶”。1.與山水結成伴侶。喻性好山水。 唐 白居易 《祇役駱口因與王質夫同游秋山偶題》詩:“石擁百泉合,雲破千峯開;平生煙霞侶,此地重徘徊。”

(2).指遊山玩水的伴侶。 清 孫枝蔚 《清明日泛舟城北》詩:“素心能幾人?經年成間阻。今日鶯花前,重聚煙霞侶。”

(3).指山林隱士。 唐 丘丹 《奉酬韋蘇州使君》詩:“久作煙霞侶,暫將簪組親。”

名姓

1.即姓名。 2.有名望的姓氏。即舊族。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列仙

見“ 列仙 ”。

亦作“ 列僊 ”。1.諸仙。《漢書·司馬相如傳下》:“ 相如 以為列僊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遂奏《大人賦》。” 唐 蘇頲 《景龍觀送裴士曹》詩:“昔日嘗聞公主第,今時變作列仙家。” 清 陳大章 《戊子生日書懷》詩:“勳業盡拋青瑣客,形容尚類列仙癯。”

(2).謂位高的仙人。 明 劉基 《送龍門子入仙華山辭》:“他日道成為列仙,無相忘也。” 明 方孝孺 《贈王時中序》:“其神氣閒定如列僊之流,莫能名其術也。”

詩詞推薦

題木刻屏·其一·壺天薈景原文_題木刻屏·其一·壺天薈景的賞析_古詩文